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汉三国时期列朝列国志】东汉(十五):汉灵帝
迪丽瓦拉
2025-06-12 16:03:25
0

东汉(十五):汉灵帝

21.汉灵帝

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5月13日),东汉第十二位皇帝(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在位22年,葬于汉文陵,其正式谥号为“孝灵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灵帝”。灵帝是东汉最后一个握有实权的皇帝。

(1)入继大统

刘宏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因父亲、解渎亭侯刘苌早逝,故刘宏世袭解渎亭侯的爵位,母亲为董氏(董太后)。

永康元年(167年)冬,汉桓帝刘志驾崩,皇后窦妙临朝问政。桓帝无嗣而崩,窦妙之父窦武召见出身河间国宗室的侍御史刘鯈,问河间国宗室中的谁比较贤明,刘鯈推荐了解渎亭侯刘宏。窦武遂入宫禀告窦妙,窦妙派侍御史、守光禄大夫刘儵、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登基。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由窦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

(2)朝廷倾轧

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被封为闻喜侯,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之祸时受处罚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达成一致意见,密谋铲除宦官。

八月,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黄门令魏彪,为进一步弹劾宦官罗列罪名。九月七日,窦武返回家中休息,而尹勋秘密写给窦武的奏章被长乐五官史朱瑀获得,事情泄露。朱瑀将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节等,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发动政变。史称“九月辛亥政变”。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处死的族人则流放到交州。窦太后则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

建宁二年(169年)三月,尊慎园贵人董氏为孝仁皇后。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大破先零羌于射虎塞外谷,东羌全部被平定。

建宁四年(171年)正月初三,刘宏行元服,大赦天下。七月,立宋氏为皇后。

熹平元年(172年),太傅胡广逝世。朝议以杨赐、刘宽、张济三人教授刘宏。同年,勃海王刘悝被中常侍王甫指使他人诬陷谋反,下狱自杀。

熹平六年(177年),王甫联合太中大夫程阿构陷宋皇后以巫蛊诅咒刘宏,随即宋皇后被废,死于暴室。

(3)耽于享乐

刘宏执政期间,多有蛮族、妖道在偏远地区叛乱,被卢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刘宏认为天下稳如泰山,便安心享乐,鲜问政事。

光和二年(179年)四月,中常侍王甫及太尉段颎下狱而死。十月,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密谋诛杀宦官,事情泄露,都被下狱处死。

光和三年(180年)十二月,因生育皇子刘辩,刘宏立出身南阳屠户的贵人何氏为皇后。何皇后父亲何真被追封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母亲被接入宫中居住,封为舞阳君;她的大哥何进和二哥何苗也被招入朝廷担任要职,何氏家门荣极一时。

(4)烽烟四起

光和七年(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动。刘宏在北地郡太守皇甫嵩及中常侍吕强的建议下,宣布解除党锢,组织官军平定叛乱。

至年底,由皇甫嵩、朱儁等人率领的政府军剿灭各地黄巾军,刘宏为表天下安宁,于是改元中平。但同时,凉州的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又起兵叛乱。

中平二年(185年),刘宏先后派皇甫嵩、张温前往凉州平定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让凉州叛军越发壮大。

中平四年(187年),凉州沦陷,凉州刺史耿鄙、汉阳太守傅燮先后战死。同年,渔阳郡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在幽州发动叛乱,斩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

除了四方多难,统治集团内部也是暗潮涌动,如王芬试图拥立合肥侯、阎忠说服皇甫嵩自立等事件,但都无果而终。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乱,让刘宏逐渐从西园享乐中走出来。中平五年(188年)十月,刘宏在雒阳平乐观举行阅兵仪式,自称“无上将军”,骑马持剑检阅军队。

(5)三十而崩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在陈仓大败凉州叛军王国等人。三月,幽州牧刘虞平定张纯叛乱。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年仅三十三岁(按刘宏继位时年十二,则驾崩时应为三十三岁,《后汉书》误作三十四岁),谥号孝灵皇帝。其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六月十七日(7月17日),葬于文陵。

(6)为政举措

①政治

a.第二次党锢之祸

第一次党锢之祸于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年)结束。建宁二年(169年),山阳郡督邮张俭弹劾中常侍侯览回乡为母亲扫墓时铺张扰民,并拆毁了侯览的房屋甚至祖坟。因而惹怒侯览,指使同乡人朱并上书弹劾张俭等二十四位山阳名士结党,图谋不轨。刘宏见到奏章后,问计于宦官曹节,曹节借题发挥,解释说党人危害社稷,要求扩大到全国范围清剿党人,刘宏准奏。最终这场政治灾难造成大量士人逃亡,被迫害致死的达六、七百人。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

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朝廷予以平反。刘宏大怒,将曹鸾在狱中拷打致死,并更大规模的禁锢党人及其亲友。光和二年(179年),经上禄县长和海建议,刘宏下令,党人“从祖父”以后的亲属,都不受他们牵连。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中常侍吕强认为如果不解党锢,可能会逼迫党人与黄巾军勾结,刘宏这才宣布解除党锢。

b.宦官政治

刘宏执政期间,皇权有所削弱。刘宏在位二十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它们在刘宏在位时更是有增无已,刘宏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建宁二年(169年),在宦官曹节病重时,刘宏以其为车骑将军,他死后又追赠为车骑将军;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负责对讨伐黄巾的将领论功行赏。

刘宏执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节深受他信任,后来王甫被司隶校尉阳球害死,曹节逝世,张让与赵忠便成了刘宏宠信的宦官,刘宏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见对宦官的依赖。

c.官制改革

熹平六年(177年),刘宏将少府寺中下属机构侍中曹升级为侍中寺,定员八人,同时“省尚书事”,即审议尚书台所处理的政事,以避免或减少诏令出错,后来发展为隋唐三省中的门下省。

中平五年(188年),刘宏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史称“废史立牧”。以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其结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刘宏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统率,以此制约大将军何进的军权。

d.卖官鬻爵

光和元年(178年),刘宏在其母亲董太后和及常侍们的教唆下,又尝试卖官。朝廷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段颎、张温等人虽然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却也都是先交足了钱,才登上公位的。及至后来更变本加厉,以后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吓得弃官而走。

刘宏成年后,设置西园供自己享乐,灵帝将卖官所得收入用于西园的建设。中常侍吕强进谏:“天下财物都是陛下的,何必还分公和私?”刘宏不听。卖官的政策一直持续到刘宏逝世。

②民族

a.平定西南

熹平五年(176年),西南夷反叛,活捉益州郡太守雍陟,刘宏派御史中丞朱龟讨伐,不能平息。朝议打算放弃西南,太尉掾李颙建议讨伐,刘宏任命他为益州太守,与刺史庞芝借助板楯蛮来击溃,救出雍陟。李颙死后,西南夷再次叛乱,刘宏任命景毅为太守,平息叛乱,西南局势重获稳定。

光和二年(179年),巴郡板楯蛮叛乱,刘宏接受汉中上计程苞的建议,采取安抚手段平息。中平五年(188年),黄巾起义蔓延到巴郡,板楯蛮趁机又反,刘宏派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将其讨平。

b.出击鲜卑

桓、灵时期,檀石槐所领导的鲜卑强盛,连年侵犯幽、并二州。熹平六年(177年),护乌桓校尉夏育上疏请求讨伐鲜卑,而犯罪被处罚的护羌校尉田晏则通过中常侍王甫请求命自己为将讨伐鲜卑来赎罪,王甫也同意讨伐。同年八月,刘宏派夏育率军出高柳郡,田晏率军出云中郡,臧旻率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出雁门郡,各率一万多骑兵出击塞外两千多里。檀石槐命下属三部大人各自率众迎击,夏育等人大败,丢弃自己的符节印信及辎重,各率数十人逃回,被囚车征还下狱,经赎免被废为庶人。檀石槐死后,其子和连仍在中平年间侵扰汉朝边境,终于被北地郡百姓射死,此后鲜卑内乱衰落。

c.对付羌乱

中平元年(184年)冬,凉州的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的先零羌、湟中义从胡、金城义从羌起兵反汉,一度声势浩大,三辅受到威胁。刘宏派皇甫嵩前去镇压,但被击败。中平二年(185年)八月,刘宏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领兵十余万平乱,除了董卓部以外都被击溃。其后刘宏派耿鄙、皇甫嵩等讨伐,均无功,到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击败王国,才使凉州局势有所缓解。

d.经略西域

建宁元年(168年),西域长史府管辖下的疏勒国发生内乱,和弑杀其王汉大都尉而自立为王。建宁三年(170年),凉州刺史孟佗遣从事任涉率敦煌兵五百人,与戊司马曹宽、西域长史张晏所率的焉耆、龟兹、车师前后部合三万余人讨伐疏勒,攻打桢中城,四十余日不能攻下,不得已撤军。其后疏勒接连内乱,东汉朝廷也无法干预。

熹平四年(175年),于阗国王安国攻破拘弥,杀死其王。汉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各发兵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

③文化

a.熹平石经

熹平四年(175年)三月,刘宏根据此前大臣杨赐、蔡邕、马日磾及宦官李巡等人的建议,下诏命儒学大师们校正《五经》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将其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太学门外,使后来的儒生晚辈,都以此作为标准。石碑刚竖立时,坐车前来观看以及临摹和抄写的,每天有一千余辆之多,填满大街小巷。

熹平石经的刻立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并开创了中国历代石经的先河,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

b.鸿都门学

光和元年(178年),刘宏设置鸿都门学,并将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悬挂其中。在这所学校里,并不是研究儒家经典,实际上是探讨辞赋、书法这类刘宏感兴趣的学科。刘宏重用出自鸿都门学的学生,他们出任刺史、尚书、侍中,甚至还有封侯。太学的儒生往往鄙视这些人,拒绝与其为伍。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一因士族猛烈的攻击,二因黄巾起义,随着汉王朝的衰亡而结束。

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④外交

熹平二年(173年),日南郡边的外国辗转通过翻译进贡。

熹平三年(174年),夫余国遣使进贡。

光和六年(183年),日南郡边的外国再次通过翻译进贡。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大家对《水浒传》这部经典的小说和电视剧应该不陌生,对里面的情节、人物等也应十分熟悉,尤其是宋江这位梁...
原创 一... 在抗战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名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虎将”薛岳,在长沙会战中消灭了11万的日军,围绕着长...
原创 一... 2019年10月19日,韩国媒体发表了一篇名为《朝鲜战争“最惨败”将军安息在国家纪念公园》的文章。文...
原创 索... 他身故五年后,皇帝诛其二子,并对群臣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到底是何缘由让康熙在他身死五年后...
原创 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秦亡以后,汉朝史学家对此事件的总结。 不管是南公还是范增,绝不可能有未卜先知...
《慕天颜集》首发仪式在兰举行 新华网兰州12月21日电12月20日,《慕天颜集》首发仪式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原创 王... 1950年修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时,周恩来到筹备组看了一圈,在牺牲革命烈士名录中看到一个人只有名字没...
原创 武... 引言 狄仁杰是一位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他为唐朝政治的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即使在今天,狄...
原创 他... 前言 公元620年,李世民受父亲李渊的命令,带军击杀王世充,这个任务原以为会很简单,但没想到,他们...
原创 长... 1950年6月28日凌晨,朝鲜人民军的坦克纵队开进了汉城的消息令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震惊万分,战争开始...
原创 明...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李... 引言: 朝野之间,上下传诵的一个谜。人人都在议论,天可汗李世民为何会相信一句"猪上树"时唐朝才会灭亡...
原创 晚... 1885年,病危的胡雪岩对九姨太说:我死后葬礼上会来一个戴铁帽子神秘人,你到时剪下我寿衣一角给他,可...
原创 戴... 世界上最早发明机关枪的人是美国人加特林,但是机关枪的雏形早在17世纪就已经在欧洲流行起来,在现代人认...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考古实证 山西...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
原创 朱... 朱瞻基,即明宣宗,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在民国之前,他常被史书赞誉为盛世明君,民间更亲切地称他...
原创 孔... 当我们翻开小学课本,孔融、周处、司马光等名字如雷贯耳。他们曾经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明星,是老师口中津津...
原创 李... 盛唐繁华背后,总有阴影潜藏,这位缔造大唐王朝雄主, 一生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而其中最令人唏嘘, 莫过...
原创 1... 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手里拿着400多万的美械机动部队,竟然用了不到三年就输掉了解放战争。 明明在抗...
原创 他... 现在很多人对明朝很不感冒,认为明朝的皇帝个个都是昏君,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明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