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津湖一战后,斯大林为何下令:速将36个师的装备交给志愿军?
迪丽瓦拉
2025-08-17 23:04:11
0

1950年6月28日凌晨,朝鲜人民军的坦克纵队开进了汉城的消息令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震惊万分,战争开始得太过突然,因为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鲜人民军和韩国军队在38线附近发生的交火冲突高达两千多次,但始终没有演变成战争。

等到消息的美国立刻要求驻联合国代表提议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要以集体安全为理由制裁朝鲜并且认为有必要向韩国提供武器恢复原来以北纬38?线形成的对峙局面。

根据联合国宪章这项决议需要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九张同意票,且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无否决才能通过,此时世界已经进入冷战时期,联合国也因为苏美对峙陷入决裂,但是苏联代表竟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放弃了行使否决权的机会,造成历史上第一次由世界性组织投票决定“以武制暴”。

美国获得了“联合国授权下的一次警察行动”的合法地位,以美军为主导成立了“联合国军”,对后世也造成深远影响,从现在看来苏联的态度让人深感疑惑,毕竟苏联缺席了这场最重要的表决,并对此提出很多猜疑来解释苏联莫名其妙的态度,那么真相究竟如何,斯大林放弃表决目的何在?为什么苏联对于朝鲜战争的态度变化如此奇怪?

一,推动金日成的苏联梦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法国等同盟国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终,在各国对和平的向往声中,各国领导人痛定思痛,决心通过国际合作,以免后世再遭战祸。

于是新的国际秩序应运而生,从1941年起的《圣詹姆斯宫宣言》开始到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一个以维护和平、制止侵略和促成国际合作为目标的国际组织逐渐成形,由此人类历史进入新的里程碑。

但是由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开端,往日的盟友在试图瓜分新世界利益时,毫不意外地进行决裂。从1947年开始,美苏两个大国正式步入冷战,冷战时期的战争冲突实际上背后都有苏美强权的影响,被苏联视为东方门户,美国眼里的抗苏先头堡的朝鲜自然不会少了美苏的掺和,朝鲜正是这场“战役”的最前端。1950年的朝鲜半岛格局和今天一样,朝鲜占据38线以北,韩国占据38线以南,由苏美两方托管。

金日成在1950年6月25日指挥朝鲜人民军冲过38线,敢于挑起战争打破僵局,无疑是因为苏联政府的支持,然而在几个月前,力阻朝鲜掀起战争的同样是苏联,斯大林不想避免在远东陷入与美国的冲突。

改变发生在1月30日,斯大林给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发出一封电报说,表达如果金日成想同我会谈此事,那么,我随时准备接见他并同他谈。得知金日成听到消息后激动异常,立刻向表达自己已经随时准备出兵南韩。

什特科夫很满意金日成的态度,又向金日成补充指示到: “双方会谈是机密的,主席希望这件事暂时不要告诉其他任何北朝鲜领导人和中国同志,更不能让我们的对手知道。”

欺瞒对手是为了战争的突然性,不希望其朝鲜领导人知道也许是避免消息走漏也不让人意外,但是为什么要专门提起不让中国人知道?更何况当时毛主席恰好在苏联访问。

首先,这里有一个时间节点特别值得注意: 1月26 日。为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方希望苏军可以在两年内从旅顺口撤军,并将大连港和中长铁路的使用权交还给中国,苏联对此肯定是不情不愿,但是扩张势力的苏联需要拉拢中国,并且毛泽东参加祝寿活动后,中苏双方都没有关于他的进一步报道,国际上出现种种猜测,英国通讯社甚至散布谣言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起来。

西方国家也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一个重要的动向是印度和英国准备承认新中国。如果继续僵持下去,难保不会把中国推向西方,于是斯大林只好改变不废除中苏旧约的初衷,答应了中方的合理诉求

同时在1月30日,斯大林给什特科夫发电报中就表示同意金日成的军事计划并愿意提供帮助,不得不让人猜测两者的关系。实际上中国收回自己的领土主权本应该是合理诉求,甚至中国提出可以给予苏联赔偿换取主权,但是苏联还是认为自己亏了,毕竟在苏联的大战略中东北是西伯利亚的重要一环。

这是因为苏联的高纬度会因为结冰缺少出海口,尤其是深海良港。而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将使苏联失去通向太平洋的唯一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无疑是一个战略重大损失,会削弱太平洋上的军事存在。如果斯大林想要寻找良港重建远东地区战略支撑点,朝鲜无疑是第一选择,从这方面来看斯大林突如其来的变化似乎不难理解。毕竟从军事和政治上来讲,这对苏联的诱惑太大了。

斯大林对于新的港口已经势在必得了,更何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月12日发表了一篇演说有关,在演说里艾奇逊谈及美国的太平洋“防御圈”战略,朝鲜半岛并没有被包括在防线之内。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演说,莫斯科将其解读为:“朝鲜半岛被排除在美国承担军事义务的范围之外”,“如果朝鲜境内发生任何冲突,美国可能不会轻易介入”。战略误判造成苏联认为共产主义阵营在朝鲜半岛先下一步棋是美国可以接受的,金日成也拍胸保证强大的朝鲜人民军拿下半岛全境的时候,美军肯定都还不清楚发生什么事。

朝鲜战争的开始好像确定如同斯大林,金日成的剧本演。朝鲜人民军在撕开防线后,两天夺下南韩首府汉城、7月31日就占领了晋州,韩国国防军和美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此时美军第25师收到死守南方防线的命令,不得再后退。而朝鲜人民军已占领朝鲜半岛90%的土地,92%的人口,胜利只差临门一脚。

在苏联对出海口和不冻港的渴望朝鲜统一国家的愿景都近在咫尺的时候,9月15日联军登陆仁川,朝鲜人民军后路被抄,形势急转直下,朝鲜前线接连告急,金日成开始不断向苏联求援,但是斯大林对求援装聋作哑。

一直到10月24日美军战线已经逼至鸭绿江,要亡国的变成了朝鲜。苏联方面对于中国主动出兵都是不置可否,相比在担心中国出兵后,朝鲜就不是苏联的天下,让朝鲜在东北组建临时政府都是苏联更优先的选项。

那么苏联既然想独占朝鲜半岛这点来看,苏联似乎更应该在联合国大会上支持朝鲜甚至主动出兵增援才符合苏联利益吗?坐视不理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对于斯大林的想法就变成朝鲜战争中一个热门的讨论点,就在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的时候。俄国学者在2007年披露了一份斯大林解释当时苏联未表态朝鲜战争看法原因的文件,再次将这历史谜团推向风口浪尖,而这次真相似乎要水落石出?

二,利益纠缠下不断变化的苏联态度

苏联的态度从整体上来看,可以说有两次反转,1950年的美国实力大范围扩张,虽然苏联紧急在1949年试爆第一颗核弹,但是想要追上差距还需要时间。既然金日成表达对莫斯科忠心是十分满意的,尤其是美国“防御堡垒”似乎并不想安插在韩国,战争对于苏联似乎是一步妙棋,甚至可以盘活整盘棋局。

可惜朝鲜人民军虽进展飞快,还是没能在美国下决定之前收复半岛全境。而在9月15日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后,战局就已逆转。金日成已经把首都临时迁到了江界,再退就要跑过鸭绿江组织流亡政府了。苏联顿时陷入两难境界,甚至在重重忧虑之下还做出不出席会议的奇怪决定。

2007年发现的文件是1950年8月27日(也就是朝鲜战争爆发2个月后),斯大林致电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解释苏联缺席投票的原因,其中提到4点:①苏联要支持新中国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位;②美国的朝鲜政策愚蠢滑稽;③在中苏缺席的情况下作出决定是非法的;④让美国利用安理会再做些蠢事,打击美国信誉。

当然,战争爆发以后的电文,似乎也有掩饰此前决策的失误亡羊补牢之意,斯大林也不会对他国领导人吐露心声,但是这份文件也有其参考价值。俄罗斯学者在公布这封信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陷入远东战争会让西方进退失据,削弱美国在西欧的存在感。同时斯大林也预测到了中国必然会出兵援朝。

但是这篇文章发表后受到包括中国之内的各国学者指责,皆认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干预,中国出兵靠着预测决定实在不负责任。苏联的做法可能只是在大战略下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斯大林的说辞只是为了掩盖失误而已。

至于真相究竟如何,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斯大林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是把苏联利益置于中朝利益之上。

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的1950年1月13日,深感势单力薄的苏联就曾向联合国提交议案,要求驱除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所派遣的联合国代表,改由北京派出代表团,在该提案没有获得支持后,苏联退出了联合国安理会,并宣布苏联暂时不再参加安理会的所有会议和工作。那么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出席联合国紧急会议不是意外,美国组建“联合国军”才是意外情况。

实际上联合国根据流程通报苏联议题时,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向斯大林在会议前天建议苏联应该否决可能通过的对朝鲜不利决议。但是斯大林认识到苏联还没有做好准备的与美国直接对抗,不想在联合国和美国针锋相对,而与其不投否决票,让社会主义阵营质疑苏联威望,假托支持中国缺席安理会才是苏联最优解。

从战略上分析,即使出现最坏的结果,美国干涉朝鲜,中国不出兵,北朝鲜将会上山打游击或者退入中苏。相比苏联在东亚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一个受到美国完全控制的朝鲜半岛威胁下的中国肯定会帮苏联守好门户。

这种想法促使苏联坐视战争升级,而针对中国抗美援朝的想法,斯大林也持消极态度,比起朝鲜被中国施加影响力,让金日成去中国沈阳建立流亡政府都是苏联更优先考虑的方案。周恩来总理本来在10月8日为寻求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尤其是空军支援而到达莫斯科。

斯大林对于中国的义举不仅不支持还坐地起价,要求用信用贷款的方式提供武器装备,苏联志愿空军也不能深入敌后,只能在后方和前线活动。就在中苏以苛刻的条件达成协议后,苏联在志愿军先头部队进入朝鲜后还是背弃自己的承诺,表示苏联飞机只能驻扎东北,不会进入朝鲜半岛与美军冲突。

苏联也不信任中国的军事力量,认为志愿军肯定会像朝鲜人民军一样面对美国节节败退,当中国认识到美国威胁时肯定会一头倒向苏联,就能达成通过朝鲜战争控制中国的目的。但是事实证明斯大林的谋略还是错误的,他的态度也再次发生了转变,而这次态度变化完全是靠志愿军浴血奋战拼出来的。

三,志愿军达成的世界奇迹

苏联的背信弃义,斯大林也自知理亏,松口表示基础战略物资苏联可以交给中国,但是出动空军是绝不可能的,如果朝鲜战争失败就让金日成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很明显,斯大林一开始便没有想着要大力支持金日成,只想金日成带领他的人民军,去给美国找找麻烦。收场事宜交给了对苏联有所依赖、与朝鲜领土多有接壤的中国。只要中朝都不能拒绝苏联军事物资,接下来就是等待合适时机获得更多利益

由于缺乏空军的掩护,装备落后的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得也是异常艰难惨烈,仅有六百多辆运输车几乎都被美空军炸毁,运输补给线就此断裂瘫痪,导致我军众多官兵在天寒地冻的朝鲜战场上没吃没穿。但是我军志愿兵还是顶着压力奋勇前行。

志愿军从19日开始入朝,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场战役,在东线阻住敌人攻势的同时,在西线集中重兵给敌以出乎意料的打击。取得了重大战果,将敌人从鸭绿江很快赶至清川江。此役中,我军在云山大破美军的骑兵一师,将“美军不可战胜”这个错误理念给打破了,让中朝两国政府与人民,都意识到了美军不是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受挫后,“联合国军”为了一举荡平朝鲜北部的抵抗力量,势要将朝鲜抵抗力量赶尽杀绝,再次组织部队进攻。面对这一危急时刻中央急调第9兵团入朝。第9兵团以“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完成突然性的目标,志愿军全体10余万官兵要在寒冷的冬季在群山峻岭中昼夜前行,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并且也没有足够的物资志愿,战士们不得不身着单衣的情况下,忍饥挨饿最终克服千难万险,抵达目标战场,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穿插包围成5段。

从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24日,朝鲜长津湖地区零下30?—40?得严寒里中美两国军队苦斗20天之后,以美军残部逃脱战场宣告战争结束。

在长津湖战役中联合国军司令部为了解救被围困的军队,对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500多架飞机在7艘航空母舰上轮番起降。但是我军因为缺少有效的反制手段,只能任由飞机给美军空投各类补给、运送伤员,敌军不分白天黑夜对我后勤补给线的大肆轰炸,影响本就困难的物资运输,造成大量非战争减员。在这样的重重干预之下,本计划在此次战争中摧毁的美军陆战一师被歼灭两千余人后,还是在保存战斗力的情况下逃脱。

幸好这次穿插突袭大战略上完成了,趁着敌方被打破胆后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志愿军快速从东西两线同时推进到三八线,收复大片领土。

战役中“弱小”的中国志愿军以以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打败“联合国军”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而对这场战争的结果作为惊讶的除了美国可能就是等着坐收渔翁之利的苏联了。

长津湖战役里志愿军的高超战术和顽强意志,终于让苏联考虑北朝鲜结局也许不是注定的,如果重新开始支援中国志愿军后,苏联在北朝鲜的利益说不定也能得以保全。同时,对中国援助可以更容易拉中国加入共产国际阵营。

苏联一次性将可以装备三十六个师的苏械和三千辆卡车交给中国,并对中国提供空军支援以保护志愿军的后勤,10月上旬时,斯大林还曾托词说需要两个多月的准备期,而今只是半个月便可开赴战场,当然,这些飞机无一例外都使用了志愿军的涂装。终于让敌军战机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活跃在清川江以北地域,后来苏联还供给了我方诸多喀秋莎火箭炮等战争利器,缩小了我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

可以说,斯大林对于此战中的种种投入,是靠着志愿军用一场场胜利赢来的,是中国军民同心所爆发出的巨大潜力打动了他,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

最后也证明朝鲜战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完全正确,朝鲜战争彻底推翻了中国任人宰割的国际形象,转而树立起了东方大国的巍然身影,让全世界都为我们叹服。

胜利与和平并不是流血牺牲就能紧握手中,而我们能够成功绝不是偶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赞歌,成为世间罕有弱胜强的光辉神话,美帝国主义也不再是令全球胆寒的霸主。

事实证明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面前一切敢于阻挡之敌都会粉碎,这让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建设获得宝贵的和平时间。从此刻开始世界人民见证中国人民欺侮、凌辱的日子成为过去,重新屹立于世界的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弘扬的中华民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她... 她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呼风唤雨,却又被时代遗忘的红卫兵领袖。她就是聂元梓。 聂元梓,生于1921年的...
原创 晋... 1936年,傅作义从绥远返回太原,阎锡山密示某人请傅吃饭,而且一定让他坐首座。但到那天时,由于在座者...
原创 1... 文:回溯档案 编辑:回溯档案 前言 12世纪中后期,随着泰亦赤兀惕家族的分裂,蒙古部落迎来了历史上第...
原创 美... 1991年12月,苏联的解体,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巨大恐慌。 1993年,在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访美...
磨盘山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南大举行 本报讯 (记者 徐宁) 作为202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考古成果展12月22...
花脚大仙分享:《昭萍之光——萍... 昭 萍 之 光 ——萍乡自然、历史与人文陈列2 萍乡博物馆常设陈列展 花脚大仙分享 萍乡博物馆基本陈...
原创 李... 揭秘秦始皇陵:水银迷雾中的永恒帝国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深处,一座陵墓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神秘。这便...
镇远:摸清文物“家底” 筑牢传... 近日,镇远县文物管理局积极开展文物资源大普查行动,全力摸清文物“家底”,对镇远县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
原创 秦... 标题:秦始皇陵现疑似“手机电池”物,专家困惑是否为穿越之物 XXXX网XXXX年XX月XX日 在...
原创 奚... 奚本金 微信版第1641期 编者按 奚本金先生,今年八十六岁,是宣城家喻户晓的文化老人。他...
原创 朱... 出生在公元1328年的朱元璋,本是南京一名农家的孩子。他的童年并不如意,家境贫寒,生活的窘迫让他早熟...
秦兵马俑二号坑首次出土“将军俑... 本报西安12月23日电 (记者张丹华)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秦兵马俑二号坑自1994年正式发掘...
原创 1... 196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接见了一批咱们国家顶尖的艺术家,那场面可热闹了。毛主席进到大厅,...
原创 李... 每个朝代开国以后,都会大封功臣,唐朝也是这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
原创 她... 独孤皇后伽罗,北周权臣独孤信之女,隋文帝杨坚之妻,隋开国皇后。也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开创者和登峰造极者。...
晚清时代的流璃花卉盖罐 晚清琉璃花卉盖罐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的瑰宝,融合了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工艺角度看,琉璃制作...
原创 回...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百年影像展开幕!到中山路看百年... 1875年,从日光岩眺望岛美路头及厦门城一带。 紫日提供 1875年,从日光岩眺望厦门岛美路头及厦门...
原创 赵... 赵破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悲剧性,以下是对其经历的一些看法。 军事才能与功绩 作战勇猛,战功赫...
原创 从... 说起中国的钢铁企业,鞍钢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它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即便是放眼世界,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