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被处死前请求见康熙,等撕开衣服后,康熙为何含泪免其死罪?
迪丽瓦拉
2025-05-28 11:34:27
0

原标题:鳌拜被处死前请求见康熙,等撕开衣服后,康熙为何含泪免其死罪?

人们经常说道:“细节决定成败。”的确是这样,很多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却在有些时候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古代战乱频繁的世道之下,有些时候某些细节或许还能够左右一个人的性命,意义巨大。

鳌拜我们都有所耳闻,在他被处死前曾请求见康熙,而等他撕开了自己的衣服后,康熙竟然含泪免其死罪。那这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康熙又看到了什么才使得他回心转意呢?想要知道的话还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来一探究竟其中原委。

鳌拜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鳌拜这个名字,在现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也都会提到鳌拜,而一般鳌拜也会是反派的代表。那鳌拜究竟是何人呢?其实很多人还是不够清楚的。

鳌拜是瓜尔佳氏,也是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家族在清朝是三代元勋,可谓是功德很高的人。鳌拜在年轻的时候参加了皇太极的军队,在军中凭借着英勇表现,立下了很多的战功,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

后来,鳌拜在清朝前期的统一战争中,驰骋疆场,冲锋陷阵,可谓是为清朝的“大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政局稳定,鳌拜参议政治,开始逐渐处于清朝统治阶层的核心地位。所以说,鳌拜其实在军事和政治方面也是有些许天赋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人对权利的贪欲是无穷尽的。鳌拜也是如此,康熙继位后,他被任命为辅政大臣,便开始贪污揽权,中饱私囊。

当时朝廷中也是有很多人与鳌拜站在同一阵线,纷纷支持且听从于鳌拜,于是逐渐的鳌拜的权利越来越大。甚至想要操控皇帝,同时在地方,鳌拜家族中的人也是无恶不作。就这样,以往的一代功臣,一直在触碰皇帝的底线,因此,康熙在掌权没多久,就一直在考虑如何治理鳌拜,在之后的日子里,康熙便开始部署铲除鳌拜党羽势力。

康熙审判鳌拜,撕开衣服后竟免其死罪

终于,在康熙八年,康熙终于擒拿鳌拜归案,随后没过多久,康熙钦定了鳌拜等人的十二条罪状,称鳌拜任意妄为,内外通奸,欺压百姓和官员。

但是鳌拜的罪行不仅仅只有这些,之后康亲王杰淑等上奏鳌拜另外的三十条罪状,称鳌拜辜负顺治帝重托,欺君擅权。人证物证一应俱全,再加上康熙处置鳌拜的决心已定,所以鳌拜此时只得无奈认罪。

就这样,鳌拜被定罪,同时他的党羽有的被斩首,有的则被拘禁,都受到了惩治。但是,鳌拜虽然一开始是被判处的斩立决,可是在行刑前鳌拜求见康熙,并当着康熙的面撕开衣服,康熙见状后竟然含泪免除了鳌拜的死罪,那么衣服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原来,鳌拜撕开衣服后,露出来了自己身上无数的伤疤,而这些伤疤其实就是鳌拜参与战争留下的印记。也是鳌拜为清朝统一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佐证。而康熙见到这一道道的疤痕,不禁想起了鳌拜为清朝的统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因此康熙就不忍心就让鳌拜如此被斩首,于是就免除了他的死罪,而是让他终身监禁。可见,鳌拜凭借着自己以往对于大清的贡献免除了死罪,但是活罪还是难逃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可见康熙虽然手腕硬,但同时也是一位心怀感恩的皇帝,对待作恶多端的鳌拜他还是会念及旧情的。

鳌拜被擒背后的深层意义

鳌拜被擒拿治理,不仅仅为当时的清朝清除了一个巨大的毒瘤,其实对于当时清朝法治系统的完善也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因为鳌拜不仅是当时朝廷内部斗争和矛盾的体现,同时也是辅政体系的代表。

辅政体系一开始是好的,其主要作用就是辅佐皇帝,防止皇帝过于专权,为皇帝提供建议。但是,其弊端也是很明显的,辅政大臣往往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在巨大的权力诱惑之下,很多时候辅政大臣难以做到公正,并且容易私自揽权,甚至还会觊觎皇帝的宝座,所以有些时候,辅政大臣也会威胁到皇权,导致朝廷内部拉帮结派,影响皇帝的正常决策。

鳌拜就是辅政体系弊端的典型体现,他凭借着自己家族在朝廷内部的势力,打着辅政的旗号干预政治,使的朝廷内部不得安宁。因此从鳌拜被治理之后,康熙也开始意识到一直以来的辅政制度其实有很多的弊端。

因此,随着鳌拜的倒台和其党羽势力的被清算,辅政体制也逐渐走向了解体。在之后,康熙也开始着手强化皇权,设立了南书房,亲自挑选值得信任的大臣,逐渐削弱了满洲议政王大臣和外朝内阁的权力,使得皇权越发集中。

而康熙在位时期也有过很多的贡献,比如大力发展学习西学,来提高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修正漕运,治理黄河泛滥成灾的问题。因此,康熙在位期间,除了清算了鳌拜,其在法治,文化等方面的很多举措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结语

鳌拜案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案件,从古至今都有很多历史学家对这个案件抱有十足的兴趣。而鳌拜从一代功臣到狱中囚犯,其经历也提醒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够被贪欲蒙蔽了双眼,不然到最后遭殃的还是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作... 根据史料记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生中有8个儿子,其中他最疼爱的是老三刘如意,最终继承大统的是老二刘盈...
原创 原... 1908年11月14日,在位34年的光绪皇帝在瀛台郁郁而终,年仅38岁。光绪4岁即位,亲政后渴望能有...
原创 清... 1882年8月25日,韩国尚处于李朝统治时代,也就在这一天,一支清军突然来到李朝的首都汉城。清军的神...
原创 郑... 引言 宋朝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之中有这样一段话“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其实相比于什么...
原创 韩...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非常著名的典故我们想来并不会觉得陌生,在书本上都...
原创 大... 众所周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存续了276年,传了12任皇帝。古人有给身故之人立牌位的习惯,但...
原创 4... 1940年2月4日,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曾经的苏联二把手尼古拉·伊万...
原创 你... 你不姓关,我不姓曹,咱哥俩喝一杯! 关公关老爷,在中国历史上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虽然他与孔子分别...
原创 八... 1644 年甲申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几万骑兵杀奔山海关冲破大明最后的一道防线。入关之初,以八旗为主力,...
原创 古...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原创 秦... 近来,《大秦帝国》的第四部作品《大秦赋》正受到热烈追捧,尽管豆瓣评分略有下滑,但依然被认为是一部值得...
原创 隋... 高句丽是扶余人建立的古代政权,位于辽东及朝鲜半岛,其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朝鲜半...
原创 刘... 千年之约:刘伯温的预言 在千年的长河中,刘伯温的一段预言被传颂至今。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刘家九代...
原创 原... 现代人对于白人的印象,大都是体型高大身强体壮,并且还具有较强的侵略性。如今由于交通便捷,人们可以在短...
历史与现代的创意性结合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官洋村  官洋村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其客家文化遗产举世闻名,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当地人文...
原创 D... 中国跟日本的纠葛,从封建王朝就产生了,盛唐时期八方来贺,日本正是其中之一。在人们印象中,当时的日本贫...
原创 三... 三国名将赵云,其实育有二子一女,那他老婆是谁? 导语:《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流传甚广...
原创 隋... 青龙,四相之一,镇东方,属木,主生机; 白虎,四相之一,镇西方,属金,主杀伐。 这两尊知名度颇高的神...
原创 刘... 一、刘伯温被逼出山 倘若说,三国时的诸葛亮,是被后世过度神化的人物的话,那么明初的刘伯温,显然也是按...
原创 原... "聊供读史者格物之一助"——《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著 古代中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如果是历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