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司马家族在魏国的彻底巩固
迪丽瓦拉
2025-06-07 10:03:08
0

早在司马师上台之初,司马昭就成为司马家族下一任的舵手,这是天下公认的。很简单,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比司马师小三岁,而且又与司马师同母,能力又出众,不选司马昭,还能选谁?

司马昭和司马师的性格差不多,做事心狠手辣。司马昭的上台,也意味着司马氏对权力的控制得到了加强。司马懿、司马师已经经营魏国六年多了,先后铲除了许多股反对势力,尤其是消灭保皇派集团后,司马氏在京师权力圈的地位可谓稳如泰山。

司马昭的历史任务很简单,就是继续对内巩固核心权力,对外扫清反对司马氏的武装势力。前不久毌丘俭、文钦叛乱事件给司马昭敲响了警钟,司马昭很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他现在面对着最大的挑战,不是内部权力斗争,而是外部的军事斗争。

不过就内部反对派的实力来看,司马昭后来遇到的曹髦是最弱的,曹髦手下不过几十个老苍头而已。在对付曹髦的过程中,司马昭承担的不是军事压力,而是政治压力,毕竟曹髦是皇帝。至于外部反对派,说来好笑,司马氏父子三人遇到的外部反对派全部来自淮南,也就是魏国的扬州。

在扑灭内外反对势力的过程中,司马氏父子三人的情况不太一样,司马懿和司马师都是先平定内部反对派,然后再平定外部反对派。司马懿先灭曹爽,后灭王凌;司马师先灭李丰,后灭毌丘俭。而司马昭则相反,他先是消灭了诸葛诞集团,然后再拿掉曹髦。

诸葛诞和千古名相诸葛亮都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三国时代的诸葛家族非常显赫,诸葛亮仕蜀,诸葛瑾仕吴,诸葛诞仕魏,外加一个诸葛恪,都是官场一线人物。《世说新语》把诸葛三兄弟分仕三国比喻成“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诸葛诞真正的发迹,是在曹爽执政之后,曹叡刚死不久,诸葛诞就爬上了扬州刺史的高位。诸葛诞和曹爽集团的骨干成员夏侯玄、邓飏等人是铁哥们,穿过一条裤子。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诞也算是曹爽集团的重要人物。司马懿当年打掉了曹爽,并没有彻底清除曹爽集团的所有成员,这也是出于稳定大局的考虑。诸葛诞是个聪明人,在形势不利的时候,他不会强出头装大爷,老老实实地给司马父子卖命,深得信任。

前不久毌丘俭发动叛乱时,曾经派人来找时任豫州刺史的诸葛诞,要求联合反对司马师。诸葛诞没有同意,反而杀掉来使,向天下公布了毌丘俭造反的消息。在消灭毌丘俭的过程中,诸葛诞是出了大力的,这让司马师非常感动。当然,诸葛诞讨好司马氏,并不是说司马懿父子有多大的人格魅力,而是司马懿父子做事过于心狠手辣,诸葛诞不得已才低头的。但正因为司马懿父子心狠手辣,恰恰对诸葛诞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震撼,一旦惹毛了司马师,自己的下场比毌丘俭还不如。

出于这种考虑,诸葛诞在主政淮南期间,大施仁政,收买人心,同时收养死士数千人,以备时变。诸葛诞最大的心愿其实只是想保住淮南,给自己留个安稳的窝,并没有想取司马氏而代之的野心。但诸葛诞这么做,依然触犯了司马氏的利益,司马昭不可能容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出现一个独立的军政集团。

司马昭开始怀疑诸葛诞的忠诚,但又不敢把诸葛诞逼得太急。按司马昭的意思,他打算把诸葛诞召回京师,解除他的兵权,从而恢复司马氏对淮南的统治。在甘露二年(公元257年)的五月,诏书一下来,就逼反了诸葛诞,诸葛诞杀掉扬州刺史乐琳,正式向司马昭发起了挑战。

诸葛诞的造反,很大程度上是被司马氏父子逼出来的,也许司马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司马昭刚刚当上首辅,威望远不如哥哥,如果他不能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在乱世中的威望是很难提高的,司马昭需要一场由他亲征的战争!

因为司马昭在朝中的威望尚浅,他担心他走后,有反对派利用皇帝曹髦的身份在后院放火,司马昭干脆挟持曹髦和皇太后一起“亲征”。只有这样,司马昭才能放心地去敲打诸葛诞。

从军事角度看,诸葛诞的实力并不比司马昭弱,他除了控制十多万淮南兵,还新招五六万人马。再加上吴国的援军三万人,诸葛诞有足够的本钱和南下的司马昭军二十六万人抗衡,何况他的最高目标只是打退司马昭,而不是消灭。

但司马昭的最高目标则是彻底消灭诸葛诞,他确信自己有这个实力。随司马昭南征的都是魏国官场顶级精英,比如钟会、王基、石苞、州泰、胡烈,再加上司马昭本人的军事应变能力非常强,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对司马昭有利的方向发展。在战争开始阶段,真正和魏军交锋的不是淮南军,而是远道而来的吴军。魏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因为国内政局出现动荡而有所下降,吴军被魏军打得头破血流,损兵折将,好不狼狈。

吴国头号权臣孙琳为了推卸责任,杀掉了名将朱异,导致军心大乱。这本是吴国内政,但司马昭却敏锐地发现了孙琳杀朱异的另外一层目的,就是通过此举向被困寿阳的诸葛诞发出信号,希望诸葛诞能顶住司马昭的进攻,给吴军反击争取时间差。

司马昭想到了一条计策,他先是派人给淮南军放出风声,说吴国援军即将赶来,而且魏军缺粮,撑不了多久。诸葛诞的粮食不太多,但听说魏军也没粮了,就敞开肚皮吃粮。结果等淮南军粮食吃光了,吴军也没来,魏军也没有撤,诸葛诞这才知道上了当。

一直耗到了甘露三年(公元258年)的春天。形势对诸葛诞越来越不利,最要命的是淮南军高级将领不断投降魏军,诸葛诞和吴国派来增援的文钦产生了矛盾。

诸葛诞一怒之下杀了文钦,将寿春城中的两派矛盾彻底激化,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鸳、文虎逃出城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是个玩弄权术的高手,他不同意部下杀掉文鸳兄弟,反而特赦文家兄弟,封为将军。司马昭这么做是告诉淮南叛军:文钦当年叛魏,罪不容诛,文鸳兄弟按律也当斩,可我却重用他们。叛臣之子我都可以既往不咎,何况你们?司马昭此举彻底瓦解了淮南军的斗志,“城内皆喜”,除了诸葛诞的嫡系部队,其他人都没心思再给诸葛诞卖命了。

司马昭见总攻时机到了,下令攻城,魏军很快攻进寿春,诸葛诞见势不妙想逃,被魏军当场干掉,夷三族。倒是诸葛诞养的那些死士很有气节,宁死不降,他们被司马昭一个一个地杀掉,最终没有一个人投降,可见诸葛诞平时养人之德。

闹得沸沸扬扬的诸葛诞叛乱被司马昭平定了,司马昭发现了王凌、毌丘俭、诸葛诞接连在淮南发动叛乱的原因,就是他们全是曹爽余党,在政治上极端不可靠。司马昭改派心腹王基主政淮南,从而消除了来自淮南造成的隐患。

司马昭灭掉诸葛诞,他收获的绝不仅是战争红利,同时收获的还有一个政治上的大红包。乱世中要树立威望,首先是军功,有了军功,才有可能在政治上大捞一把。司马父子三人通过三次对淮南的征服,基本打消了外藩武力反抗的念头,谁也不想落得和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一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外部形势的稳定也必然能巩固司马昭在政治上的地位,曹氏天下早晚必为司马氏取代,这已经成为天下人的共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汉... 经过对国家的大一统之后,中央便将注意力转向了对各级官员的任命。两汉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对官吏的选拔、...
原创 死... 死战不退,许褚大战五虎上将,最有可能打败谁?马超知道答案!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县人,在曹魏集团来...
原创 秦... ——【·前言·】—— 战国末期,群雄割据,强秦崛起,正是历史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嬴政(后来的秦始皇)...
原创 在... 在清代,曾经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后,中国走向了衰退。鸦片战争于1840年爆发,拉开了中国近...
一打开就欲罢不能的世界史,不容... "书名:《大国浮沉500年:经济和地理背后的世界史》 作者:温伯陵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想...
《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举办首批成... 12月23日,主题为“悦见贵阳·触摸文脉”的《贵阳历史文化丛书》首批成果分享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
原创 如... 前言 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自古就以君主立宪为核心,而宰相和县令则是在这一体制下扮演重要角色的官员,...
原创 李... 武侠剧《雪中悍刀行》,东海之战李淳罡大战王仙芝,武帝城内邓太阿斩杀陆地神仙赵宣素。新老两大剑神,究竟...
原创 中...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其成败及教训如下: 变法的成功之处 增加财政收入:通...
原创 秦... 生于乱世显英雄,戎马一生秦叔宝 贞观年间的一个春日,长安城内传出一则消息:秦琼病重,唐太宗李世民闻讯...
彭德怀忐忑征求朱德意见,朱德发... 1954年的一天,朱德拍桌子怒吼:“这样做对得起老战友吗?”短短一句话,把现场的气氛瞬间推向了冰点。...
原创 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的太医院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医者,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那个时代留下...
原创 没...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财政状况极为窘迫,可谓一穷二白。在这样艰难的背景下,周总理...
原创 真... 民间为三国武将的排名,编了一个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
十年史海钩沉,王树增推出历史题... 近日,王树增的历史题材新作《天著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推出。本书以十场古代大战为轴,纵览夏商周春...
原创 赤... 吐蕃于长庆元年(821)、长庆二年(822)与唐会盟后,敦煌古藏文写卷记载了吐蕃与唐朝、回鹘、南诏,...
原创 新... 1942年,在华中抗日根据地,一位名叫杨德裕的新四军女战士,凭借着出色的报务技能,成功打入敌军电报站...
他是开国少将,64岁时企图发动... 从英雄到叛徒,他的名字几乎成了背叛的代名词。张宜爱,这位曾经的红军将领,一度是无数战士心中的“神”,...
穿越冰与火:俄北方海航道演变史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2月15日刊发题为《穿越冰与火: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鲜为...
原创 此...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英雄豪杰四起,最终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人异军突起,经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