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继祖送给朱元璋一小块荒地,后来朱元璋称帝后,刘继祖下场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6-14 21:04:24
0

朱元璋这个明朝的建立者,是个非常有特点的帝王。他出身卑微,到入伍前,一直都在饥饿线上挣扎,所以他急切地想要改变命运。而他最终的成就,确实让他改了命。但也因为这种获得太过珍贵,朱元璋一生多疑,哪怕是与他一起打天下的重臣,他也很不信任。

但凡是异己,朱元璋下的手都是很黑的。很多人都说朱元璋喜怒无常,可他对自己的乡亲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对待。在他幼年潦倒时,父亲死了,连埋葬的土地都没有,是一个同村的好心人刘继祖送了块地给他,才让他的父亲能够入土为安。

那这个刘继祖最终的回报是怎么样的呢?

悲惨的境遇

朱元璋生于安徽凤阳,因为家境贫寒,少年时期的朱元璋,饱受贫困之苦,基本没吃过饱饭。在他十几岁时,赶上了灾年,先是干旱,粮食收成减半,贫苦人家根本没有余粮。随后又来了瘟疫,很多人都在饥饿和疾病中死去。

很多人举家逃离,凤阳留守的人,无不心慌。朱元璋六十几岁的老父亲没有挨过这一场劫难,逃了一辈子的他再也逃不动了,在饥饿和痛苦中离开了人世。而朱元璋的大哥比他老爹还提前三天撒手人寰,随后将近六十岁的老母亲也跟着死去。

一家人相继死去,只剩下他和二哥,以及大嫂和一双女儿。看着一大家子人忽然就这么都死了,年少的朱元璋几乎要崩溃了。而最为悲惨的是,朱元璋想埋葬父亲,都没有一寸的土地。大嫂绝望地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朱元璋和二哥只能去求地主刘德。

他们想着刘德念在他们家做了这么多年佃户,总会开开恩的,结果刘德并没有半点怜悯,还将兄弟两个给赶了出去。好在刘德的兄弟刘继祖,为人还算仁义,给了兄弟俩一块荒地,让他们埋葬亲人。

兄弟两个拜谢恩人,这才回家去料理后事。回到家,一粒米一床席、一件干净完整的衣服也找不到。他们只能给父母穿着破衣烂衫,用破席子卷上埋葬了。因为两兄弟太饿,挖坑也没有力气,只能简单地掩埋父母,墓碑什么的,更是想也别想了。

死者已死,生者还要继续谋生,两兄弟决定外出逃难。这时候邻居汪大娘给他们出了主意,说二哥年岁稍微大点,出去闯闯也好,朱元璋还是太小,不如去皇觉寺当个和尚,总是饿不死的。

王大娘算是救了朱元璋,虽然他这个和尚也没当安稳,总算是勉强活了下来。之后整个县城闹起饥荒,朱元璋被赶出了寺庙,被迫乞讨谋生,这也有了他遇到汤河,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走上起义之路的事。从此之后他顺风顺水,风头无两。

衣锦还乡

朱元璋经历了太多风雨,所以给他机会,他就很重用,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做到了红巾军的大将,还做了义军元帅的女婿。正在此时,汪大娘的儿子曹秀,还有刘继祖的儿子刘大都跑来投奔他,他也感恩,立刻将二人收下,留在身边。

到正26年时,朱元璋已成为吾王,身份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濠州正好被收复,又是几位亲人的忌日。朱元璋心中十分感伤,决定回家乡去祭拜亲人。此时他已十几年没有回家,想着这一次回去,一定能光宗耀祖。

五天的路程,他只跑了三天就到了,可见心中如何焦急。到了村里,一切如旧,这贫瘠之地只是变得越发的贫瘠。他自己家的破院子早就坍塌成一片废墟,旧人与旧事,都已不复存在了。看到这一幕,悲从心中来,朱元璋暗自垂泪。

凭着记忆,朱元璋找到了埋葬父母的地方,却发现已成了一块空地。他想要将父母的尸骨迁走,重新修建陵墓,但却遭到同行官员的反对。有人觉得一定是他给父母埋葬的地点风水很好,才保佑他顺风顺水,不该擅自行动,坏了风水。

朱元璋觉得有道理,就让人将墓地扩大,要修成帝王家的坟地模样。拜祭完亲人,那些健在的乡亲们也都来找朱元璋了。

村子里出了这样的大人物,他们也觉得很骄傲。朱元璋看到这些人,就如看到了亲人,将带着的干粮和肉都给乡亲们分了,然后又挨家挨户给送了布匹和银两。

朱元璋告诉乡亲们,以后他们不用种地,给他看着老坟就可以。乡亲们的子孙也只要做好这一件工作,就可安稳度日了。这些老乡自然是高兴,只是没看到地主刘德。原来这老小子吓得不敢出来见朱元璋,怕朱元璋跟他找后账。

朱元璋让人找来了刘德,刘德已经哆嗦成了一坨。朱元璋见霸气的刘德已成了一个垂暮的老者,心里也十分感慨。他宽恕了刘德当年的行径,还封赏了他三十亩田地,大家都被朱元璋的宽厚所折服。

朱元璋给曹秀和刘大封了看守皇陵的官职,也算是还了当年刘继祖和汪大娘的恩情。

坐北朝南

大明帝国建立之后,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要将国都建立在凤阳。大家都觉得此举不妥,刘伯温更是带头反对,但反对无效。朱元璋让李善长和汤和这两个心腹重臣前去督办国都建设事宜。估计刘继祖自己也没想到,因为当年送了朱元璋一块田,竟然有这样的结果。

事实证明,虽然朱元璋很爱他的家乡,但凤阳确实是没有成为国都的各种条件的。就算朱元璋再怎么兴师动众,最终也并未改变凤阳贫穷的样貌。

小结:

朱元璋对家乡人的亲切确实让人感动,但多少带有些自身情感的因素,而且这也是帝王树立个人形象的极佳方式。实际上作为帝王,有几人是心慈手软的,朱元璋自己也不例外,这不过是帝王权术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标题: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亡?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人物被命运的巨浪推向风口浪尖。魏忠贤,一个出...
命运旁系?俄罗斯若败了,中国就... 常看到有网友评论说:“俄乌战争”中,若俄罗斯败了,下一个就是中国! 这不由令人想到,在1991年12...
原创 三... #深度好文计划#在三国历史的烽烟中,关羽威震四方,其英勇之名震慑天下。然而,这位桃园结义的豪杰,内心...
原创 为... 一直以来我们与俄国方面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却从来不会主动同俄国结盟,然而在历史上我们却有过三次同俄国缔...
原创 印...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是取材于唐朝初年玄奘法师西行天竺求取真经的真实事迹。唐玄奘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
原创 为... 文 / 子玉 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吸引大量顶级选手参与皇权的竞争,而最后的胜出者,除了个人能力和...
原创 三...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中国人自古就崇拜和向往英雄和侠客。汉末三国这么一个...
原创 张... 在国民党的起义将领之中,张治中将军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他曾是国民党黄埔系的骨干,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
原创 徐... 前言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会师组成新的红十五军团,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分别...
云赏非遗|匠心工坊传手艺 非遗...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纪念沈钧儒诞辰150周年 沈钧... 杭州12月26日电 (郭其钰)为纪念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诞辰150周年,12月26日,沈钧儒历史资料陈...
原创 湘... 1945年湘西会战时,国民党第100军下辖5个师,即19、36、13、6和149师,是第四方面军编制...
原创 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成立后,...
原创 管... 管仲,名子房,春秋齐国农家子,幼失怙恃,幸得善人收养。童年的困苦,造就其坚韧之志。他好学不倦,博览群...
原创 “... “出不起彩礼还想娶媳妇?穷人就不配结婚!”“买不起学区房就想生孩子?穷人就不配生孩子!” 近年来,互...
原创 三... #曹操# 东汉末年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武将驰骋沙场洒热血,谋臣锦囊妙计安天下,诸侯逐鹿中原建伟业,枭雄...
原创 “... 雍正帝,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以其勤勉治国、锐意进取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他推行的“...
原创 唐... 公元765年,68岁的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带兵击退吐蕃,又一次击退了外族入侵,再一次拯救大唐...
原创 同... 东汉末年,天下处在合久必分的分状态,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王朝统治者权威,皇权被削弱,地主士大...
谁是昌平君?秦国丞相,也是末代... 昌平君熊启(芈启),可谓是战国晚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大人物。在电视剧《大秦赋》里,很少见地描写了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