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通过十几年的拼杀,最后剩下二股军阀势力:一投是以自称大汉皇帝的陈友谅军队,他占领着以九江为中心的两湖两广地盘;另一股是以自称吴王的朱元璋军队,占着以南京为中心,占据着江苏、安徽、浙江广大地区,两支军队为了一统天下,成为千古一帝,把战略枢纽重点放在江西南昌的争夺战,谁占据南昌这地方,谁就可能稳操胜券。
1364年,陈友谅亲率60万人马乘艨艟巨舰围攻南昌,朱元璋也亲率20万军队前来解围。陈友谅操转船头迎战朱元璋,两军相遇于鄱阳湖上的康郎山,一场震撼古今,决定开国与否的鏖战展开了。史称鄱阳湖大战。
陈友谅信心十足,三个人打你朱和尚一个人,那不就是三只手指捏田螺——稳拿的事情。两军兵力悬殊,陈友谅兵多舰巨,他指挥的五千艘艨艟巨大无比,船楼分上中下三层,中间置走马棚,船楼上下的人说话互相听不见,每层船楼有无数房舱,如同大厅。船身铁皮包裹,红漆涂饰,远远看去,犹如一片红色的城廓。朱元璋不仅人马少40万,而且战船多是小舢板,声势不壮。
汉军的战舰首尾相连,全部涂成了红色,分为大、中、小三种,有拥有可容三千人的巨舰之外,有可容两千五百人的中舰与两千人的小舰,在作战期间,陈友谅自恃战舰巨大,可以任意横冲直撞,力图将对手的小舰撞毁击沉。而涂成白色的朱元璋军队的战舰尽管体积比较小,但是机动灵活,也有一定的优势。
朱元璋取胜最重要法宝,就是在这场战役中,首次推出一种新式水师装备武器中——火器。据记载,参战的火器有火铳、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大小火枪、火箭、神机箭、火蒺藜以及燃烧性火器“没奈何”等,火铳由发射弹丸的前膛、填充火药的药室以及尾銎三部分组成。并指示“近寇舟,先发火器,次弓弩,及其舟,则短兵击之”,也就是说,军中士卒应该将各种火器与弓弩等远程冷兵器组成几层叠阵,轮番射击;作战时,先发射火器,再发射弓弩,以此达到快速连续射击的效果。当靠近敌舟时,则用冷兵器展开白刃战。
朱元璋把各种冷热兵器布置在同一阵中协同作战,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当时,鄱阳湖上杀声震天,双方全都打红了眼,尸浮水面,血染湖赤。朱元璋的军队经常驾驶着白船,满载着铳炮、弓弩,轮流仰射汉军高大而转动不便的红船。经过反复较量,汉军形势渐渐不利,欲退往鞋山(今大孤山),但遭到朱元璋水师的阻挡,陈友谅只得敛军自守,至此,战局逐渐明朗,朱元璋突然在夜间将水师移至左蠡(今江西都昌县西北),汉军发觉后也跟着将水师移泊潴矶(今星子南70里)。双方相持数日,陈友谅军心不稳,两员得力大将在此期间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乘机派军队加强封锁鄱阳湖至长江的出口,力图扼住陈友谅的归路,并出兵攻克了蕲州及兴国两地,俘获了数十艘巨舰。
被围困的陈友谅在准备指挥百十号船突围时,一支硬箭从他的左眼穿进,一直贯穿脑颅,当场毙命。张定边拼死护着陈友谅的尸体和陈友谅的次子陈理,突破重围,逃往武昌。至此,相持两个多月的鄱阳湖水战,以汉军60万人马全军覆没,陈友谅中流矢身亡而告终。
36天的鄱阳湖大战终于结束,在这一次空前的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动用了数以千计的火器参战,干净彻底地消灭了陈友谅势力,鄱阳湖大战也成为中国历史以少胜多最为经典的战例。而发明这种新式武器火器的发明人名叫陶成道,战争胜利之后,朱元璋当时还没有称皇帝,他立即依照元制授他万户候。
这名成为万户候的科学家,回家之后继续潜心研究他的火器,后来,发明了一种载人火箭,就是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胜利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悲剧发生了。只见蓝天上陶成道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陶成道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地上。
他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他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被人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表面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这位万户候,通过科学发明,帮助朱元璋夺得了天下,更重要的是,他为世界载人火箭飞行作出了巨大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华夏孙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