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被称为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争。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同盟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以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战争初期,苏军一路溃败。
然而,纳粹德国进攻苏联是“突然”袭击吗?战前有没有征兆呢?看看赫鲁晓夫1956年2月14日,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的《反对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即《秘密报告》)中怎么说的。
报告中说,“在战时和战后期间,斯大林曾提出这样的论点:我们人民在战争初期所经历的那种悲剧,是由于德国人对苏联‘突然’袭击的结果。”
报告接着说,“可是,同志们,这完全不符事实。”
“希特勒在德国刚一登台,就提出了要消灭共产主义这一任务。法西斯匪徒是公开这样说的,不曾掩盖他们的计划。为了实现这一侵略目标就签定了各种协定,建立了各种集团,诸如臭名远扬的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在战前,无数事实明显地说明,希特勒竭尽全力要发动一场反苏战争,他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其中有坦克部队,而且集结在苏联边界。”
报告中说,“从现在已发表的文件中可以看出,还在1941年4月3日,丘吉尔就通过驻苏大使克里浦斯当面提醒过斯大林,说德军开始重新部署,准备进攻苏联。”“丘吉尔在4月18日以及以后几次电报中都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并且说,“很明显,丘吉尔这样做不是因为他对苏联人民有友好的感情。他这样做是有他帝国主义的目的,那就是让德苏两国投入一场血战,从而加强大英帝国的地位。”
那么,斯大林的反应呢?报告中说,“但这些警告均被斯大林当作耳边风。相反的,斯大林指示说不要相信这类情报,以免挑起事端。”
并且,“从我们军方和外交渠道我们也得到了德军入侵苏联领土的威胁这类情报,但由于领导上的这种成见,在送呈这些情报时,人们都胆战心惊,在佑计其可靠性时,便大留余地。”
还举出例证,“例如,1941年5月6日我们驻柏林的武官沃龙佐夫从柏林报告说:‘苏联公民包泽尔……报告海军副武官说,从希特勒总部的一个军官口中知道,德国准备5月14日经过芬兰、波罗的海、拉脱维亚入侵苏联。同时还准备对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进行大规模的空袭,在国境线还要空投伞兵部队……’”
“1941年5月22日,我驻德副武官赫洛波夫报告说:‘德国军队向我国进攻拟定为6月15日,但也可能在6月初开始……’”
‘1941年6月8日,我驻伦敦大使馆报告说:「就目前局势而言,克里浦斯深信德苏军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它的发生不会迟于6月中旬。克里浦斯说,目前德国集结在苏联边境的部队(包括空军和辅助部队)共有147个师……’”
“在此同时,也不能不提起这样一件事:在希特勒军队入侵苏联之前不多久,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科尔波诺斯(后来牺牲在前线)曾写信给斯大林,说德军已到了布格河,正准备进攻,看来,最近就要进攻了。”
并且根这个情况,科尔波诺斯建议,“组织一条可靠的防线,从边境地区迁走30万居民,并在那里组织起几个强大的据点,挖好反坦克壕,筑起隐蔽部等等。”
但斯大林的意见呢?“莫斯科对这些建议的回答是,这是挑衅行为,边境地区不用任何准备措施,不要给德国人以借口,免得发动针对我国的军事行动。”
最后,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从报告中提供的证据看,斯大林的确多次得到了德军进攻苏联的情报,但因判断失误,没有做出战前准备,导致了战争前期的重大损失。但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有许多谎言。
?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