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楚武王之死及其种种疑点
迪丽瓦拉
2025-06-13 15:04:13
0

楚武王,名熊通,在位五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楚厉王死,熊通杀其子而自立。鲁桓公八年,也即公元前704年,熊通自号楚王。

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之名第二次登上《左传》,但也是他人生辉煌的终点。这时的楚武王,自号楚王后又过去了十四年。按理,楚武王熊通作为一个能够杀害楚厉王儿子,并以篡位形式登上权力宝座的人,其即位之初的年龄应该是成年男子的年龄,最少不下于二十岁。据此测算,这时候熊通的年龄应该不下七十。七十岁,这是古稀之年,古人是很少能够达到这个年龄的!

楚武王之死,按照《左传》记载,死于行军伐随途中。行前,楚武王自觉心跳加剧,非常不适,因此告诉王后邓曼:“余心荡”!这是典型的心脏病症状,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自然是非常危险了!但是,邓曼,这个在我们印象里足智多谋,乃至近乎鬼神一般的女人,竟没有劝谏楚武王取消这次幸苦差事,而是发表了一顿神预言,说什么:“这是大王的禄寿快尽了啊!太满则荡,这是天道。心荡意味着先王已经知道大王寿命将尽,所以在这重要军事行动的关节前,动荡王心以示警惧。如果这次军事行动,军旅不受损失,大王死于军中,那就是国家之福了!”

这样的邓曼,如此的态度,今天读来,会感觉非常的不合情理!按照《左传》前述记载,邓曼在楚国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尤其在楚王心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如果邓曼真的会如此神机妙算,能放任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去幸苦这么一趟吗?这是邓曼冷血,还是邓曼虽有进谏但无可挽回?是这次军事行动离不开楚武王,还是楚武王命该死于军中,即使邓曼也只能听天由命?当然,如此的于理不通,又加之夹杂着神秘色彩,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尤其邓曼的预言属于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记载,楚人编造故事的可能极大!

除此之外,鲁庄公四年记载的这次楚武王伐随军事行动疑点还真不少。比如以下这些疑点:

其一,公元前690年,历史上有没有这次楚国军队伐随的军事行动?首先,这次军事行动对于楚、随两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因为,早在鲁桓公八年,楚武王合诸侯于沈鹿,随、黄不来参加,楚武王因此伐随,最后与随侯盟定而还。说明从那以后,就是盟国关系,两国友好相处。这次伐随,不见随国有任何过失,更不见楚国对随国有任何指责,何以就能轻启战端,难道就是为了显示楚武王练成了“荆尸”之阵?战士配发了新式武器“戟”?问题是,这次军事活动,大动干戈,劳师远征,最后的结果还是与随国盟定而还。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脱了裤子放屁,白费手续吗?因此是否存在这次伐随之役,是值得怀疑的。

其二,楚国大员倾巢出动,可能吗?这次楚国大军,除了楚武王作为一个七十岁的老迈之人主持中军,更有令尹斗祁、莫敖屈重两位重臣随行,这与前面几次的楚军行动明显不同。《左传》记载,鲁桓公六年以及八年,有楚武王侵随和伐随,均没有令尹与莫敖随行的记载。而其后的鲁桓公十一年,鲁桓公十二年,鲁桓公十三年,三次都是莫敖屈瑕用兵,楚武王都没有亲临。这就是说,楚国一般不会国君与重臣一起倾巢出动,这在政治上非常危险,也没有必要!尤其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主持国政,岂能让楚武王这样一个高龄之君轻率征伐,这岂不是说楚国无人吗!因此实难理解。合理的安排是,或者莫敖,或者令尹,甚至一员大将领兵出征就可以了。

其三,这次楚军行军路线明显违背今天我们可以全貌掌握的地理常识。按照《左传》记载,这次楚军行动中“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营军临随”。所谓除道就是重新开辟道路,目的是隐蔽行军;而梁溠(发音[zhà])则是架设桥梁于溠水。溠水据说就是今天随州市西北方向,源自桐柏山区而来的厥水河。如果是这条河需要架设桥梁,渡河以袭随国,楚军应该是从西北而来,出发于丹江口楚国旧都才对。问题是,渡过溠水,就兵临随国城下了,为何不在这里会盟?楚国居然会退兵于100公里之外,于“汉汭”之处召来随侯会盟。

严重的叙述矛盾就藏在这里。因为,最后楚、随重订盟约,“为会于汉汭,而还”,“济汉而后发丧”。这说明楚军回去一定是要渡过汉水,其都城必在汉水之西,自然也是在随国之西。从这种地理位置上的矛盾可见,编故事的人根本没去过这些地方,是根据当时传说的地理方位随意创作的。尤其,溠水仅仅是溳水支流,言溠而不言溳,而去汉水必经溳水,这显然是不知随国地理位置所致。

其四,楚武王虽死,但楚令尹斗祁犹在大营,令尹是莫敖上级,为何会派莫敖与随侯会盟,这不符合常理。按照记载,双方相会于“汉汭[ruì]”,汭指‬拐弯状‬,地‬点‬在钟祥市同盟村。这里‬在‬随国都城随州市‬100公里之外,正在汉水大拐弯处。可以试想,随侯大老远跑到同盟村,如果随侯定要会见楚武王怎么办?或者有令尹斗祁在,随侯不甘心和莫敖结盟怎么办?因为,这不对等啊,也不权威啊!甚至是看不起人!所以,从一般情理上看,也很难令人信服。

汉汭与同盟村

其四,令尹斗祁会带着楚武王的尸体旅行吗?据《左传》记载,楚武王出发不久,就死于军中。即“王遂行,卒于樠木之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二人从此就秘不发丧,如果没有重大军事意义,则如此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架势就不可理喻。可以试想,在南方,即使春天,气温也是相当的高,要保护尸首,非常难办!如果不是想着把军事目的执行到底,这样对待楚武王尸体,真是情何以堪!而且如何能在后续行军过程中实现保密呢?又是天大的难题!但是,从最终结果看,仅仅是盟定而回。这样带着国君尸首旅行,达到如此目的,真是天大的罪过!于理不通!

其五,“王卒于樠木之下”能说明什么?樠发音为满或者朗。樠木之下是在哪儿?樠木是树名还是地名?当然,楚武王死应该还是死了的,而且死在樠木之下也是有可能的。据说,樠木就是松心木,按照清朝名臣洪亮吉所言,他在被流放新疆未到伊犁之前,在天山之下,见到当地有樠木成林,“树如松者万株”,而且当地人就称此树为樠。据此,洪亮吉认为,樠木就是松心木,但不是松。在今天的湖北天门市附近有一座山叫武来山,也叫樠木山云云。如果楚武王死在天门市,那就可以断定,楚武王这时的都城已经迁至荆州。

总的来看,鲁庄公四年关于楚武王伐随的故事,除了楚武王之死是真的,其他内容离奇而且不通情理,多半存在编造故事的成分。

是为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情报组织历来是一种神秘的存在,谈起情报机构,人们可能都知道美国的中情局非常地厉害,殊不知曾有这样一个...
原创 1... 李鸿章是晚清的一个传奇人物,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原本李鸿章作为一个小小的编修,或许一生都不会有机会成为...
原创 遵... 王稼祥的这一票,可谓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贵”的一票, 它深深地影响了红军的命运! 1935年1月,寒...
原创 非... 皇帝还需要帮人修车打工? 没错,来自非洲一个名为霍霍埃城镇地方的领袖塞法斯·班萨, 白天在德国一个修...
原创 外... 在中国近代史上,掠夺中国土地最多的,是沙皇俄国。要知道,在外蒙古独立之前,中华帝国和沙俄之间有着漫长...
原创 李... 前言 1965年7月18日的清晨,一架由卡拉奇国际机场起飞的波音707客机,迎着朝阳飞翔在祖国南部的...
原创 同... 清朝皇室所在的满族在明朝时期乃至后金时期称为女真族,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女真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建州...
原创 载... 每天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从王爷到顾问:载涛与新中国的一段佳话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
原创 项...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历史...
原创 六... 六国虽知道秦国要灭了他们,但最终未能联合起来一举灭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利益诉求不同: ...
凉州大都督府:唐朝时期十三个大... 一、唐朝设立大都督府的设立背景: 唐朝时期,大都督府是地方军事的最高机构,负责统辖一州或多个州的军...
隋朝仅存在短短37年,却留下4... 前言 公元七世纪初,一个新的王朝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崛起。隋朝,只存在了短短三十七年,便如昙花一现般消逝...
原创 此... 在国民党中,有这么一号人物。 他的军衔虽然只是一名中将,但是因为长期担任蒋介石的身边护法,所以地位是...
原创 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花70万为日本...
“刺蒋者”华克之虎口夺食,设局... 1935年11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正式开幕。上午9时20分,百来名国民党委员在会议厅门前合影...
原创 梁... “梁大牙!你贻误战机!你有什么解释?”彭德怀拍着桌子愤怒地说道。 梁兴初低着头沉默不语。 “还说38...
“铁道游击队”队长原型是谁,建... 抗日战争史绝对是中国历史中,最值得后人铭记和反复歌颂的一段历史。 在抗战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经典故...
福建平潭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日前,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迎来了一场文化盛事——“溯源·共赢”南岛语族文化艺术...
揭秘!秦始皇的銮驾到底啥规模?... 1980年,在秦始皇陵车马坑中出土了两乘青铜材质的大型彩绘车马,经过近8年修复,它们终于重现了昔日风...
原创 开... 开国上将毛遂自荐当部长,被康生刁难,毛主席:那你去当部长吧 1956年春天,一场关于中国原子能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