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处在合久必分的分状态,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王朝统治者权威,皇权被削弱,地主士大夫和地方豪强逐渐掌握权力,依然实行着封建统治。
天下异动,刘备乘机而起,在涿郡涿县拉起了一支武装,从此开启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张飞和关羽便在这一时期加入刘备,一直跟随在刘备左右,甚至达到抵足而卧的境地,后人便杜撰了一番桃园三结义的大戏,用来诠释刘关张三人感情之深。
关羽和张飞是刘备得力干将,不但是最早加入,而且始终不离不弃,一直帮助刘备打下蜀汉江山,两人都贡献巨大,刘备成为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用来肯定两人做出的重大贡献。
历史云烟消散过后,历朝历代的百姓都跪拜关公,甚至封关羽为武圣人,为什么同样忠于刘备的张飞,没有如此待遇呢?
后来晋朝的史学家给出了答案,他曾在《三国志》中写道: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这是后来百姓对待关张态度分明的原因。
张飞喜欢结交有钱的士族,对下层人非常暴虐。当初张飞在蜀汉,听说有一个大儒叫刘巴,就经常带着重礼去求见刘巴,想和刘巴结交。可是刘巴并不理会张飞,就算张飞深得刘备器重,刘巴拒绝的很明显,一个只懂打仗的兵士武夫,不值得深交。就算是这样,张飞依然厚着脸皮去巴结。
还有巴郡太守严颜,在蜀中的威望很高,当然也是非常有名的,张飞用计生擒严颜后,面对严颜的质问辱骂,虽然很生气,但是却一反常态地放过了严颜,并将其收入自己的府中成为上宾。
张飞暴而无恩,终于因为这个丧命了。张飞不体恤自己的下属,当然更不会同情普通百姓了,他经常在醉酒的时候鞭笞下属,逼着完成不可完成的任务,刘备不止一次提醒张飞要改掉这个毛病,没想到最后张飞还是死在了这点上,他鞭打张达、范强两人,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张达、范强用匕首将张飞刺杀,将头颅送给了孙权。
与张飞性格完全不同的关羽,却是不喜欢士大夫,却喜欢同情弱者。关羽底层出身,不像张飞出生在富裕家庭,投奔刘备前,关羽一直是逃犯,这让他见证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和孱弱,自然而然的生出了同情弱者之下,相信关羽当初投靠刘备,也是希望刘备能够快速结束乱世,恢复一个太平盛世。
当初曹操赤壁之战后,关羽在华容道放曹操一马,并不是为了报恩,而是关羽见到曹操等人已经人困马乏,神情憔悴,很多兵将都奄奄一息状态,关羽同情心犯了,他不忍心向这样的一支军队下手,于是放了曹操过华容道。
关羽在荆州成为了统领一方的诸侯,他不善于团结周围的士大夫,就连刘备的小舅子糜芳他都没放在眼里,经常在言语上轻视他们,这让留守荆州的士大夫们非常记恨,终于在吕蒙的策反下,他们全部背弃了关羽,让关羽在威震华夏后,迅速失败。
历史后来的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大力的宣扬关羽的忠义,千里走单骑为得就是寻找旧主刘备,他们需要用忠来灌输思想,让普通百姓服从统治,这都是封建王朝皇帝们拿手好戏。
百姓认可关羽一是他的忠义,更多的还是他的善待卒伍,一个敢于反抗士大夫,又同情底层百姓的人,老百姓当然会铭记,底层劳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张飞和关羽属于东汉末年崛起的地方豪强,他们不属于士大夫族列,张飞家境富裕,有一个猪肉产业和桃园,但是他只是属于商人阶级,古时候的商人地位不高。关羽的出身更低,应该是底层劳动人民中的佼佼者,有着一身武艺,还有匡扶天下,恢复太平盛世的志愿。
关羽张飞应该都期望加入士大夫,只是不被士大夫所接受,于是张飞越加对士大夫追求,关羽却变得对士大夫骄傲,东汉后面的三国以及晋朝,都是士大夫掌控天下,因为历史在那一时间段,士族牢牢掌握了上层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