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诸多王朝中,清朝应该是除唐朝之外夺嫡之争最残酷的朝代了。
除了人们熟知的“九子夺嫡”之外,清朝刚入关时皇室成员之间的争斗也十分残酷。
顺治五年二月,豪格平定四川后班师回朝,刚刚打完一场大胜仗的他就被多尔衮关进了大牢。
而且,豪格被关入大牢不久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狱中,之后多尔衮带着其兄阿济格又瓜分了豪格的福晋。
历来夺嫡之争都是凶险万分,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豪格的结局就是很好的例子。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自幼跟随父亲征战蒙古草原,深受祖父努尔哈赤的喜爱。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征服草原的一系列战争中,豪格的表现极为亮眼,甚至在征讨蒙古扎鲁特部时还亲手斩杀了该部贝勒鄂斋图。
身为皇太极长子,又立下了诸多战功,在皇太极驾崩之后,豪格本应该顺理成章成为清朝的皇帝。
然而,因为皇太极驾崩得十分突然,甚至都没来得及确立皇位继承人,这就让事情出现了一丝变数。
豪格身为皇长子,实力超群,而且又屡立战功,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矩,由他继承皇位可以说是合情合理。
因此,豪格获得了正黄旗、镶黄旗众将领的拥戴,这两旗兵马原先都是皇太极统领的,实力十分的强大。
有了两黄旗将领做表率,其余大臣也纷纷拥戴豪格,希望豪格能继承皇位。
支持豪格的大臣都是一些实权大臣,比如鳌拜、索尼、图尔格等人,德高望重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表态支持豪格。
不过,虽然豪格这一边实力出众,但是多尔衮这一边实力同样不弱。
常年的军旅生涯让多尔衮在军队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再加上他手里掌握的正蓝旗、镶蓝旗兵马,倘若双方开战的话,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种关键时刻,豪格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可他的政治智慧还是不如多尔衮,当多尔衮提议让福临继承皇位后,豪格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如果双方为了皇位开战的话,不论谁胜谁负,都会让清朝实力大损。豪格犹豫了,他还是不希望因为争夺皇位导致八旗子弟自相残杀。
豪格的犹豫,让多尔衮得到了机会,他利用种种手段分化打压支持豪格的大臣,很快就瓦解了豪格的阵营。
大臣们也不愿意开战,福临的出现恰好完美地解决了这个困局。
福临同样是皇太极的儿子,又有多尔衮的支持,只要豪格稍微退让一步,这件事不就完美结局了吗?
就这样,豪格往后退了一小步,让福临登上了皇位,多尔衮担任了第二摄政王,而他什么都没有得到。
虽然表面上看来,支持豪格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是第一摄政王,可以压制住多尔衮,可实际上没多久济尔哈朗就被架空了,权力也渐渐落到了多尔衮手里。
多尔衮夺取权力后,就开始找机会打压豪格。他暗中授意正黄旗蒙古固山额真何洛会,命他揭发豪格对自己言语不恭,咒骂自己。
老实说,豪格错失了皇位,又遭到了打压,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怨言?有怨言咒骂几句也是人之常情。
可此时多尔衮已经贵为摄政王,而且他的身份又是豪格的叔叔,此事一旦被摆在台面上,那豪格的罪过就大了。
因为这件事,豪格被削去了爵位。
清军入关后,张献忠割据四川,朝廷此时正在与南明小朝廷激战,腾不出手平定四川。因此豪格又被重新启用,被顺治帝任命为靖远大将军,命他西征平定四川。
豪格很快就平定了张献忠,再次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也因此受到了多尔衮的猜忌。
如果豪格没有带兵出征,一直在京城当个闲散王爷,或许还能安度此生。
可是当他平定完四川后,手中掌握着兵权就对多尔衮构成了威胁。因此,当他打了生胜仗班师回朝之时,就是他“鸟尽弓藏”的时刻。
果不其然,豪格班师回朝刚刚吃完顺治帝为他设下的庆功宴,就被多尔衮找了个理由关进大牢。
一个月后,豪格莫名其妙地死在了狱中。他去世之后,多尔衮仍然不解恨,又伙同哥哥阿济格瓜分了豪格的福晋。
豪格刚刚立下大功就遭到如此对待,满朝文武百官都惊怒不已,可是慑于多尔衮的威势,大臣们都敢怒不敢言。
虽然史书上说豪格是病死的,但仔细想来的话,他的死恐怕与多尔衮脱不开关系。
当时豪格正值壮年,数年的东征西讨风餐露宿都安然无恙,怎么在狱中待了几天就无缘无故地病死了?
这要说其中没有猫腻的话,谁能相信?至于幕后的黑手,恐怕十有八九就是多尔衮。
铲除了豪格这个威胁后,朝廷当中就再也没有令多尔衮感到惧怕的存在了。
志得意满的多尔衮,为了彰显自己的威势,先把自己封为了“叔父摄政王”,然后又给自己封了一个“皇叔父摄政王”。
当了皇叔父仍觉得不过瘾,于是多尔衮又将自己封为“皇父摄政王。”这样一来,他等于对全天下百姓说,自己是皇帝的父亲了。
多尔衮此举,怎能不遭到顺治帝的嫉恨?所以当多尔衮从马上坠下暴毙之后,被顺治帝掘墓鞭尸,下场也十分凄惨。
至于那个曾经诬告豪格的正黄旗蒙古固山额真河洛会,后来因为诬告之事受到正黄旗其他将领的排挤,最后被凌迟处死,死后家产被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