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僧为开导苏轼不惜破戒,苏轼感动后写一首诗,成蕴含佛理的名篇
迪丽瓦拉
2025-06-07 22:03:13
0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东山再起,官拜龙图阁大学士,外派杭州担任知府。上任途中,苏轼路过润州,到金山寺去拜见老友佛印禅师。

二人一番畅谈后,苏轼就写下了一首诗。全诗有一半的句子,都是抄自唐代诗人罗隐的名作《蜂》。借着三则典故,苏轼于戏谑之中,回顾了和佛印彼此相识、交往的过程。

这首诗当中蕴含了僧俗智慧的结晶,是一首蕴含佛理的千古名篇,也是苏轼一首著名的开悟诗。同时,苏轼在这首诗中也借着对酿蜜过程的描写,写出了自己辛酸的一生。

一、《戏答佛印》赏析

《戏答佛印》——北宋·苏轼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白话翻译:古有慧远和尚,用美酒款待陶渊明;今有佛印和尚,用烧猪款待我苏轼。听过法远和尚讲陶渊明“诗酒文章”的典故后,又听佛印和尚“白猪化象”的典故。

所以,我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千万莫要学那蜜蜂,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甜呢?

苏轼的这首诗,如果不了解诗歌的背景,还会觉得前两句和后两句缺乏连贯性,因为后两句诗是直接从罗隐名作《蜂》里面挪过来的。

所以要讲明白这首诗,就需先说一下创作背景。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情绪非常低落,黄庭坚的舅父把自己的房子让给他居住,还邀约了很多人去开导他。

有一次,黄庭坚等人陪苏轼出游散心,来到了浮山。在金山寺里面遇到了法远、佛印二位禅师,这二人轮流用自己的故事去开导他。

法远讲了一个陶潜“诗酒文章”的故事,晋代陶渊明,因为朝廷政治黑暗而弃官隐居。通过饮酒、作诗,与朋友往来谈论文章,使自己获得快乐。

佛印则给苏轼讲了一个冷门故事“白象高娘”,故事出自《浮山句法》,大意是说:在大理国有一个砍柴人每天祝祷山神,说他想到极乐世界去看一看。

山神显灵告诉他,白岩有一个喂猪的高大娘,你去找她,可能有办法。于是砍柴的人,就找到了喂猪的高大娘,请求她帮忙。

对方把他卷进了自己的衣袖里面,并告诉他:一会儿看到了,或者听到了什么,都不要说话。砍柴人进了极乐世界,果然看见了佛陀讲过的七宝宫殿。

里面的沼泽树林都和佛经上写得一模一样,不过他对此并不留念,只看了一会儿,就开始想家了,然后他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此时,砍柴人眼前的大白猪变成了大象。而高大娘突然骑着象腾空而起,原来她是普贤菩萨的化身。

因为法远的法名,跟晋代高僧慧远只差一个字,慧远曾经破戒请陶渊明饮酒,所以后来也有人认为,诗的第一句讲的是晋代的典故。

在这里,我认为苏轼是故意借晋代“慧远”之名,进行艺术创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诗的第二句是说,佛印为苏轼破戒,送他烧猪。

尽管“送烧猪”的行为可能并未真实发生,但是按照已经成形的诗意理解,第二句讲的就是“僧人为了俗人破戒的故事”。

如此一来,第一句诗中的“远公”只有理解成“慧远”,才能做成另一个“僧人为俗人破戒的故事”,使前后两句相呼应。

所以整首诗连贯起来的意思就是说:如今,法远和尚、佛印和尚二位,为了开导我,像凡人一样苦口婆心。这对于出家人来说,岂不是等于“破戒”了吗?

你们这样用心良苦地想要点化我,难道我真的不懂吗?其实我早已经懂得人生的道理。唐代诗人罗隐早就说过:我们不要学那蜜蜂,白白地辛苦忙碌了一生,还不知道是在为谁而忙。

二、苏轼和佛印:“段子手”的最爱

佛印是北宋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高僧,他法名叫了元,姓林,名叫瑞卿,也有人说他姓谢,叫谢瑞卿。据说佛印两岁就能读《论语》,五岁时能够背诵3000首诗。

他少年时代寄居竹林寺读《楞严经》,读着读着就萌生了出家当和尚的念头。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父母就同意他到宝积市去出家,当了一名僧人。

佛印后来非常出名,宋神宗还赐了他一个高丽的紫金钵盂,表彰他的德行。关于他和苏轼是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

《苏轼年谱》当中最早的记载,大致是在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 )的6月。当时的苏轼刚刚到黄州,而佛印在庐山的归宗寺,经常给苏轼寄信。

到了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 ),苏轼又派人给佛印送了几块怪石头当礼物。这二人交往的时间颇长,由于苏轼晚年他也修禅,所以关于他和佛印的八卦很多。

苏轼在宋朝是大红人,三代皇帝和太后都喜欢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北宋就有人说:“我朝东坡叔苏公,一世人豪,惟其善于笑谈,喜纳浮屠,故至今谑浪俚谈类,必托东坡佛印。”

这就是说,苏轼是个人中豪杰,但是他这个人特别爱开玩笑,又喜欢与和尚交往,因此很多笑话段子,都假托他和佛印的名义来写。

苏轼、佛印二人的段子,最早成书是在南宋时期。当时有人写了一本书叫《问答录》,书里面有27个故事,基本上都是写苏轼、佛印斗法的段子,非常流行。

后世的“段子手”们发现,只要一提到这两个人就有人看,于是往往借他们两人来说事,渐渐地,苏轼和佛印也就成了段子手的最爱了。

结语

在苏轼的这一首诗里面,开头是法远、佛印借着“白象高娘”、“诗酒的文章”的典故,在迂回地点化苏轼。

最后苏轼却反过来,借用罗隐的诗告诉二人:我早已经懂得其中的道理。并隐晦地借用“僧人破戒”,来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法远请苏轼饮酒是有可能的,但佛印到底有没有请苏轼吃过烧猪,这个就很难说了。不过也没有必要去深究,我们只需要知道,这首打油诗揭示了一个道理:

人的一生和蜜蜂一样短暂,因此我们在奋斗的同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要为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白白地拼上老命,瞎忙活一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黑... 前言: 一群男人身穿破烂的衣服,被沉重的铁链拴在一起,脖子和手腕上绑着20斤的铁链,脚上还戴着笨重的...
原创 张... 在魏国历史上,张辽和张郃以出色的战绩为魏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而被后人誉为五子良将。公元...
原创 杨...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解除了军队内的职位,由于他不再是中央领导的一员,组织便安排他搬出中...
原创 开... 杨成武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司令员兼政委,率领八路军在晋察冀一边打敌人,一边建立根...
什么叫丰神有仪?来辽博看宋代《...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表现主体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成熟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画科。其中的故实、高士...
原创 1... 苏联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大的粮食危机,第一次是在列宁时期,由于采取统一供给制度,所以农民知道他们自己种的...
原创 吴... 在明末清初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而这场起义的领导者就是号称“闯王”的李自成,李自成出生于陕西...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和魏国司马懿在五丈原僵持了一百多天,蜀国由于是远途征战,早就已经弹尽粮绝...
原创 朱... 封建社会之中,皇帝乃是天命之子,既是国家的核心,也是军政大权的掌控者。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谁都能胜任的...
原创 新... 新四军遇到的这个难题有悖常理,黄克诚指示:宁可多花钱也要解决 抗战时期,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曾遇...
原创 为... 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谋臣,其地位极高。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如戏志才,郭嘉,荀攸等人,都是荀彧举荐...
原创 为... 1月4号突发奇想,打算写一次萨尔浒大战。到了今天,这几篇文章已经有了几万的阅读量,感谢诸位的捧场,同...
原创 回... 1949年,上海解放后的第三天,时任中央情报部代部长的李克农紧急致电上海市市长陈毅,他在电报中写道:...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是非常有名的一段场面,尤其是最后那句“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李谨行屡建奇功,刘夫人环甲守城 吐蕃遂并吞吐谷浑故地,诏徙吐谷浑余众居灵州。既而吐蕃遣大...
原创 彭...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国务院设立国防部长一职,彭德怀被任命为首任国防部长,...
原创 比...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国家的命运如同落日余晖,短暂而黯淡。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被掠夺230万平方...
原创 看... 影视剧中的孝庄,是一位拥有“沉鱼落雁”般容貌的草原美女。 不仅颇受皇太极的宠爱,而且能让多尔衮为了她...
原创 水...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时,说梁山上有9个“上上人物”,上上人物都是谁?他们的武功排名如何? 9、吴用 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