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在即将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有人负责审查党的七大代表候选人资格名单,正在核对时,他突然发现一个让人意外的名字。
“罗瑞卿同志竟然也有候选人资格?”看着这个名字,审查员不免有些担心:“我看他平时非常严肃,而且跟人说话也总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能做好这个候补委员吗?”
这倒不能怪审查员心生忧虑,因为在很多人眼中,罗瑞卿就是这样的。
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想知道原因也很简单,只要你跟他说上一句话就能明白了。
罗瑞卿身高一米八左右,本身一个大高个杵在那里就已经很有威慑力了,再加上他平时一脸严肃,说话还磨着牙,好像跟所有人都有深仇大恨一样。
“话可不能这么说。”叶青山一听这话笑了:“罗同志可不是故意咬牙切齿的,这是当年打仗留下来的后遗症,他平时待人还是比较亲切的,你多接触接触就知道了。”
为什么叶青山会这么说?因为罗瑞卿变成这样的原因,他正好知道。
身患重病,坚持信仰而脱队
罗瑞卿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进步思想和封建思想让他在十多岁的时候,跟家庭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冲突。
1926年,20岁的他前往成都学习,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在这期间,罗瑞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次年5、6月份,加入学校编创的中央警卫师,跟着参加反抗叛军夏斗寅进攻武汉的战斗。
前面说了,罗瑞卿人高马大,单是站在那里就非常有气势,更别说上阵杀敌了。
他冲进敌人阵营中时就像狮子跑进了羊群,敌人难是他的一合之敌,深受当时他所在团的团长蓝腾蛟的欣赏。
只不过后来随着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先后叛变革命,开始对共产党员进行迫害,罗瑞卿不顾当时自己因为高烧不退,而异常虚弱的身体,执意离开队伍。
当时跟他一起的还有一起上学的同学冯开琮,两个人在离开队伍后,开始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走。
“先回武汉,等找到共产党组织的人再说,现在我们两个势单力薄,什么也做不了。”罗瑞卿说完这句话,身体跟没有支柱一样摇摇晃晃地,如果不是冯开琮在旁边扶着,恐怕不一会儿就倒在地上了。
“我们先找个地方落脚吧,你现在大病缠身,禁不住来回折腾。”于是冯开琮在四川会馆附近找了家小旅馆,两个人勉强有了休息的地方,但是此时的他们已经身无分文。
经过多日奔波,罗瑞卿病情加重,为了给他治病,冯开琮找到罗瑞卿最早打仗跟着的团长蓝腾蛟,从他那里弄到20元国库券,这才把罗瑞卿给送到附近的教会医院。
医生在诊断之后,对冯开琮说:“他患的是伤寒,因为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导致病情加重,不仅要住院治疗,而且还要隔离起来。”
看着躺在床上已经神志模糊的罗瑞卿,冯开琮摸了摸手中的国库券,然后问:“那需要多少钱?”
他只有20,但是看医生这说辞和架势,罗瑞卿的病怕不是得更多钱。
“住院需要预交两个月的住院费和伙食费。”医生回答说。
两个月的钱?
单是看病,这20块基本上就已经剩不了多少钱,现在还要再拿出两个月的钱,冯开琮实在没办法,只好向医生求情。
“医生,我现在手上没有这么多钱,你看能不能宽限几天?”
见冯开琮没钱,医生也不留情面。
“没钱的话你还是把你朋友给拉走吧,医院不是做慈善的地方,等你什么时候有钱了,再把他拉回来治病吧。”
现在的罗瑞卿意识昏沉,不知道医生说的是什么。
“肯定有钱,我现在就让家里汇过来。”冯开琮连忙说,虽然他现在自身都难保了,但平时罗瑞卿非常照顾自己,他做不到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好同学病死。
“只要钱一到,我立马补上所有费用。”
“那好吧。”上下打量了一下,见冯开琮是真的很关心罗瑞卿,医生最后勉为其难地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在点滴和药物的治疗下,罗瑞卿的病终于出现了好转,冯开琮经常来医院,见罗瑞卿虽然还在昏迷,但是体温已经在慢慢恢复了,不由得松了口气。
但是一看到冯开琮,医院那边的人就来催他赶紧交钱:“你这朋友每天在医院躺着可是要交钱的,你的钱到底什么时候能到?”
“马上到,马上到。”一开始冯开琮还会应着这些话,但是随着医院每次都跟催命一样的要钱,渐渐地,冯开琮也不敢去医院了。
在参兵之前,冯开琮也只是一个在学校苦读的学生,哪有这么多钱来帮罗瑞卿住院治病?
因此,在接连几天都没看到冯开琮之后,医院那边也明白罗瑞卿这时被丢在这里了,但是正如前面那个医生说的那样,医院看病只要来,那都是要花钱的。
所以,在冯开琮消失的这几天,医院找了辆黄包车,让他把罗瑞卿给拉到他们之前住的小旅馆里面。
因为之前罗瑞卿在自家旅馆住过几天,旅馆老板对他们有没有钱还是很清楚的,现在见到罗瑞卿被医院送过来,自然清楚这是没钱被医院扔了。
不过旅馆老板也没有同情罗瑞卿,直接又让黄包车车夫把他拉到四川会馆那边。
为了防止四川会馆也把人给推到一边,黄包车车夫在四川会馆附近找了一间没有人住的小空屋,然后把他给安放在里面,留下几块铜板。
“我这么做已经仁至义尽了,你好自为之吧。”看着依旧神志不清的罗瑞卿,黄包车车夫念叨了两句,就匆匆离开了,只留罗瑞卿在屋子里。
重病遇贵人,病好毅然加入共产党
也不知道多久,因为长时间没有进水,罗瑞卿的喉咙又干又疼,把他给疼醒了,但是睁眼一看头顶,是长满蜘蛛网的破房梁,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在鼻腔里乱窜。
罗瑞卿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他只能艰难地移动着手,慢慢蹭着身下的木板,经过这么一折腾,他是又累又浑身无力,不过好在终于是看到自己到底在哪了。
这是一个非常破旧的老房子,到处布满了青苔和杂草,没有一处可以落脚的地方,哪怕是他身下的这块木板,也是破破烂烂的。
虽然落到这种困窘的地步,但好在他手边还有几块叠在一起的铜板,应该是哪个好心人把自己放在这里后留下来的。
屋子虽然破败,但是应该离大街不远,偶尔还能听到人路过的声音,就在罗瑞卿经不住饥饿和重病再次昏过去的时候,在会馆看房子的熊师傅发现了他。
“这儿怎么还有个人?”没想到破房子里还放着一个人,一开始熊师傅被吓得不轻,不过在确认罗瑞卿还活着后,他也不害怕了。
“看你年纪轻轻的,这么早死太亏了。”因为看罗瑞卿年纪不大,熊师傅心生不忍,便将每天吃饭的粥匀出来一点给他,当时罗瑞卿没有力气,他一边喂一边说:“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你的造化了。”
好在罗瑞卿本身的求生欲也很强,硬是靠着那一点粥饭,熬住伤寒带来的伤害,慢慢地他从能坐起来吃饭,到正常行动。
病好之后,罗瑞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身上仅剩不多的铜板塞给熊师傅,满怀感激地说,“这次我罗瑞卿大难不死,多谢老先生的救命之恩。”
经过这段时间相处,熊师傅也知道他现在身上只有这几块铜板作家当,连忙拒绝,“还是你的命够硬,连阎王爷都不收,铜板不用给我,我这边有家有工作,没有需要钱的地方,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等我日后发达了,一定要报你的救命之恩。”虽然在此之前,罗瑞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如今这几块铜板却让他感觉异常珍贵。
如今自己身体恢复得也差不多了,罗瑞卿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告别了熊师傅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
1928年8月,罗瑞卿在上海找到了军校的同学潘先知,后者见他浑身透着一种大病初愈的虚弱,连忙把人邀请到自己家里问到:“你这是怎么搞的?这么狼狈。”
“路上生了场大病,差点把小命给折进去。”摆了摆手,罗瑞卿问:“现在什么情况,还能不能找到共产党组织了?”
他这一话刚出口,可把潘先知给吓坏了,连忙捂住他的嘴。
“可别说这个了。”看了看四周,虽然也是在自己家里,但是潘先知也非常小心,见没有外人在,他才小声说:“现在上海到处都在抓共产党员,哪怕是提这三个字,都会被扔进监狱里。”
而这时罗瑞卿才知道,自从他因为汪精卫和蒋介石的背叛而选择离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已经开始抓捕,甚至是迫害共产党员,搞得全国都乌烟瘴气的,现在整个上海人心惶惶。
“我看你也别想着回共产党阵营里了。”因为知道罗瑞卿不管是学习还是打仗,都表现得非常优秀,所以潘先知就想着把他拉过来:“凭你的本事,在国民党这边获得一个好的职位还是可以的。”
谁知此话一出,可把罗瑞卿给气到了,他之前之所以离开国民党的部队就是因为他们背叛了革命,现在让他回来,那他所坚持的信仰变成了什么?
于是罗瑞卿果断拒绝了,并称自己就算是诶四栋四,也不会加入国民党。
“不管怎样,我都不会背叛共产党的。”
遇见毛泽东,交谈甚欢
后来罗瑞卿找到了组织,并成功加入了共产党。在那段时间里,他经常跟战友们一起谈论朱毛红军,并且对朱德和毛泽东作战策略和对地形的把握控制非常感兴趣。
1929年6月,在古田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也就是古田会议上,罗瑞卿见到了当时刚杨兵回来的毛泽东,会议前夕,他跟毛泽东见了一面。
看着面前这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毛泽东当时就笑了:“你这个头可真不低啊,家是哪里的?”
“四川南充人,我是家里的老大。”因为之前听说过好多毛泽东的事迹,所以第一次见到他时,罗瑞卿非常开心。
“四川我知道,咱们川湘人的个头都不是多高大,但偏偏咱俩都长得人高马大的。”说着,毛泽东还拿手比划着,他说“而且咱们两个还都是长子哈哈哈。”
此话一出,两个人之间的气氛顿时好了许多。
古田会议之后,罗瑞卿担任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和同队的政委罗荣恒一起工作,他做事干净利索,两个人很快就将整个第二纵队给整顿得焕然一新。
二次重伤将死,险些被装进“棺材”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了20万大军,对共产党的红军部队发起第二次“围剿”,当时已经是红11师政委的罗瑞卿和师长曾士峨,接到组织命令,在观音崖隘口出进行阻击。
当时他们的指挥所,就设在观音崖下面的一间又矮又小的土房子里,因为个头太高,每次进指挥所罗瑞卿都得低着头,时间一长,他难免抱怨几句,不过随着敌人逼近阻击点,他也来不及抱怨了。
蒋介石的军队来得很快,他们一边用炮火攻击罗瑞卿所率领的部队的位置,一边借着掩护悄悄靠近,向红军33团的方向潜伏。
一开始忙着跟敌人对线的罗瑞卿正端着枪,余光看到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正在接近自己左边的33团,他马上意识到敌人这是想搞奇袭,打断红军的作战部署。
思及此,他立刻拿起望远镜站到制高点,再确认敌人的真实意图后,赶紧对特务连长杨得志说:“现在蒋军要往33团的位置进攻,你带着几个人赶紧通知他们,让33团务必坚守阵地!”
“好。”接到命令后,杨得志连忙下去通知,留罗瑞卿继续在上面观察敌情。
虽然在最高点可以清除看穿敌人的阴谋,但是也容易成为敌人攻击的靶子,果不其然,就在罗瑞卿正关注敌情时,国民党部队那边发现一个瘦高个正在山坡上观察自己这边,立刻派人架起机关枪,朝对面攻去。
一心都在敌军身上,罗瑞卿没注意,被机关枪当作了扫射的靶子,一个子弹高速冲来,直接射中他的脸颊,一阵剧痛直逼大脑,他一时站不稳,下意识想扶着什么东西,结果没看好,倒头就栽了下来,血很快糊了一脸。
“赶紧把政委拉起来抬到后面去!”见到战友受伤,已经知道敌军计划的曾士峨拿着枪冲了下去,一边命杨得志去33团进行支援。
被人从前线抬下来的时候,罗瑞卿已经因为失血过多陷入了昏迷状态,当时朱德听说他受伤,也立刻派来了深得白求恩真传的叶青山来治疗。
叶青山一看这可不得了,原来经过刚才那一枪,导致罗瑞卿左侧的颞颥颌关节严重受损,导致动脉出血,不过如果不赶紧治疗的话,就不仅大量出血那么简单,更可怕的是因为伤口靠近大脑,很有可能导致颅内发炎诱发高烧。
当时叶青山的第一想法就是先帮他止血,不过因为苦于没有止血材料,他将银元裹了好几层纱布,然后按在伤口处,通过加压的方式止血包扎,做完这些之后,叶青山赶紧让人把罗瑞卿抬到后方的救治医院去。
不过因为严重失血,后来在治疗当中还是引发了大叶性肺炎,罗瑞卿整个人都迷迷糊糊地,他稍微清醒一点,就跟叶青山说:“我这边一切都好,你赶紧去前线去,那里受伤的人多。”
话刚说完,就又昏了过去,叶青山也不放心,跟几个救治医生反复确认了罗瑞卿的症状后,才去前线。
就在罗瑞卿迷迷糊糊,命悬一线时,他隐约听见外面有人在锯木头,而且还有两个人悄悄说话的声音,虽然音量不大,但却被他听得一清二楚。
“这个人怕是不行了,咱们赶快做副棺材吧。”
一听这话,其实罗瑞卿已经知道这可能说的就是自己,知道另外一个人开口:“这棺材也做长一点,你没看见那个人,个子高得很。”
战士中跟罗瑞卿一样人高马大的没几个,他一下子就确认了,这是给自己做棺材呢!
虽然这时候的罗瑞卿脑子依然混沌着,但不妨碍他爆发出自己的求生欲。就在所有人都觉着他快不行的时候,他硬是熬过了肺炎。
没过多久,罗瑞卿的体温慢慢降了下来,而为他准备的“棺材”到最后也没有用上,就这样,在之前差点饿死后,他又一次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但是因为这次创伤太过严重,给他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平时吃饭不能张大嘴,不能大笑,说话时候要用力咬着牙才能说出话来。也正是这样,才让他在开头被人误会。
被日军包围,拼死作战
不过即使在死亡线上徘徊过两次,都没改变他在共产党部队工作的热情。就连毛泽东见了他这股冲劲,都忍不住敬佩地跟身边的人道:“这个罗长子怕是跟阎王杠上了,一个不愿意走,一个想留还留不住。”
对此,罗瑞卿更是把命硬当做了自己的标签,称,“只要我命够硬,那时谁也不敢来收。”
1942年,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出动了2.5万人,分7个方向,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发起了“铁壁合围”。
当时八路军总部在129师和第385旅一部的掩护下,分三个方向突围,当时只有彭德怀冲出了包围,而左权和总部的几名干部却在突围过程中,为掩护队友而壮烈牺牲。
罗瑞卿和其他几位干部也在日军的重重包围,面对日军的逼近,罗瑞卿对剩下的几个干部和战士们大声说,“现在鬼子已经包围上来了,大家分散突围,冲出去的替没出去的兄弟报仇!”
因为所有人聚在一起目标太大,容易被敌人一网打尽,而分散突围,化整为零,倒是让敌人没了主要的攻击目标。
就这样,在罗瑞卿的指挥下,他们部队快速突围,并且利用自己目标小,攻击强的有利点,对日军发起了反击的游击战,最后在跟苦战了一个月之后,日军灰溜溜地撤出了据点。
听到这个消息的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罗瑞卿这个同志的命太硬,这下怕是连阎王都不敢收了。”
而这时的罗瑞卿已经对自己命硬这件事已经司空见惯,不过能被毛泽东夸上两句,他还是很乐于跟身边的人分享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再度发难,并试图通过大举围攻的方式消灭共产党,独吞胜利的果实,面对国民党的大军,罗瑞卿丝毫不畏惧。
“不死将军”却怕死,只为主席安危
1947年,在晋察冀反攻战中,罗瑞卿被任命为晋察冀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和战士们一同作战,并且和杨得志司令员一起发动了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以及保北战役。
不仅将当时企图晋察冀野战军的国民党第3军军长罗历戎生擒,还将他手下一万多人全部歼灭,将当时战事胶着的华北战局彻底扭转。
后来罗瑞卿又在石家庄创造了“夺取大城市之创例”,为后来中央和军区的确立都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在后来的战事中,他更是屡破奇功。
也正是他每次在阎王面前来回试探,使得他最后获得了一个“不死将军”的称号。
1955年,新中国建国的第六年,在周恩来主持的授勋典礼上,这位“不死将军”和朱德粟裕等人一起,成为了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作为“不死将军”,罗瑞卿在成为第一任公安部长后就变得“胆小”了起来,毛泽东主席喜欢游泳,尤其是一些长江大河。
每当毛主席看着江河跃跃欲试的时候,罗瑞卿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但是架不住主席的“任性”,而且主席游完泳后还“挑衅”他,称也要把他给“拉下水”。
也就是这句话,让罗瑞卿学会了游泳,也许兴趣这种东西有人传人的作用,他不仅时常陪主席游泳,甚至还把自己夫人也拉了下来。
不过后来随着年纪变大,他也游不动了,又过了十来多年的时间,他慢慢卸下了身上的一个个担子,从建设祖国的最前线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