“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在这里更懂历史。
一千个人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三国演义》从不同的视角总能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从今天的某种眼光来看,其实《三国演义》更像是一个创业集团的故事。混乱的时期,一个有着想法魄力的人带领着一群能人做一件梦想的事。
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每一个王朝成立或者是创业完成后,集权者往往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封侯”和“释兵权”,刘备也不例外。
今天就讲讲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关于封爵位的问题。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刘备进王位后,身为降将的马超,为何官位一直高过张飞,刘备在想什么
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马超的地位是“左将军、假节”,而张飞的位置是“右将军、假节”。在中国传统中,向来是以“左”为尊,左将军本身是刘备称帝之前自己的职位。在张飞和马超两人都死后,马超是威侯,张飞是桓侯,“勇而有胆曰位,勇而刚烈曰桓”,马超又是高于张飞。可以说,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张飞的地位一直是略低于马超的。
按道理来说,张飞是刘备的拜把子兄弟,更是最早跟随刘备打江山的人,而马超只是在进益州之后才跟随刘备的降将。论武功、论功绩、论忠诚度,张飞是高于马超的,那么为何在进帝位后,马超反而比张飞更得地位呢?私以为,有2点原因。
首先,刘备对待降将一直是很优越的。毕竟集团需要发展,靠三兄弟是不够的。历史上有个典故叫“千金买马骨”,出自是燕昭王,刘备深得其精髓,就连自己很是不喜欢的许靖,被法正劝后,都被封为“左将军长史镇将军”,更何况有着西凉军背景马超,在刘备马超这里,应该叫“千金买马超”了。
刘备得到的优秀降将可不少,例如王平、魏延、姜维、庞德等,进位汉中王后,陈寿列举了长长的一串降将名录,刘备的批复是“皆处之重任,尽其器能”。
除了上面讲到的吸纳人才,马超地位高于张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马超的身份。
在刘备称王前,曾以一表上呈给汉献帝,这个表是由一百二十个人联名的,而前几位的顺序依次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
马超是排在首位的,在诸葛亮等人之前。那么这个表是干嘛的,重要吗,可以说是极为重要。
刘备号称皇叔,打着是光复大汉的旗帜,汉庭给予他的爵位是宜城亭侯,而现在要在未经过汉庭(虽名存实亡)允许的情况下进位为王,是不合法,不合礼。
于是刘备效仿了窦融和河西五郡的典故。也就是由几个与自己级别相同的王侯举荐,从而让自己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
然而在刘备的集团里,曾得到过汉庭封爵的人,寥寥无几,除了自己,也就关羽被授予“汉寿亭侯”,还有就是马超了,马超是你西凉反曹的领袖,在那片区域有着很大影响力,而且很早之前就是被汉庭授予“都亭侯”。
相比较于关羽的封侯,马超的爵位来的更觉有权威性。毕竟关羽的爵位,算是曹操给的了。
所以说,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政治策略上,马超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这关乎着刘备汉中王地位的合理性。
之后汉献帝禅让后,刘备称帝,马超作为前汉庭正统,刘备更是不能劣待了马超,以确保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