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豪格夺嫡失败之后,为何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迪丽瓦拉
2025-08-05 21:33:20
0

在封建社会之中,“皇位继承”往往是相对比较严肃的问题,对于一个人国家来说,这是下一个延续者,另一方面,被立为储君,代表着将来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照我国自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度”,是一直被沿用的。

当然,历经这么多朝代,并非所有的皇帝都坚持拥立嫡长子为储君,也有不少“立贤不立长”的例子,毕竟在古代,权力的诱惑早就已经超过了世俗的规定,多数朝代为了那万人之上的皇位掀起了腥风血雨,比如在清朝建立初期就曾发生过夺嫡战争。

长子豪格与多尔衮之间为了皇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最终豪格落败,但奇怪的是,夺嫡失败的豪格为何让多尔衮成为了摄政王。

清朝的坎坷与皇太极的遗留问题

其实清朝的建立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它并不像中原的势力建立那般取而代之,最初的它只是当年女贞族所留下的一支少数游牧民族,当时中原地区主要由大明朝统治,由于明朝后期的政治逐渐走向腐败和崩溃,所以根本无暇顾及边疆的少数民族。

所以在大明内部混乱的同时,引起了周边少数民族的猖獗,后金女真族就是在这个间隙发生了大分裂,包括努尔哈赤所在的部落在内,女真多个部族之间彼此征战不休,战争无情,年仅十几岁的努尔哈赤,在这频繁爆发的斗争之中丧失了双亲。

遭受大难的努尔哈赤并未就此放弃生的希望,他下定决心要为父母报仇,实现女真各大部落的统一,虽然理想远大,但现实情况残酷无比,失去了父母的庇佑,努尔哈赤手下能调动的心腹士兵所剩无几,军械装备也堪忧。

真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即使明廷混乱无比也曾派遣将领到此整顿,眼见努尔哈赤及其下辖可怜,送给了他一定的马匹,武器和女真部落专用的敕令,这些东西虽说数量不多,但却是可作为努尔哈赤发迹的基础。

尤其是敕令的授予,让努尔哈赤在族中有了交易的权力,有助于其地位的确立,一段时间的运作之后,努尔哈赤的势力逐渐强大,后来也完全具备了统一女真族各方的权力,最终在努尔哈赤的努力之下,让边疆地区女真诸多部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未曾来得及执掌中原,努尔哈赤就去世了,此后继承汗位的是当年随他征战的皇太极,他的功业建立在努尔哈赤的基础之上,努尔哈赤对后金诸多部落的统一为皇太极执掌中原地区提供了条件,十七年之后,皇太极建立清朝,并着手对明朝作战。

在后来与明朝的斗争之中,皇太极占尽了优势,甚至利用明朝守将的失误长驱直入,兵临都城之下,而作为其中的领导者,皇太极无论是在政治上面的建树,还是在作战方面的能力,都是可圈可点的,唯一在位置继承方面留下的问题,对后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早年的女真族乃是少数民族部落,最高统治者称之为“汗”。根据对部落的作战军功大小确定位置高低,这是少数民族部落之中的规矩,至于后续汗位继承的问题,也是族中有威望的人继任,但这只是努尔哈赤时期的继承。

皇太极时期则不同,国家的建立意味着一切走向正统化,清朝建立之后,皇太极对朝政之中的一切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唯一对皇位的继承方面没有明确规定,而且在此之前,皇太极就暴毙了,这些皇位继承问题成为了朝中新的争端。

究竟是按原本女真族的规定让贤于他人,还是按照大清继承于子嗣,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议,皇太极这个遗留问题最终演变成了皇位的争夺。

激烈的皇位争夺

皇太极暴毙之时与努尔哈赤亡故的时候不同,此时的清朝正处于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群龙无首不利于统一大业的推进,所以新皇帝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根据史书中的描写,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足可见多方皇族对王位的觊觎。

最终这场诸王斗争变成了亲王多尔衮和长子豪格之间的斗争,这俩人不仅代表着皇位的至高无上,还是两大思想的碰撞,多尔衮虽说不是皇太极的直系亲属,但在此前大清的立国战争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地位显赫,实权在手。

和多尔衮对立的势力,乃是坚守直系传承的皇长子一派,领导者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虽然没有建立什么功业,但是在血统上的确是要压过多尔衮一头的,所以最终的皇位继承权,演变成了多尔衮和豪格的皇位争夺。

此二人一为建国立朝之功臣,一为上任皇帝直系亲属,各有继位的理由,并且拥有各自支持者,大清满族八旗,其中的两白旗坚持拥立亲王多尔衮,但是这个观点遭到了两黄旗的强烈反对,这两旗都拥护新建立的封建统治秩序,力主立皇子豪格,誓死相争。

豪格和多尔衮还没有动手,双方各自的拥护者就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甚至险些刀兵相见,多尔衮见状,甚至当前不宜发生争夺,决定采取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皇帝,自己位居摄政王,辅佐朝政。

就这样,剑拔弩张的豪格与多尔衮二人最终以福临对皇位的继承而结束,毫不夸张的说,多尔衮的退让使得大清朝廷避免了一场争端和危机,让大清在即将问鼎中原之际保存了实力,但是作为嫡子豪格,又为何甘心舍去皇帝的位置,让多尔衮涉足朝政呢?

原因之所在

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多尔衮摄政,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如果说当时豪格与多尔衮的皇位争夺是两派对立,各执一词,那么在决定拥护福临继位之后,绝大多数人都会支持多尔衮的决定,因为这群人一方是追求继位合乎正统,一方追求大清安定。

多尔衮让出皇位担任摄政王,可以说是同时满足了这两点,首先多尔衮是追求朝政稳定的,清朝初建之时,多尔衮就提出了许多优化性的建议,促进了后金女真民族建立清朝之后的封建化,多尔衮的退让满足了大多数人的诉求。

而福临继位之后,年幼的他并不能独立执掌大清江山,况且还有问鼎中原的伟大事业需要清朝完成,如果没有多尔衮这个摄政王主持大局,注定大清难有以后的兴盛,如果豪格阻止多尔衮成为摄政王,那必定会将自己推向众人的对立面。

第二点原因就是多尔衮并非第一摄政王,也许是出于第一种原因的考虑,豪格的顾忌无非就是这个亲王叔叔在当上皇帝之后,在辅佐朝政的同时,很有可能会江山易主,所以安排了另一摄政亲王济尔哈朗,此人在位置上甚至比多尔衮要高。

最重要的是,济尔哈朗作为豪格的叔叔辈,在当时争夺皇位的时候就是坚定的站在豪格一边的,在豪格与多尔衮做出退让之后,成为了第一摄政王,这也大小了吧豪格心中的顾念,多尔衮的第二摄政王,有第一摄政王制约,加之与大清目前的需要,所以没有提出反对。

第三大原因是双方必要的制约关系,豪格所担心的,并不只是多尔衮这个第二摄政王,就连济尔哈朗这个首要摄政王同样有所顾忌,如果满清八旗的血缘论述方式,济尔哈朗属于正蓝旗血脉,而豪格处于正黄旗,所以双方并没有亲属关系,也就是说,这第一摄政王和新上任的福临皇帝没有亲戚关系,这在今后反而更容易爆发皇位的争夺,而多尔衮则不同,作为与皇帝的亲叔叔,总比济尔哈朗要更加亲近。

这样一来,一者是自己的亲信,一者是福临的亲叔叔,这两者必然能形成一种制约的关系,尤其是多尔衮在政治方面的杰出能力,更能促进大清朝政的稳定,双方任何一人势力失衡都有可能引发朝政的争端,因为当时参与皇位争夺的,远不止他们双方势力,还存在其他亲王。

一旦这第一第二摄政王之间失去平衡,那么势必会重新引起朝廷内部的争斗,这是豪格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当时最具实力的两个人摄政,是最好的选择。

豪格不反对的最后一点原因,是满洲三旗立场的转变,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八旗制度,是维护其朝廷统治的关键,大都由满清的皇亲国戚组成,根据关系亲疏划分等级和旗色,一些高等级旗人甚至拥有自己的军队。

当时豪格之所以能够站出来和功劳显著的多尔衮直接争夺皇位,是因为得到了当年皇太极直系三大旗的支持,这三大旗堪称皇太极的亲卫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站在皇太极这一系,这是豪格夺位的最大依仗,也是后来失去支持的根本因素。

三旗所支持的,乃是皇太极的后人,并非是豪格一人,所以他们可以在其与多尔衮相争的时候表明立场,但是不能保证在福临继位之后依然坚定的支持豪格,同样作为皇太极的后人,这三大旗很快选择站在皇帝福临一方。

豪格在失去了三旗的支持以后,根本就没有与多尔衮相争的能力,而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或许是当时最好的结果,况且就算自己要拿下多尔衮,当时的诸多家族也不会答应,清朝贵族的多方面发展,是不允许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的。

从这一点看,即使豪格是先皇的直系亲属,也不能左右多尔衮摄政王的身份,因为自己权利的膨胀,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直接利益。

所以说嫡长子豪格对摄政王的默许,既是他自愿的,也是他不得不自愿的,从国家角度出发,有利于国家的政局稳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需要一个权利制衡的交汇点,从家族出发,又无法避免多方面势力的同时强大,所以只能允许多尔衮成为摄政王。

参考文献:

【1】 曲延巍.多尔衮摄政时期的吏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11)

【2】 陈作荣.论多尔衮摄政之历史的和个人的条件【J】.东北师大学报.1981(03):84-89

【3】 钱翠霞.清代肃亲王世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1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给... 据说关注我的人,最近都发了横财!想要财运upupup,赶紧关注我吧! 当咱们回忆起中国历史上那些风风...
原创 盘...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而谋士们的智谋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在众多计谋中,有四个尤为突出,它们不仅改变了历史...
原创 明... 明宣宗朱瞻基,号长春真人,明仁宗朱高炽之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 朱瞻基情富才...
原创 看... 历史记载孙策是被许贡门客刺杀死亡,这真的是一场意外吗?恐怕未必吧。 公元200年,当刘备还在为了生计...
原创 明... 明朝是一个奇特的王朝,出了很多奇特的皇帝。有职业道士,还有职业木匠,一个比一个荒唐。 但这与明朝的宗...
扬州:清风相伴 一路廉行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非物质载体。扬州具有2500年的建城史,历来文人荟萃、...
原创 乱...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 形象) 荆南第二...
原创 徐... 1955年粟裕被授予开国第一大将,他指挥领导打出的孟良崮、莱芜、济南和淮海等战役,为全国解放作出突出...
原创 李...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我们经常看思密达韩剧,韩国家族企业,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为了上位,斗得你死我活...
原创 若... 第一部分:革命火种的汇聚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群怀揣着理想的人在动荡年代会有怎样的命运交织?1928年...
原创 他... 他是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死得太冤,张治中到他的墓前站了很久 1932年,蒋介石授意心腹,仿照意大利...
原创 一... 非洲人烧毁象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及看法: 表明打击非法象牙贸易的决心: 传递明确信号:大...
原创 岳... 岳飞的故事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岳飞的后代究竟如何了。 当时那个年代,岳飞被害,他的家...
原创 红... 1937年9月,陕西三原县9000名身着崭新军装的红军战士整齐列队,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原创 老... 这是清末的临沂东城门,因临沂东临大海,故此门名曰镇海门。该城门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建有二层大楼一座,...
原创 李... 公元626年,李世民弹劾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两位后妃有染。不久,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射死,妻子...
原创 罕... 19世纪的清朝,到底是什么样子? 电影、纪录片,当时还没有发明,让我们无缘得见当时的情景。虽然也有大...
原创 湖... 大学辅导员的华丽转身:周志红的仕途轨迹 一个大学辅导员,居然能在短短二十年里,摇身一变成为手握大权...
原创 李... 李自成兵败的悲歌:刘宗敏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让人难以忘怀。今天,咱们就...
原创 朝... 朝鲜战争,那是一场在历史长河中掀起惊涛骇浪的冲突。战争之初,朝鲜人民军恰似一阵迅猛的风暴,以排山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