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纲献建都三策,选择下下策的赵构,注定了南宋偏安待亡的结局
迪丽瓦拉
2025-06-11 06:32:34
0

靖康二年,刚经历国破君辱的北宋康王赵构,从大名府(河北大名)一路难逃至应天府(河南商丘),并急不可待地在应天宣布继位。

对于这个崭新大宋的立国方略,李纲从建都角度出发给出了他的建议:

“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这三个地方?李纲的建议是否可取,我们客观来看待这个问题。

赵构剧照

关中占大义

在当时的时局之下,立都关中,需要帝王有甘冒奇险的勇气,当然所得亦是最丰厚的,关中朝廷一日不倒,北方抗金势力就一日不灭。

公元976年,北宋刚实现除北汉外的基本大一统时,开国皇帝赵匡胤鉴于都城汴梁“形势涣散,防卫艰难”,就迁都洛阳,开始了一场迁都朝议。

这场朝议中,赵匡胤是坚持迁都的少数派,他就曾言之:

“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

,表示出恨不得迁到关中的想法,而这场迁都之议因为赵匡胤的突然早逝而被迫终结。

那么在北宋实际上已经灭亡的当下,李纲重提立都关中之事意欲何为?

当时宋朝北方早已糜烂,河北百万宋军灰飞烟灭,汴梁被金人洗劫一空而去,此时尚未有明确政治纲领的金人并没有一次性灭亡宋人的想法,依旧还是草原人打草谷的那一套。

北宋原领土基本都在,金军正化整为零的在大宋北方四处劫掠,老将宗泽已招募溃兵及民间义勇重新入驻残败的汴梁,老宗泽还多次上表希望赵构返回汴梁主持大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纲认为新朝不应当如东晋起割据之心,而应该在北方树立一杆旗,向天下人宣告皇宋有继,不弃北方的决心。而这杆旗必然引起金人疯狂的攻击,只有在关中才能凭山河之利以守。

但此时的关中早已不是秦汉八百里秦川的帝王谷了,无论从关中北方延安方向还是关中东北方山西运城方向都可以作为关中的突破口,而在擅长利用骑兵机动性的金人面前,这些破绽足够了。

更何况当北方防线破败后,黄河不再是一条安全的辎重运输线,失去黄河水路,东南辎重只能走长江-汉水入汉中再通过人力翻越秦岭到达长安,这对后勤是一场极大的考验。

因此李纲的上策关中其实是一步险棋,赌的就是能不能守住金人的冲击,将战局拖入持久战,一旦进入持久战阶段长安的好处也就能体现出来了,君王立关中,那么北方之地抗金烽火就绝不了。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夺不回幽云,守住关中又如何?金人可以南侵失败十次,但宋人不能失误一次。失去北宋百年建立的北方防线后,整个北方地区甚至可以说有些“鸡肋”,无险可守的河南河北在金人的入侵下就是个难有物资产出的大战场,更何况在关中背后还面临着西夏人的威胁。

关中四塞防御体系较完善

定都关中,不仅要有硬抗金人打击的勇气,还要有一口气北上收复幽云的志气,而整个北宋都没做到的事情,山河破碎之时难道就能轻易做到?而一旦守不住关中,可能大宋最后的皇族也将被擒。

襄阳通衢,北进而南守

襄阳,相对长安其实在当时的局面下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湖北有三座名城,分别是襄阳、荆州、武昌,清代战略地理名家顾祖禹针对三城的战略地位有一番精准的总结:

“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襄阳是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枢纽,位处南阳盆地之南,江汉盆地之北的汉水之畔,通过南阳盆地东接吴会,西通巴蜀,而向北即可直抵中原,又可西进关中,亦可经汉水联络陇西。是个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四通八达之所在。

襄阳建都,不像长安那么危险和决然,容错率高上不少,首先襄阳通过汉江水系能更好地克制金人骑兵,其次襄阳通衢之地,哪怕不可守亦可退入东南或者四川。

同时南阳盆地四周山系环绕,可以南阳为防御重心,为襄阳建立较好的战略纵深,而襄阳身后,江汉盆地沃野千里将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当年南宋晚期,更孱弱的宋人在更强大的蒙古人面前尚守襄阳数年,襄阳防务之牢固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长安建都距离江南太遥远,江南有被野心家割据的危险,而定都襄阳则近距离威震江南。以襄阳为基地,南宋君臣未必不可练出一支南宋的“北府军”,后岳飞北伐岳家军就是以襄阳为基地招募训练的。

但襄阳相比关中更安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丧失一些锐气,在政治意义上不及长安,但好歹算是江北之地,从襄阳随时可以进军中原腹地,依然能展示出朝廷收复北方的决心,算是个折中的选择。

虎踞龙盘金陵地

如果说立都长安是向天下人宣布克服体统的决心,立都襄阳进可攻退可守更圆滑,那么立都建康则是无疑是彻底宣告了偏安割据。

建康释放的政治信号太明确了,就是仿东晋偏安割据,北方茫茫大地和千万军民都成为朝廷弃子,而南宋君臣只需根据东晋的经验部署防御体系即可,同时立都建康也是在向金人表示南宋无报灭国之仇的想法。

建康算是最安全,也是最无上进心的选择,但在那个时局之下,金人没有领兵来攻的情况下,就连最消极的投降派也不敢主动提议建都建康而弃北方之基业,只是让赵构到建康江北的扬州静观大局。

拱卫建康的采石矶渡口

赵构的“下下策”

李纲提出他对于新国家的三策后,赵构陷入长长的犹疑中。他既不舍江北江山,又不敢与金人对抗,赵构在犹疑中撤到了扬州,与建康隔江相望,随后他作出了让李纲绝望的选择。

赵构一边在扬州尽享安乐以弥补他长达一年的逃亡生涯,另一方面在试探金人的态度,在他看来金人破汴梁后退居黄河以北,大片宋土成为无主之地,他心中萌生了一个与金人划黄河而治的想法,只是他不认同李纲用军事达成目的的思路,他认为战场上得不到的可以在谈判桌上得到。

搜山检海捉赵构

结果他等来了金人“搜山检海捉赵构”的命令,金将完颜兀术率领精骑脱离大队,火速直逼扬州而来,赵构大惊而走,结果数千冒进的轻骑让扬州小朝廷彻底乱了,无数人仓皇南渡,坠水而死。

而赵构一度被追得从越州(宁波)入海而逃,逃亡间仍不忘遣使求和,国书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并彷徨,跼天蹐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朝夕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

最后经历海上四个月的飘零才得以返回越州并改元“绍兴”,取起绍兴中兴之意,并最后定都临安(杭州)。可笑李纲的立国三策,就连相对最安全的下策在赵构看来仍不安全。

主战,只是赵构为登基合法性而树立的大旗,其本质上只想在江南做个偏安朝廷,因此他本能地排斥一切主战派,如李纲、宗泽、岳飞;亲近主和派,如黄潜善、汪伯彦、秦桧。

而建都临安,意味着皇帝彻底放弃了北方,而那里还有一支支义军苦盼王师北顾。放弃北方后小朝廷正式进入了偏安模式,这里历史上有很多例子可以供南宋对号入座,如东吴、如东晋、又如南朝,虽然他们最后的命运都不太好。

总结

李纲三策,上策偏险,下策偏安政治倾向太明显,中策则更中庸。从这三策中可以看到李纲抗金之志和英雄气节。

但是李纲在这三策中依然犯了儒家的老毛病,过度重视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忽略了实际,从李纲将长安定为上策就能看得出。

李纲三策中并没有出现立都后面对金人的实际部署与战略思考,他只是试图用光复山河的大义去说服赵构,而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客观来说,赵构选择的下下策,到底是依靠粉饰太平完成了“绍兴中兴”,其组建的南宋也真真实实地庇佑了汉人一百五十二年。在大民族观上来看此人贪图享乐,一派昏君之像,但从某种程度而言,赵构的选择却也用最稳妥的方式保住了汉人的半壁江山。

他确实能力不及,没力挽狂澜之志,他从来也没有自认为英雄的壮志,他更不配在这个时代去创造一段属于英雄的史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尘封的历史长河中,隐藏着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那是关于明末朝堂风云、农民起义的传奇。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
原创 唐...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元朝的23个冷知识 关于元朝23个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元朝首建大一统多民族王朝,蒙古铁骑征服各国,建立元帝国,疆域涵盖蒙...
原创 秦... 前言 你是否知道,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统一君主,秦始皇虽然有着无比强大的权力和财富, 却在其最辉煌...
原创 纳... 纳粹德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被称为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二次世界...
原创 明... 明朝,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说起明朝的历史,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
原创 清... 不愿意娶是胡说,你送给阿Q看人家要不?实事求是说,不是没有人娶,而是娶得起的看不上,愿意娶的养不起。...
原创 慈...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病逝,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死后,被埋葬在东陵,伴随她的还有无数的珍宝...
原创 清... 《山海经》中记载着“不咸山”的字眼,这就是如今长白山的前身,根据记载在金朝的时候朝廷才将这座山正式更...
原创 讲... 在革命年代,许多女性为党国事业奋不顾身。她们在隐蔽战线上默默付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英雄史诗。让我们...
原创 清... 人们常说“人生有许多出路,但是读书是最简单有效的一条,而对于贫寒学子而言,读书更是唯一的出路。” 学...
原创 才... 根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掌权期间一共任命了十二位宰相。除了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两位皇子之外,裴寂的...
原创 真... 真正有本事的人,会为自己创造机会,比如袁某人。 2024年3月30日的文章《欲成大事,就要敢于冒大...
原创 索... 公元1703年,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北京城的街巷空无一人,只有月光静静地洒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整个...
原创 清... 前言 清朝时期,斩首刑罚备受争议,但其残忍程度究竟如何?一位洋人的回忆令人震惊:据说在不到三分钟的时...
75年前的今天,西双版纳解放 2月17日 对于西双版纳人来说 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75年前的今天 西双版纳解放 让我们...
原创 清... 清朝灭亡以后,皇室成员有14万之多,他们最后是如何生活的?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也是最后一个有...
原创 能... 康熙皇帝一生嫔妃众多,其中德妃乌雅氏更是康熙皇帝后宫女子中生育最多的一人。 乌雅氏,满族镶黄旗人,...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冷酷的手段,一步步从底层攀爬至权力之巅,成为大秦帝国...
原创 历... 文|落叶 编辑|昭明 在北京警察博物馆中,一本不起眼的户口本竟成为“镇馆之宝”,吸引了无数游客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