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韩信非死不可?800年后的李世民,给出了标准答案
迪丽瓦拉
2025-06-06 02:03:28
0

对于刘邦杀韩信一事,后世的人都觉得是一步烂棋,因为韩信是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武将,虽然刘邦成功收复天下,但是周边的地区还是受到匈奴的侵扰。

而也正是因为后来没有了韩信等武将的支持,导致刘邦常年在外平定叛乱,才给了王莽机会,导致刘邦的西汉就被自己的外戚王莽所夺走了。

而对于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800年之后李世民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

李世民给出了什么答案?

其实当时韩信与刘邦就有过君子约定,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而最后韩信还是被吕后安排的人手绑在宫内的柱子之上,然后用竹剑慢慢刺死了韩信。

但是对于两人的所谓的君子约定,史籍上并没有记载,所以就该事的正确性,还有待考究。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少见的不杀功臣的李世民,就曾对自己的手下说过这样一句话“乃知韩、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韩信以及彭越,虽然是被汉高祖所杀,但是他为什么被杀,其实不一定是汉高祖的过错。”

而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固然汉高祖有错,但其实还是和韩信等人自身有很大的关系。

韩信与刘邦的关系如何?

首先就是韩信与刘邦之间的关系,虽然刘邦通过萧何的介绍启用了韩信,但是对于来自敌营的韩信并没有十分信任,那为何当时还要启用韩信呢?

第一是因为刘邦当时在还在扩张阶段,所以必须要广纳贤才,而当时韩信虽然出身敌营,但是在兵法以及其他方面都有着不错的造诣,再加上是手下的亲信萧何的介绍,于是也就启用了韩信。

第二就是为了可以打压一些老将,有些人在刘邦手下征战许久,一路的连战连胜让他们积累了不少的战功,刘邦当时害怕他们会因此而傲慢,不把刘邦的命令放在眼里。

于是便提拔了来自敌营的韩信,也算是制衡了军中势力的平衡。

刘邦一直不愿意给予韩信过大的兵权

其实对于韩信,刘邦一直都不愿意给予多少兵权,很实际的原因就是他不信任他,这也就是为什么刘邦在得到兵仙韩信之后,自己还是屡尝败绩。

直到后来与项羽的彭城之战之后,才发现凭借自己根本无法战胜项羽,这时才给予韩信兵权,但是就算是这样,刘邦也在韩信身边安插了自己的眼线,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曹参、灌婴等人。

韩信与刘邦出现隔阂

其实刘邦杀韩信并不是一时起意,而是一步步因为各种事情,让刘邦下定决心杀韩信。

当年汉军被楚军围困,此时刘邦想求和于项羽,但是项羽不准。

此时刘邦手下的谋士就让刘邦以重金买通项羽身边的忠臣,以此来离间项羽与他们的关系。

后来项羽果然中计,身边的忠臣包括钟离昧在内多位忠臣逃离。

而后来刘邦战胜项羽之后,钟离昧也因此一直都受到通缉,而后来帮着隐藏钟离昧的就是韩信。

得知韩信私藏钟离昧之后,刘邦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让人传令给韩信,让他把钟离昧绑到自己这边听候发落。

但是此时的韩信不知道是念有旧情还是什么原因,居然说自己还没有发现钟离昧,如果发现,立马将其抓捕。

刘邦自然是不相信的,于是他便派人去韩信府上视察一下。

韩信这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次巡游的时候,都会带上大批的军马,而且各个全副武装,搞得跟要打仗了一样。

当时前往韩信这边视察的刘邦的探子看见这一幕立马就慌了,一个个的都以为韩信这是要造反的架势。

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才有了后面的“刘邦伪游云梦泽抓捕韩信”。

刘邦伪游云梦泽

对于韩信的事情,刘邦在与臣子们秘密商谈之后,大部分的人都是赞成出兵韩信,杀之。

但是有人建议此事应该兵不血刃,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削弱韩信的兵权,毕竟再强的兵仙,只要手里没有兵,那也就是一介武夫。

于是刘邦便昭告天下,称自己要出游云梦泽,但是此时的韩信知道,刘邦出游是假,来自己这里找钟离昧才是真。

于是他将这件事情告知了钟离昧,钟离昧只留下一句“你的死期也不远了”,然后就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韩信当时并没有真正明白钟离昧这句话的意思,他便带着钟离昧的 人头前去见刘邦,本以为此事就就此结束,没想到在韩信刚见到刘邦,就被五花大绑,扔进了大牢。

韩信这才明白,原来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钟离昧,而是自己,韩信在牢中曾问过管事的人,问他为何要抓自己,管事的人则说“有人状告你有不臣之心”。

但是此次刘邦并没有杀死韩信,一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杀了不少的异姓诸侯了,再杀的话恐无法与天下人民交代。

其次是,他后来削弱了韩信的权力,并将他安排在了都城,且不再允许他离开,所以此时的韩信几乎一举一动都被刘邦所监视,刘邦也就没有必要杀他了。

是什么原因让刘邦对韩信下定杀心?

其实对于韩信,后来刘邦将他安排在都城,也就不再有杀念了,直到后来刘邦与其商量带兵之事,刘邦才确定了自己一定要杀韩信。

当时刘邦与众臣讨论带兵作战的方法,韩信也在场,韩信认为无论多少的兵马,自己都能掌握住,而刘邦最多带10万兵马。

这件事情让刘邦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死后,恐怕就无人能再控制住韩信了,刘邦也因此下定决心要杀韩信。

后来刘邦出征陈豨平定战乱,但是手下却发现韩信早已与陈豨颇有往来,因此吕后才在刘邦出征之后,杀死了韩信。

结语

对于韩信一事,很多人赞同李世民的看法,认为是韩信自身的问题大于刘邦,所以才会招致杀身之祸。

而也有不少的人认为是刘邦疑心太重,导致韩信最后被杀。

大家对于此事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美国自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建国以来,在240多年的历史中,没有参与战争的时间只有16年(179...
原创 这... 历史虽然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那些伟人在历史中创造的杰出作用。例如马克思之于共产主...
原创 王... 1972年12月,一位空军干部清晨出门,被汽车撞飞了几米远。空军干部的脊柱被撞断,从此瘫痪在床,他的...
原创 原... 当今之世,非钱不行。——张鷟 每每听到这句话,心头总会一颤。现如今在社会中生存,没有钱真的是路都走不...
绿眼线,黑眼珠!雄安发现两只罕... 记者从雄安新区获悉,日前,在新落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
原创 博...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600万头猪闯美国,白天撞战机... 欧亚野猪在进入美国后,毫无顾忌地践踏美国的土地,已经不止一次为美国人带来麻烦,一度被美国农业部怒称为...
用甲骨文引领新国潮(今日快评) “文化,是民族自信的底气、产业融合的抓手、科学研究的宝库。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中原儿女责无...
原创 《... 周培公在《康熙王朝》中出场时间不长,大概八集左右,但确让很多人鸣不平:兔死狐悲,鸟尽弓藏的悲情。 ...
原创 毛... 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大多数家人们都投身于革命。战争是残酷无情的,许多人都没能活...
原创 荆... 荆轲刺秦,作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历史事件,结果却十分遗憾。 从史书记载来看,荆轲是面对面地给秦王进献地图...
原创 蒋... 文 影中纪实 编辑 影中纪实 前言 1948年12月,英国报纸《字林西报》刊登一则爆炸新闻:“中国国...
原创 郭... @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在上党城中,有一户卖肉的屠夫经常缺斤少两,欺压同行。 郭威听闻后,决心好好惩治...
原创 从... 文|柯静 编辑|柯静 前言 齐景公的治国成就,对齐国地发展地影响有多大? 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
原创 李... 隋朝末年,李渊太原起兵,仅用3万军队就攻破了隋朝的都城,建国大唐,平定了各地叛乱。李建成被立为太子,...
原创 曾... 长安,自西周至大唐,两千年的时间,先后成为十三朝的都城。很显然,将长安作为首都,自然有着不可不说的优...
原创 揭...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1944年底,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战争形势都已经明朗...
原创 美... 1991年圣诞节,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红旗缓缓落下,俄罗斯的红白蓝三色国旗,重新升起,戈尔巴乔夫宣布...
原创 杨... 杨坚原名叫普六茹坚,李渊原名叫大野渊,李世民叫大野世民。虽然这是事实,但这一结论仍然值得商榷,其理由...
原创 毛... 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