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时,若马皇后仍活着,朱棣还敢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吗?
迪丽瓦拉
2025-05-29 18:09:11
0

原标题:靖难之役时,若马皇后仍活着,朱棣还敢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吗?

《资治通鉴》记载:“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公元626年,李渊次子李世民在长安玄武门发动兵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李渊建立唐朝之初,答应李世民立其为太子,等李渊成功平定天下之后,反而对于此事犹豫不决。李建成和李元吉便开始联合排挤李世民,李世民也开始对抗李建成和李元吉,于是就有了李世民发动兵变。

李世民在帮助父亲建立唐朝上立下许多功劳,其功名日盛,也收获了许多人对他的支持。李世民凭借一隅之地就战胜了中央朝廷,历史上和这种事件极度相似登上皇位的,几乎是少之又少。细数中国历史皇帝,其皇位无非继承和禅让得来,或者是在朝廷腐败无能下,通过打着维护朝廷的名义起兵吞并地方诸侯,最后迫使皇帝交出皇位。

如果要说少有的和这一事件极其相似的,就不得不提到明朝靖难之役,靖难之役也是内部帝位之争,而发动靖难之役的便是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明成祖朱棣。这一切的源头其实都来源于明初的分封藩王,这种分封相比西周的分封制,除了更加的细节和完善外,两者并无二致。其共同的弊端,就是地方权力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建文帝朱允炆时期,建文帝采纳亲信的建议决定进行削藩,其实建文帝通过削藩削弱地方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本身并没有问题。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都做过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因为对于统治阶层来讲,保障中央权力的集中就是在保障自己的统治。并且权力的集中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统一,避免因为权力分散而导致的分裂局面,同时能够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

如果能朱允炆够以一个很缓和且温和的速度,逐渐削弱地方的各种权利,也许并不会引起藩王反叛。但朱允炆的削藩过于急促和冒进,一般削弱敌方都是削弱地方权力,朱允炆不但要收权,还要收命。这就便引起了藩王的不满,朝廷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不断变大,最终朱棣成为被削藩的下一个目标,于是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开始起兵反抗朝廷。

说到朱允炆削藩,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那就是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马皇后,马氏成为马皇后之后的一生堪称后宫典范。马皇后不仅很有政治远见,同时也爱民如子,同时她也非常珍惜人才,朱元璋在位时就因马皇后的建议避免了很多为政举措上的失误。那么靖难之役时,若马皇后仍活着,朱棣还敢不敢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

马皇后的政治能力从明太祖时期就能略见一二,朱元璋曾在自己大权在握时亲自允许马皇后干政,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看不见的。在中国历史上,皇后或者太后干政往往会导致皇帝的威望下降,从而动摇着皇帝的统治地位。可开创过“洪武之治”的朱元璋反而愿意让皇后这么做,足可见马皇后在政治上,其实对于皇帝的统治和帝位稳固,能起到很大作用。

马皇后在世时就如同朝廷上的一根定海神针,她的眼光和远见丝毫不低于朱元璋,甚至比建文帝还要强,可惜就是这样一根定海神针,反而先一步朱元璋去了。如果马皇后在,她也学会反对建文帝以这种方式加强中央集权,即便赞同建文帝如此做,也不会让建文帝以如此激进的态度削藩。

而朱棣之所以会“清君侧”,除了建文帝的激进,还有就是朱棣本身就是一个有野心的藩王,明太祖传位时传给了能力比自己弱很多的朱允炆,这让朱棣心有不甘。最后一点就是朱棣清楚地知道,能征善战的将领已经没几个。综合原因一结合,这才让朱棣的“清君侧”的底气,毕竟皇帝要对付自己,结果朝廷实力还不够,反抗一下说不定还有希望。

说到能征善战将领之所以几乎没有,主要原因是因为朱元璋晚年嗜杀,马皇后于1382年逝世,朱元璋于公元1398年逝世。如果马皇后能够再长寿些,也许能留下一些能打仗的名将,这样朱棣的“清君侧”也许就未必能成功。不过历史不可能倒流,说到底朱棣的所作所为还是被朱允炆硬生生给逼出来的,不过有意思的是,朱棣攻入金陵后,朱允炆不知所踪。

朱允炆的下场已无法考证,关于其结局也是各种说法不一,若马皇后在世,那么朱元璋晚年也许会是另一种情况。同时也很有可能会留下一批明朝开国名将,朱棣的“清君侧”在无形之中会受到限制。靖难之役也告诉人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冒进,尤其是能力不足时不要去压制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松... 明末清初,两大王朝曾经发生过两次决战,一次是萨尔浒之战,另外一次则是松锦之战。萨尔浒之战标志着明朝从...
原创 明... 在中缅边境有个特殊的小镇,这里的人既没有缅甸国籍,也没有中国国籍,属于无国籍的状态。摆在他们面前就两...
原创 嘉... 封建时期曾经出现了很多位皇帝,明朝诸位皇帝中有很多有个性的人,其中有一位皇帝后人评价大不相同,有人称...
原创 清... 为什么说清朝皇帝的儿子也不一定能当上亲王贝勒?以太祖努尔哈赤为例,嫡出的第一子褚英、第二子代善、第五...
原创 吴... 战国时,白起、李牧、廉颇、王翦合称四大名将。讲道理说,到了战国后期,基本也就这4人最给力了,不过战国...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保留原有服装传...
原创 让...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四百年铁血汉朝,出现了许多雄才大略的帝王。若论历...
原创 中... 中国自从秦始皇横扫六国之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就是皇帝了。泱泱华夏五千余年,从秦朝开始也有两千多年了,...
原创 丰... 丰臣秀吉在升任太阁之后,就丝毫没想掩盖自己对于海那边土地的贪婪。在向朝鲜使臣带有挑衅性质的假道伐明提...
原创 晚... 【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李鸿章】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世称“李合肥”、“李中堂”。作为晚清洋务运动主要领导...
原创 民... 近日,某大学校长卸任,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他的“白字事件”,“鸿浩”演讲,还有那五味杂陈“道歉信”...
原创 老... 这世上最难看透的或许就是人心了,在历史的过往中,许多的历史故事给人们沉痛的教训,人们常说礼义廉耻,在...
原创 四... 张荣森 张荣森(1917—1984)。生肖:蛇。四川省通江县人。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
原创 为... 世界上的 文明古国 ,古埃及可以说是名列前茅遥遥在先的,古埃及的文明到今天已经被搁置了,并没有被延续...
原创 西...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它在华夏民族的基因里落下了深刻的印记。人们提到唐朝,总是喜欢称呼它为...
圆桌|聚焦明代学者王圻,他的学... 王圻(1530—1615),字元翰,号洪洲,是明代中后期一位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学者。近澎湃新闻获悉...
原创 《... 《蜀锦人家》原著小说就叫《蜀锦人家》,小说是桩桩所著,剧版会在优酷上线播出。原著小说以蜀锦的发扬传承...
原创 靠...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都以其鲜明的特点而为后人所铭记。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和唐朝以其极为...
原创 西...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从前很远,远到成为过往,从前又很近,近到只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这些...
原创 他... 引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一个朝代,其延续的时间也长达289年,在唐朝最为强盛的时候,可以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