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创办长沙明德中学的京官龙毓莹
前不久笔者写过攸县籍中国医学史家龙毓莹,今天要说的是龙毓莹的祖父龙湛霖。
长沙有条繁华的老街叫北正街,又叫北门正街。过去这里虽没有大型商号,却是众多小商铺的天下。北正街里有条小巷叫西园,西园的巷子不宽也不算长,可里面却曾有不少高官显贵的住宅院。巧的是笔者儿时曾在西园小巷某某号住过两年。后来才知道,占地100亩的攸县籍清朝京城一品官龙湛霖的宅院就在西园北里2号,人称翰林府,为长沙著名私家园林。这样算来,我与龙湛霖老先生还是隔着时空的邻居。
长沙西园龙府示意图
龙湛霖,字芝生,1837年生,攸县槚山人。清同治元年(1862)以殿试二甲十七名的成绩成为进士。先后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云南、福建乡试主考官,侍读学士,江苏、浙江两省提督学政,最后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他的才学与人品,深得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重视和敬重。
龙湛霖虽是科举出身,但主动接受新学。他曾向光绪皇帝上书《变科举疏》,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科举制度,废八股、行新学。主张既要重视老祖宗的老古董,又要留心西事西法,要从洋事务上学点聪明,开启明智。中法战争发生,龙湛霖上疏极力主战,反复陈述战和利害,反对“老谋持重”之说,并提出进兵策略。
中法战争
龙湛霖非常重视教育。19世纪末,龙湛霖任江苏学政时,为学界引入格致新学(即数理化三门功课),并从地方金库中提取经费为学界购置译书、仪器,建立西学的分科教学规程,为地方培养新型人才。
1989年,龙湛霖告病辞官回到长沙西园。1903年,胡元倓(子靖)与黄兴从日本留学归来,想走兴学救国之路,苦于经费不足,胡元倓便找到二姑爹龙湛霖。龙湛霖动员儿子龙绂瑞和侄子龙璋各捐出一千元,还腾出西园房屋办学,在龙湛霖的带动下办学经费筹齐。湖南最早的近代新式教育学校——明德学堂(长沙明德中学前身)成立,龙湛霖任明德学堂总理。
今明德中学
龙湛霖晚年同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西园寓所成为革命党人秘密聚会场所。1905年,龙湛霖因病去世,终年68岁。
介绍龙家的小说《巨族》
小说《巨族》有这样一段文字表述当时湖南的仕林文坛流行的说法:“湖南之所以能开发闻达于全国,外有张文达(即长沙人张百熙,官至工部、礼部、吏部、户部尚书)之奔走提携,内省龙芝生(龙湛霖)之孕育后生,全省风气独开。即使翰林公卧床不起,仍以其子八先生萸溪(即其子龙绂瑞)号令在外。其三世孙龙毓莹(伯坚)复有异才,以能周天下之务,楚骚之遗,於焉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