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形成并不都是通过独立的方式。有很大一部分国家是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最终导致本土民族的解放与独立,有一些本来就是独立的国家,还有一些是强行被迫独立的,因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所以才被强行划分。
而外蒙古就是其中的一个,向印巴分治以及南北朝鲜分治都是同样的问题。而如今独立出去的外蒙古人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民族史?在他们的教科书中,又是怎么描述自己的历史呢?实际上不管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外蒙古都和中国存在一定的联系,只不过两者关注的焦点不同,外蒙古则更注重于民族性情节。
其实中蒙在本质上就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不同造就的,外蒙属于游牧民族,而中国则属于农耕民族,所以两个民族就形成了天然的对立,不过为了生存,两个政权也进行了多次决战。而河套平原就成为两个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
两个民族的争斗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秦朝统一,将万里长城修建完成后,河套地区由秦朝占领,进行掌控,所以第一阶段是秦朝胜利。之后随着朝代更迭,外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他们则一直都是进攻的状态,可是没有一次能够成功攻入中原的,只是在元朝和清朝的时候,是同时存在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
这其中就包括了蒙古帝国,同时也是外蒙的骄傲,因为他们终于进入了中原,可以和中原文化进行融合了。后来清朝统治蒙古后,就直接将其融为一体,因此在他们的民族发展史中和中国的交集还是非常大的。
虽然外蒙在古代历史上也属于中国的一份子,但是其内部的独立势力并不承认,所以在他们的教科书编写上,会存在一定的偏见性。他们会将自己写成一个受害者的形象,然而突出如今独立的重要性,进而将他们脆弱的民族自尊心给激发出来。
在历代史中,由于晚清的无力还有民国的无能,最终让外蒙古脱离出去,成为了一个国家。不过一个国家独立出去后,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统治方式,所以这个历史对一个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外蒙古人开始对自己的历史教科书进行修正,而这其中怎么编写外蒙古与中国的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
外蒙古对历史编撰时,主要编撰的就是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其中近现代历史就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蒙古国成立之前的潜伏期。在这个阶段中,外蒙古的势力还没有形成,所以并没有详细说明。
第二个阶段就是蒙古帝国时期,这算是他们最辉煌的时期,甚至是天下无敌的存在。其势力版图直接达到了最大化,甚至还一度征服过中原,像中亚、西亚、东欧等地区也被他们占领过,所以当时的蒙古人武力值那是相当高的,但是这个辉煌的时期,并没有维持太久,只有100多年而已,然而这对外蒙古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这段历史被写的是非常详细,目的就是让后辈们沉浸在祖先的光荣历史当中。
第三个阶段就是蒙古帝国崩溃的时期。这一部分算是他们辉煌过后的灾难,所以外蒙古并不想将其作为标榜的对象,由此可见他们并不能正视历史的存在。不过再怎么忽视,这段历史都是存在的。后来在民国的时候与苏联签订协议让外蒙独立出去,外蒙古才真正地成为主权国家。之前他们也有独立的想法,但是私自独立出去是不被国际承认的,所以这也是法统的重要性。
从外蒙古对中国的敌视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心虚,不过这段历史毕竟是不光彩的。而他们能够在教科书上这样编写历史,可见外蒙古人是有多么的不自信,还有他们狭隘的民族偏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