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名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虎将”薛岳,在长沙会战中消灭了11万的日军,围绕着长沙城跟日军交战了三年多,为保卫后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当时还有一位名将的功绩并不在薛岳之下,甚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比薛岳还高,这个人就是一代名将郑洞国。
郑洞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父亲的教导下7岁就熟读论语,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郑洞国跟同学一起走上街头进行爱国宣传,并且自此立下了从军的志向,后来在报考黄埔军校的时候因为错过了报考时间,只能冒名顶替他人进入了军校。
在进入军校学习之后他一直受到良心的谴责,于是向学校坦白了一切,因为他成绩优良加上认错态度良好,被继续留在了学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从军校毕业之后他成为了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营营长,随着部队参与东征。
郑洞国作战风格十分勇猛,在讨伐孙传芳的时候他以一个营的兵力击溃孙传芳部一个旅,缴获了一千多条枪,并且俘虏了上千人,在跟敌军血战的时候他经常率领“敢死队”冲锋,每次却都能够毫发无伤的战斗到最后,被誉为第一“福将”。
在抗战爆发之后他率领着部队在长城北古口跟日军血战,当时已经升任旅长的他在友军阵地被突破之后,脱掉自己的军装仅着白衬衫率先冲锋,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重新夺回了失去的阵地,他在之后也被升任为师长。
郑洞国虽然没少经历险境,但是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在台儿庄会战中,郑洞国亲临前线视察,在观察日军阵地的时候作战参谋因为望远镜不慎在阳光下反光,遭到了日军炮兵的覆盖式轰炸,情况一度十分的危急。
就在郑洞国指挥部下找地方藏身的时候,一发炮弹在郑洞国的身边炸开,两名卫兵赶紧扑在了师长的身上,郑洞国以为自己已经受伤,结果在爬起来之后发现毫发无伤,衣服的左胸口已经被炮弹碎片划开,只不过因为胸前放了一块银元才没被划伤,而这枚银元已经被炮弹碎片的冲击力给炸弯了。
在中国远征军组建之后,郑洞国奉命驻守在印度地区,接受美军的训练计划打通国际交通线,在这个过程中郑洞国一方面安抚军心,积极增进梦君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另一方面对于盟方某些损害中国军队的做法,进行坚决而策略的抵制。
史迪威将军多次赞扬他的爱国精神和温文尔雅的道德修养,后来在多方协同之下,盟军打通了中印公路和中缅公路,为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郑洞国从昆明转机飞往重庆,受到了各界的热烈欢迎。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被任命为京沪警备副总司令,在杜聿明因病就医之后,他又掌控了东北的防务工作,后来在战斗中起义投诚,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死后被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海峡两岸都为他举办了追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