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范蠡对越国有什么贡献?探究范蠡的兴国之道
迪丽瓦拉
2025-05-28 13:04:43
0

原标题:功成身退,范蠡对越国有什么贡献?探究范蠡的兴国之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范蠡一生起伏跌宕,从政界转入商界,被尊为“商圣”。

范蠡年少之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十分聪慧。后帮助越王勾践战胜吴国,在越王举国欢庆之时激流勇退,与西施泛舟西湖,退隐从商。

自古以来,人们对范蠡的研究脱不开经商与智谋,越国的兴盛离不开范蠡。

战火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经历了什么?对越国的兴盛有什么贡献?

一、兴越灭吴,功成身退

范蠡出身低微,但自幼好学,诗书满腹,文武双全,从师计然。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士,十分擅长计算,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从范蠡的谋略和经商才能可以看出他受到计然的影响很深,计然还提醒过范蠡越王能可共患难,但不可共富贵,这也是范蠡急流勇退的原因之一。

据说计然教授范蠡七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时献五计帮助越国消灭吴国。

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准备报复越国,勾践想要先发制人,攻打吴国。

范蠡得知后劝谏越王说:“不能这样做,我听闻兵器是为凶器,打仗的是违背道德的事,争先打仗更是下等的事。私下谋划是违背道德的事,多用兵器,去做下等事,这是上天禁止的,对行事者没有好处。”

越王勾践没有采纳范蠡的建议,兴兵攻打吴国。夫差听说后派遣精兵与越国交战,最终勾践被吴军围追,败于会稽山。

经历这次失败,勾践才看到范蠡和文种的才能,开始重用他们。在范蠡的建议下,勾践派文种前往吴国游说,决定卑身事吴,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文种通过贿赂夫差身边的大臣,成功让夫差同意不再攻打越国,勾践、范蠡一同入吴国为奴。

三年后,勾践和范蠡返回越国。越王每天忧心焦虑,劳苦身心,把苦胆放在座位上每天看,饮食的时候也尝胆的苦味,问自己:“你忘了会稽山的耻辱了吗?”

勾践亲自下田耕作,妻子穿的衣服也是自己织的,饮食、服饰都非常俭朴,礼贤下士,仁爱国人,与百姓一同辛苦劳作。

勾践想要范蠡治国理政,但范蠡认为若论战争,文种不如自己,但在治国理政,亲近百姓方面,文种更擅长,就将文种推举给勾践。

范蠡还建议勾践重视农桑业,不扰乱百姓的功劳,不违背天时地利。先将越国的经济发展起来再亲近百姓,使社会归于安定。

依据百姓的喜好施舍,抛弃百姓厌恶的事物,在朝堂上和谐君臣关系,在民间以道义对待百姓。

对生病的人亲身慰问,去世的人亲自前去吊丧,家中出现变故无法负担徭役的免除。一些列措施之下,越国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实力越来越强。

军事上,范蠡主张修建都城,建城两座,一座残破不堪地面向吴国迷惑夫差。军事训练方面非常严格,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都得到很大提高,还建立了敢死队。

为了避免吴国生疑,范蠡还向投夫差所好,进献美女珍宝,进一步消磨其意志。

过了几年,勾践多次想攻打吴国,范蠡都劝阻了他。

直到公元前482年吴国参加黄池之会,精兵随王出国,国内只剩老弱病残,勾践询问范蠡后起兵伐吴,大胜。

夫差赠送厚礼给越国,勾践也知道这次不能消灭吴国,遂接受,两国暂时和解。

后来的几年中,越国多次攻打吴国,范蠡屡次献计,最终在公元前473年灭吴。

公元前468年,越王霸业实现,举国欢庆,范蠡选择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范蠡离开后,写信告诉文种夫差不能能共同享受荣华的人,劝其离开。文种收到信后便假装生病不再上朝,后来遭到馋毁被越王赐死。

离开越国后,范蠡在海边耕作,没过几年田产数十万,齐国听说他的贤能,让他担任齐国宰相。

范蠡叹息认为享受尊名太久是不祥之事,就将相印归还,家财散尽,行至陶地,自谓陶朱公。范蠡在陶地经商,没过几年又积累数万财富,天下人都称赞陶朱公。

范蠡虽出身贫苦,其艰苦创业又散尽家财接济百姓的淡泊商人形象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后世将其尊为财神、商祖。

二、权衡利弊,缓出战

当时越王勾践得知吴王想要攻打越国时就立即召集群臣百官,决定先一步攻打吴国。

范蠡得知夫差的想法以后,对越国、吴国的形式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认为此时攻打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并劝谏勾践:

“吴国有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一定会选择先攻打楚国。吴国的实力正在逐渐上升,而且夫差父亲一死,他会更加奋发图强,进行军事准备。

现在的越国虽然经济发展状况好,但是战争准备还不够充分,与吴国有差距。这时候攻打实在没有必要,很有可能陷入危险之中。

”但是夫差没有采纳,执意出兵吴国,果不其然惨败。夫差趁勾践战败之际乘胜追击,杀戮百姓,吴国国力受到极大损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最后勾践率领余兵占领会稽山,被吴军围困。

由此可以看出范蠡的智谋,他对越国和吴国的国力、形势了解得十分清楚,并向详述了不宜出兵的理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战略。

虽然史书上勾践卧薪尝胆等故事表现出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隐忍的精神,但与范蠡的大局观相比,勾践是有些沉不住气的。

三、绝处逢生,献良策

勾践被困在会稽山时,范蠡也跟随在他身边。只剩五千越兵的越王非常后悔没有听从范蠡的意见,此时他有两种选择:

一是俯首称臣,寄人篱下;二是拼死一搏,国破家亡。

正当勾践犹豫不决时,范蠡再次献上良策。范蠡知道越王有一统中原的野心,但大臣们意见不合,就向勾践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卧薪尝胆。

通过卑身向吴国求和的方式暂缓战局,先为越国求一条生路,寄居在夫差的麾下取其信任,接着再寻找机会进攻吴国。

绝望的勾践听到范蠡的建议后仿佛重见光明,立即行动,带着手下的五千将士给吴王当牛做马。

范蠡也跟随勾践在吴国为奴为仆,度过漫长的三年光阴。勾践在范蠡的帮助下充分获得了夫差的信任,夫差认为他对吴国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于是将其放回。

作为吴国的手下败将,越王勾践在吴国的处境不难想象。勾践本是越国之主,臣服吴国原本就是极大的屈辱,夫差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羞辱一国之君的机会,可见勾践对苦难、侮辱的承受力极强。在吴国期间,夫差对范蠡十分欣赏,想让其投身吴国,但被谢绝。范蠡通过赠送珍宝的形式获得夫差的信任,又通过拒绝夫差或得勾践的信任。

四、振奋国邦,兴军事

返回越国后的勾践和范蠡看着残破不堪的国家和苦不堪言的百姓,心如刀绞,感慨万千。

当年吴国和越国的战争对越国的财力人力造成了严重损耗,本来实力就不强大的越国经过战争的洗礼更显贫困,朝中不少大臣都对越国的复兴失去希望。

范蠡劝谏越王先对朝中大臣进行安抚,再商议接下来的事务。

群臣情绪稳定下来以后,范蠡对吴国和越国的局势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要想消灭吴国必须先恢复国力,还要保持越国与邻国之间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国家本身实力不强大又没有大国的支持,就不可能强盛。于是范蠡与文种互相配合,与周边国家的交好的同时安稳国内。

范蠡从当前国际局势出发,为勾践制定了一套外交政策,给越国争取时间修生养息,文种则以治国理政、安抚百姓为要务。

在两人的配合下,越国养精蓄锐长达20年,勾践对范蠡越来越信任,曾说:“我的国家就是你的国家。”

在增强国力的这段时间,范蠡将军事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积极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一方面在国内积极扩充军队,另一方面通过进献珍宝美人放松夫差的戒心。

终于等到黄池之会,趁吴国国内空虚,越国奋力攻打,全面胜利,并在后来几次吴越之战中将吴国消灭。

但范蠡在与越王多年的相处中确然发现其性格上的缺陷,甚至其人不可共富贵,便退隐而去。

结语

纵观范蠡一生,毫无疑问其从政从商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勾践受会稽山之围的危急时刻,范蠡凭借谋略才能劝其卧薪尝胆,又在回国之后群臣绝望之时制定复国方针,终使越国死灰复燃。

但他没有留恋眼前荣华,而是看到富贵背后的危机,于是毅然退隐从商,又是万贯家财。

范蠡的急流勇退也显示出其远见卓识,无愧成为留名青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政治智慧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史记》《二十四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2020年,世界在不断变化,在不断发展。 我们进入了无现金时代,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高科技,生活越来越方...
原创 被...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余晖,后期更是饱受欺凌,让后人哀叹不已。但翻开历史书,在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
原创 秦...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绝对是最特殊的存在。他在位时干了许多大事,焚书坑儒的同时统一了货币、...
原创 美... 前言 美国为什么能反复拿捏欧洲? 从科索沃战争到如今的俄乌战争,明明是美国自己的利益受损,欧洲人却要...
原创 蜀... 三国一直都是历史爱好者最感兴趣的时期之一,在这段不长的历史中,却涌现了一大批流芳百世的风流人物,各种...
原创 淮... 古往今来,皇室子弟大多恪守本分,当一个酒足饭饱的废柴, 然而后周却出了一个另类。 身为太祖的外甥,李...
原创 2... 提及三国,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可能大多人都因为诸葛亮才开始了解三国,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但其中...
原创 蔡... 《渡湘江》有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在...
原创 朱...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一个朝代的结束必定意味着新生力量的崛起,在纷乱的天下大势中,逐鹿中原的各方势力...
原创 美... “雇凶杀害债主” 这种文学作品常见桥段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少见,回顾美国并不长的两百多年的历史,运用类似...
原创 孙... 孙子即孙武,著有 《孙子兵法》,孙膑是孙武的后人,著有《孙膑兵法》。 历来,孙武这个人的争议很大,有...
原创 苏... 苏联解体:历史巨轮下的转折与中国的机遇 一、破晓前的风暴:苏联解体的前夜 在历史的洪流中,1991...
原创 4... 韩国三面环海,境内以山地为主,太极旗为本国国旗,国徽由国旗演化而来。国土面积103290平方公里,人...
原创 咸... 前言 当年咸丰帝离世的时候,亲自选择了八个大臣来辅佐未来的皇帝,这八个大臣可以说把握了大清所有的权力...
原创 罕... 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珍贵的老照片,它们是时光的见证者,记录着过去的风云变幻,以及人类社会...
原创 清...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攻克由荷兰侵占38年的台湾,他英勇而决绝,没有给荷...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随着齐国君主建的投降,标志着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的彻底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
原创 唐... 推荐: 《三国机密》:真实的伏寿皇后与汉献帝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组影视里唐朝军队图片) 【作者...
原创 瞿...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隋... 历史的神秘面纱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令人心驰神往的人物和故事。有些是真实的,记录着历史的真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