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和下西洋差点改变世界贸易格局,未完成的创举成历史遗憾
迪丽瓦拉
2025-06-12 06:02:47
0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期的一次创举。那时,三宝太监率领庞大船队是世界上的航海奇迹,上百艘的舰船和2万人的船员,规模堪比欧洲那时一个国家的海军力量。同时,郑和下西洋还是一次和平的航行,途中没有对任何国家发起武装侵略,而是和平的促进贸易,与后来欧洲的殖民统治形成了鲜明对比;郑和下西洋还是一个千古之谜,为什么开始又为什么结束,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成因,历来都有三种假说:寻找建文帝说、耀武扬威说、海外贸易说。而其中,寻找建文帝说是最靠不住的,因为永乐皇帝朱棣寻找建文帝,不管因公因私,郑和下西洋的排场未免过大,即使建文帝逃亡海外,也不可能出现在郑和的船队面前。另外,建文帝失踪之后,朱棣就已经派了大臣胡潆在民间查访,后来在永乐末年也有了结果,那宣德年间的那次下西洋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而耀武扬威说也立不住,大明和当时西洋的那些国家交流甚少,立威有什么意义?所以个人认为,只有海外贸易说是最站得住脚的,同时它的衍生思维又能解释前两点。但是为何后来这种贸易行为又戛然而止了呢?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很大的原因,一个足以影响世界500年间历史的巨大原因。

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

如今,通过国家对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宣传,很多人知道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于宋代,主要的作用就是将中国生产的丝绸、茶叶、香料等物品,通过海洋贸易销售到欧洲去。由于载具的升级,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比陆路丝绸之路更加庞大的货运量。也正是因为这条航路的存在,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和产业规模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尤其是在南宋时期,这条航路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线,维持着南宋偏安朝廷的各项花销。

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但是应该说,大宋并不是海上贸易的最大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是掌握了航行路线、并且据此拥有了商品独家定价权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将中国的商品贩卖到了欧洲,赚取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丰厚利润。据某些材料说,一粒胡椒的价格居然可以卖到一个银元,可见其暴利程度。

元朝时候,海上丝绸之路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已经开始慢慢不满足于自己中间商的角色,希望成为供货商了。公元1357年,以波斯人以赛甫丁、阿迷里丁为首的色目人(元朝时期的外国人统称色目人)起兵攻占了重要的港口城市泉州,之后纵横福建,想要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的“波斯国”。这场变乱史称亦思巴奚之乱,直到公元1362年才被平定。

蒙古铁骑与波斯人

亦思巴奚之乱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是元政府对于色目人的打击加剧,让很多贸易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南方汉人也痛恨压迫自己的色目人,也趁着元末大起义,对他们进行了追杀。很多本分的生意人想要活命,只能离开这块带给他们财富的土地,回到古老的阿拉伯半岛。也正因为如此,明朝初年,中国的海外贸易交易量锐减,失去这一笔财富的朱明王朝举步维艰,只能靠滥发纸币、压缩公务员工资和士兵屯田来支撑国家经济。

而在商品的需求方,由于没有了阿拉伯人作为中间商,欧洲人不得不驾驶着自己又小又破的船,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大发现”。

风暴中跋涉的欧洲船队

中国沿海的走私贸易

其实,纵然色目人被打跑了,但是海内外的供需市场仍然存在。元末明初,随着一部分欧洲人的到来,和零星色目人的回归,中国沿海的走私贸易一度非常红火。而此时也正是日本的战国时期,岛内互相攻伐,让大量流离失所的日本浪人沦为海盗,加入走私集团。而张士诚、明玉珍等元末割据势力的残余,也在这一带活动,有时抢劫有时走私。这些人确实对中国的沿海进行了侵扰。《明太祖实录》所载,这一时期,大的倭寇变乱就有45次之多。

沦为倭寇的日本浪人

在这种背景下,明朝的洪武皇帝为了稳定沿海地区,施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海禁政策。公元1374年,明朝几乎关闭了所有市舶司,完全斩断了海外贸易;1390年,更是颁布了“禁外藩交通令”,进一步封锁了自己;1394年,明朝又颁布法令,禁止百姓购买外国商品;1397又再次下令重申,禁止海外贸易。

但是,如此一次次的禁令,到底效果如何呢?其效果就是,官方的海外贸易没了,但是民间的走私却依然猖獗,否则,洪武皇帝何至于一次次的发布禁止贸易令?但是可以肯定,走私的贸易量绝对无法比拟官方的贸易量。

海禁后闲置的渔船

永乐皇帝的“不抛弃不放弃”

随着靖难之役的结束,永乐皇帝开始有时间来打理经济问题了。首先摆在台面上的当然还是恢复海上贸易。但是,此时的问题是,长期的走私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利益链条,朝中的大臣官商勾结,从他们这里难以获得商业情报。而且海外贸易断绝这么多年,外国人不来了,谁有给你充当向导?永乐皇帝苦思冥想之下,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以“寻找建文帝”为幌子,在不破坏“祖制”的前提下,派船队出海接续贸易路线。而带队的人选,自然是父亲、祖父都去过伊斯兰圣地麦加的郑和最为合适。

应该说,永乐皇帝野心还是比较大的。一旦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接触到欧洲的消费市场终端,明朝就可以甩开中间商,将全部的贸易利润牢牢地握在手中。以大明帝国的生产力和运载力,垄断海上贸易是完全有可能的。

永乐皇帝朱棣

为了给郑和提供支持,永乐皇帝斥巨资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配备了人数最多的海军。但是,事实证明这步棋走的有一定问题,并直接造成了郑和下西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由于郑和的船队过于庞大,造成了巨大的补给压力,很多小的港口、岛屿根本提供不了郑和所需要的补给量。相反,如果郑和的船队规模如同欧洲船队那般小巧,补给压力就会降低很多,他就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地理大发现,只可惜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于是,郑和只能沿着固有的路线航行,并没有在航海史上做出更多的贡献。

很快,更严重的情况被发现了,郑和的航路是通往阿拉伯中间商的,阿拉伯人通到欧洲的航路他并不知道。所以,郑和最终也没能发现欧洲终端市场。

郑和下西洋地图

既然无法发现终端市场,那海外贸易就还是只能在东南亚的几个穷哥们儿身上打主意。然而,这些地区现在仍然蛮荒,对中国出口的商品没有消费能力,于是郑和只能大量运回香料、木材等等商品,在国内售卖赚钱。这当然与永乐皇帝最早的设想是南辕北辙的。只是,不管是永乐皇帝还是郑和,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郑和下西洋,也就成了一种套路,不再有什么进步意义了。这之后,这种贸易行为就渐渐变成了“耀武扬威”的工具,郑和于是一次次的带着外国使团回国,而永乐皇帝频频打赏。在这里我个人有一个设想,永乐皇帝如此殷勤接待,是否是希望从他们口中套取欧洲海外贸易的情报呢?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可能,这帮穷哥们儿根本没有欧洲航路的概念,所以永乐皇帝的“慷慨”,最终就变成了“厚往薄来”的弊政。

郑和下西洋被终结

虽然“郑和下西洋”顶着弊政的帽子,但是实际上,如果改变一下方式方法,缩小规模坚持下去,一旦真的实现了和欧洲的联通,得到的利益绝对是天文数字!可是,却有一股力量一直在阻挠着这种情况的发生。

爱嚼舌头根子的明朝大臣

此时,明朝走私集团官商勾结的程度已经很深,他们知道这条航路一旦打通,以皇帝的独断专行,自己以后百年的财富可能就都会被断送。所以,他们就联合朝中的一些文官势力,对郑和下西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们的理由当然是冠冕堂皇的,“靡费钱财,于国不利”。所以,最终宣德皇帝在最后寻找航路未果的情况下,只能下令停止下西洋。到了明宪宗时期,随着刘大夏(据传此人很有可能和走私集团有联系)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相关档案彻底毁掉,明朝与欧洲的贸易之路彻底被斩断了。

后记

郑和下西洋的结束,应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遗憾。从此以后,中国失去了和欧洲在海洋上同步起飞的时机。单单对明朝来讲,失去海外贸易,损失也是巨大的。虽然日后隆庆皇帝重新开放海禁,但是经过百年的发展,欧、美、非洲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市场供需关系,欧洲人更是直接将手伸向了亚洲,完成了永乐皇帝曾经设想的产、供、销体系的打通。世界贸易留给中国的份额已经十分狭小,这点儿微薄的贸易量产生的利润,已经不足以支撑帝国日渐拙荆见肘的财政了。最后崇祯时期,大明王朝覆灭,甚至可以说就是“穷死的”。

穷死的崇祯皇帝

郑和下西洋的结束,更是造成了灾难性的连锁反应,将整个民族带入了极为黑暗的500年:由于海外贸易的缺失,让明朝只能继续将财政政策放到了农业上,这严重的影响了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最终影响的就是科技的发展。从宋末到明末,近400年的时间,明朝再没有一件像样的发明问世,军事科技和应用科技全面退化。以此为开端的中国野蛮化,也终于在晚清之时,让整个民族尝到了苦果。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陈锦昌著《失落的超级舰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情报组织历来是一种神秘的存在,谈起情报机构,人们可能都知道美国的中情局非常地厉害,殊不知曾有这样一个...
原创 1... 李鸿章是晚清的一个传奇人物,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原本李鸿章作为一个小小的编修,或许一生都不会有机会成为...
原创 遵... 王稼祥的这一票,可谓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贵”的一票, 它深深地影响了红军的命运! 1935年1月,寒...
原创 非... 皇帝还需要帮人修车打工? 没错,来自非洲一个名为霍霍埃城镇地方的领袖塞法斯·班萨, 白天在德国一个修...
原创 外... 在中国近代史上,掠夺中国土地最多的,是沙皇俄国。要知道,在外蒙古独立之前,中华帝国和沙俄之间有着漫长...
原创 李... 前言 1965年7月18日的清晨,一架由卡拉奇国际机场起飞的波音707客机,迎着朝阳飞翔在祖国南部的...
原创 同... 清朝皇室所在的满族在明朝时期乃至后金时期称为女真族,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女真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建州...
原创 载... 每天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从王爷到顾问:载涛与新中国的一段佳话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
原创 项...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历史...
原创 六... 六国虽知道秦国要灭了他们,但最终未能联合起来一举灭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利益诉求不同: ...
凉州大都督府:唐朝时期十三个大... 一、唐朝设立大都督府的设立背景: 唐朝时期,大都督府是地方军事的最高机构,负责统辖一州或多个州的军...
隋朝仅存在短短37年,却留下4... 前言 公元七世纪初,一个新的王朝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崛起。隋朝,只存在了短短三十七年,便如昙花一现般消逝...
原创 此... 在国民党中,有这么一号人物。 他的军衔虽然只是一名中将,但是因为长期担任蒋介石的身边护法,所以地位是...
原创 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花70万为日本...
“刺蒋者”华克之虎口夺食,设局... 1935年11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正式开幕。上午9时20分,百来名国民党委员在会议厅门前合影...
原创 梁... “梁大牙!你贻误战机!你有什么解释?”彭德怀拍着桌子愤怒地说道。 梁兴初低着头沉默不语。 “还说38...
“铁道游击队”队长原型是谁,建... 抗日战争史绝对是中国历史中,最值得后人铭记和反复歌颂的一段历史。 在抗战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经典故...
福建平潭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日前,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迎来了一场文化盛事——“溯源·共赢”南岛语族文化艺术...
揭秘!秦始皇的銮驾到底啥规模?... 1980年,在秦始皇陵车马坑中出土了两乘青铜材质的大型彩绘车马,经过近8年修复,它们终于重现了昔日风...
原创 开... 开国上将毛遂自荐当部长,被康生刁难,毛主席:那你去当部长吧 1956年春天,一场关于中国原子能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