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来“二百五”居然还是因苏秦之死爆出的千年粗口!
迪丽瓦拉
2025-06-16 03:34:01
0

话说东周自平王迁都洛阳,以避西戎兵祸,西周以来分封的诸侯们就对周天子产生了轻视之心,于是列国就开始相互厮杀,而不听从周天子号令,到了晋国独大的时候,晋国内部又发生了相国智伯独揽大权,架空了晋王,后世的曹操、司马懿应该都是向这位智伯所学。

然而晋国还有三员大将分别是赵、魏、韩三姓,这三家都拥有庞大的兵马粮草,是智伯十分忌惮的三家势力,可智伯传到智瑶为相,就想扫灭三家,进而取代晋君为王。不想赵、魏、韩三家联兵共击智氏,智氏不久就覆灭了,而晋王也成了鸡肋之主,没多长时间,三家竟将晋王废黜,自立为王,周天子也被迫承认了三家天下诸侯的地位,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战国之名,顾名思义“国与国之间除了战争还是战争”,这是一个战争白热化的时代,西周开国有万邦之盛,到了战国之时,就剩下了七雄并立,七雄之间为了吞并彼此,经常是鲜血漂橹,哀鸿遍野。当中原大地上列国拼杀至胶着状态,西北偏僻之地的秦国强行变法,迅速崛起,成为了力压天下其他六国的最强霸主。

六国这时才缓过劲来,意识到亡国之危的存在,可当时齐、楚、燕、赵、韩、魏当中没有一国可独与秦国一争高下。六国君王无计可施之际,天下奇才东周洛阳人苏秦横空出世,在得到燕国的资助下,推赵王为首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强势抗秦阵容——六国合纵联盟,苏秦亲任合纵长,身佩六国相印,指挥着天下六国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列阵于函谷关前,此时的秦国就像《天龙八部》的中鸠摩智一样,被苏秦的“六脉神剑”打得连还手余地都没有。

可罗马非一日建成,秦国是何等的实力高强,为了打破苏秦的“六国剑阵”,想尽了一切办法,秦王也深知六国齐心方可与秦一拼,若六国涣散便不再是秦国对手,于是秦王就想着“擒贼先擒王”,不如先把六国合纵之首赵国打败,蛇无头而不行,到时候六国群龙无首,还不是照样被我强秦吊打。可一时还不敢轻举妄动,直到魏人张仪入秦为相,以“连横之计”制住苏秦的合纵之术,秦与六国才形成对峙之势。

而这个秦国国相张仪,原本十分落魄,当他听说同在鬼谷子门下学道的同学苏秦一举扬名,成为六国国相,诸侯盟主,不由地心生敬慕,就赶紧前往投靠,不想苏秦见了他之后,不仅十分冷淡,而且各种羞辱谩骂。张仪实在忍受不了,就发起飙来,对苏秦说:“你这么不讲人情,还看不起人,你当自己学术高超是吧!那行!你不是要保六国,搞合纵,共抗强秦吗?那我就跑到秦国去发展,等我做上秦国国相,一定要以连横之法破你的合纵之术,看你今天还敢如此羞辱于我!”

骂完之后,张仪就立马卷铺盖前往秦国,刚出城门想搭车西行,却苦于没有盘缠,一时烦恼难消,就准备暂时找个饭馆先做几个月杂工,洗盘子做打扫攒一些路费再走。这时却有一人跑过来,给张仪送上了五百两黄金,张仪一看这人乃是苏秦府上的门客吴友,这个吴友他是认识的,而且前前后后对张仪也是比较和善,张仪正要推却吴友的好意,吴友却说:“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我也知道今天你太过困窘,这些金钱就当资助你前往秦国,是个好汉就不要婆婆妈妈多废话!”

张仪非常感动接受了吴友的馈赠,接着吴友又告诉他说,他也要前往秦国办事,可以搭他的车马前行。张仪实在是太高兴了,两人一路同吃同住,吴友又帮助他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于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到了秦国,张仪为了不负平生所学,怒发冲冠,气意风发前往拜见秦王,与秦王一番攀谈之后,深得秦王赏识,立马被拜为了客卿,后来又做到了相国之位。吴友一开始也做了几天他的幕僚长,后来没过多久,吴友就告辞要回赵国去了,张仪觉得很意外,就问他为什么到他快飞黄腾达,欲报大恩,共享富贵的时候反而要离他而去。

这时候吴友才说出了真话来:“我乃是苏相国刻意安排在您身边帮助您登上秦相之位的,一路上所有的金钱资助都是苏相国的意思,苏相国深知足下有威震四海的本事,就刻意羞辱并激怒你来到秦国,以便与他形成对抗之势,这样一来天下两大势力就尽掌握在你俩师兄弟手中了,这才是保住富贵的最长久之计啊!”

张仪听了之后,又吃惊又感动,半晌都没缓过来,后来才悠悠地说道:“我师兄的本事果然远在我之上,这么长时间我被他一直算计摆布,我还一直蒙在鼓里不知道!我哪有本事和他相提并论啊!”

接着他又对吴友说:“你回赵国的时候,告诉我师兄,只要有我张仪一天在秦国为相,就绝对会和苏师兄一道共保富贵!我也明白他的意思,他的合纵之术固然精妙无双,但人心隔肚皮,六国之中难免有人意志不坚,倘若秦国使一国脱离纵约,合纵就发挥不了巨大威力来对抗秦国,你到时候跟师兄讲,我一定保证秦国不会伐赵,使他在赵国首先稳居相位,其他五国的形势我们慢慢合计吧!”

吴友回到赵国,将张仪的话带给苏秦,苏秦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张师弟一定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的!”没过多久,张仪就使秦国发兵攻打巴蜀之地,以报复曾经得罪过他的楚国。巴蜀本来是楚国的重要附庸,现在并入秦国,这一下像割肉放血一样让楚国知道了巨大的痛苦,于是楚王立马派人到赵国向赵王和苏秦表示,要坚决维护合纵之势,抵抗秦国,天下诸侯见强大的楚国都这么积极,没有一国不愿跟随苏秦共谋抗秦大计。苏秦却只是微微一笑,他心知这一切都是张仪在秦国的各种神操作所导向的结果。

可张仪却始终不肯放过羞辱过他的楚国,后来又挑拨齐、楚两国关系,不想被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识破,但张仪毕竟艺高人胆大,索性就把楚怀王以五百里之地的诱饵骗到了秦国,最终客死在了咸阳,屈原也因为受馋被逐,又加悲愤之余最后跳入了汨罗江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张仪算得上是害死大诗人屈原的间接杀手。

苏秦见秦楚两大国在张仪的摆弄之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其他诸侯没有一国具备赵国的实力,于是在两头大象摔跤的时候,其他诸侯都不敢乱走,而是统统归附到了赵国苏相国的保护之下。

这个状态维持了很多年,后来精明的秦王见张仪老是为了私人恩怨在搞楚国,可楚国毕竟还是大国,一下子是搞不定的,于是就打算先侵犯一下中原五国,张仪也不敢有所异议。秦军于是再次东出函谷关,逼迫齐、魏两国对威风一时的赵国两面夹击。苏秦因此受到了赵王的责骂,因为齐、魏原本也是合纵盟友,而你苏秦还是盟军统帅,怎么会让下属进犯盟主国呢?苏秦一时难出对策,就请示前往燕国出使,说服燕国来牵制住东面的齐国。赵王只好答应,苏秦一走,六国合纵之盟立马就全盘瓦解了。

这一年,燕文侯也去世了,太子易王即位,燕易王因为齐军攻取了燕国十座城池,非常不高兴,而对前来出使的苏秦说:“苏先生之前在燕国深得先王资助,而今齐国破坏合纵之约,不听先生号令,对我燕国动武,使先生的威名和燕国都成了天下人的笑话,先生能容忍齐国这样欺凌我燕国吗?”苏秦感到非常惭愧,就对燕易王说:“臣请往齐国为大王取还城池!”

于是苏秦又来到齐国面见齐王,先是行跪拜礼,而后又俯首道贺,接着又仰面哭了起来,言称哀悼。齐王大为惊奇,就问道:“先生为何一面道贺,一面又向寡人哀悼呢?”苏秦答道:“燕虽小国,新王却是秦王女婿,你趁秦公主新婚,夺燕地十城,而与强秦成仇,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倘若秦国招天下之精兵共伐齐国,齐能抵挡得住吗?因此臣对大王,只能先道得城之贺,后表秦兵为祸之哀啊!”

齐王脸色立马大变,急忙问苏秦对策,苏秦说:“英明的君王都善于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如果肯听臣之言,就先将燕地十城还回去,燕王必然欣喜,秦王也再没有理由对齐动武了。”齐王于是立马答应,将城池归还给了燕国。

燕王本来挺开心的,可有人却说起了苏秦的坏话:“苏秦是个反复无常的卖国小人,不能久留在国中,免得他作乱!”于是,燕王也没有对苏秦进行加封和赏赐,苏秦回来见了燕王说道:“臣只是东周负郭村的村夫,没有过什么功劳,就被大王请入太庙主持祭祀,并厚礼相待于朝廷之上。今臣为王要回了齐国侵占的十座城池,按理来讲应该和大王更加亲近。而大王却相反对臣更冷淡,那必是有小人在大王面前中伤臣了。说臣弃东周老母于不顾,一心为事业而进取,是个不忠不孝的小人。有人这样诋毁臣,这是大王的福气啊!如果让孝如曾参,廉如伯夷,守信如尾生的君子来辅佐大王,大王应该会十分满意的!”

燕易王说:“是的,寡人会十分满意的!”苏秦说:“曾参日夜也不肯离开老母半步,伯夷不肯收周武王一丝好处,饿死于首阳山,尾生为了守信与女子的约定,抱桥柱而被大水淹死,如此故步自封之人,大王能希望他们步行千里去为燕国拯危救难吗?”燕王却说:“如果人无忠信,又怎能取信于君主呢?”苏秦答道:“臣听说以前有个当官的,他的老婆与人私通,当官的快要回来了,那个老婆就准备好了毒酒,让当官的小妾送到当官的面前给他喝下,小妾知道内情想把毒酒之事告诉官人,可又怕得罪正妻主母,于是就假装不慎将酒打翻了在地,官人大怒,鞭打了她五十下。然而这个小妾欺骗所有人打翻酒杯,却做到了上存丈夫,下全主母的目的,只是免不了受鞭打之刑,大王您说她是忠信还是不忠不信呢?”

燕易王这才恍然大悟,立马将苏秦迎入内殿,设宴庆功,并将苏秦依旧奉为相国,礼遇也更加丰厚了。而易王的生母易太后,也就是燕文侯的夫人,年轻寡居,却和苏秦渐生情愫,发生了私通。燕易王后来也察觉到了,却对苏秦更加恭敬和厚待,这让苏秦很是惶恐,生怕日后会被诛杀,于是就对燕王说:“燕国地处偏远,我在燕国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让我在齐国为官,燕国就更加安全了。”燕王同意他的请求,于是苏秦跑到了齐国,齐宣王也很是高兴,使他担任了客卿的高位。

没多久齐宣王去世,齐国百官都来排挤苏秦,后来竟派出刺客对苏秦进行了恐怖的刺杀行动。苏秦身受重伤,却殊死反抗,击退了刺客。齐湣王也相当敬重苏秦,因此也非常愤怒,下令全国捉拿刺杀苏秦的刺客,可过了一段日子,却没有任何结果。苏秦伤重不治,临死前对齐王说:“臣就要死了,大王可将臣的尸首车裂于临淄菜市口,并向天下宣告,苏秦乃燕国派来齐国作乱的奸徒,诛苏秦者得赏黄金五百两,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人向大王请赏,杀臣之贼就可以拿下了!”

齐王虽然不忍,却还是依计照做,没过久果然如苏秦所料,有两名刺客竟前来王宫请赏,齐王大怒,道:“你二人可分赏五百金,一人二百五矣!”(原来“二百五”居然还是因苏秦之死爆出的千年粗口)话刚落便将二人拿下,推出斩首。燕易王听闻此事,就对悲伤的太后说道:“好了!齐王已经为苏先生报仇了!”

苏秦已死,可苏秦的私事隐情却被人抖了出来,齐王才知道苏秦果然是为了燕国才跑到齐国来的,而且之此前还骗取了齐国好不容易攻下的十座城池,齐王于是非常憎恨燕国。燕王害怕与齐交战,心中十分惶恐,就找来苏秦的两个弟弟,苏代、苏厉二人,这两人也深得兄长的学术,最后燕王还是依靠二苏兄弟出使齐国,才叫齐王暂时按下了愤恨,没有立马与燕国翻脸开战。苏代、苏厉也都成为诸侯间极其显赫的重臣和谋士。

后来整个战国时期,秦国基本都是奉行张仪谋划的连横之计,也就是秦国或以利诱,或以胁迫,将六国之中一国拉拢过去,作为秦军攻击中原诸国的跳板,进而达到六国不能一心结盟,却被秦国各个击破的战略目的。

而可怜的六国之间也还是按照苏秦在世时的“合纵”之术进行联盟,只要六国合体,哪怕是暂时的一瞬间,也能叫秦国闭关不出,不敢迎面与六国联军一决雌雄。这都是当年苏秦首创合纵之功,可见苏秦从鬼谷子那学到的智谋,实在是高人一等啊!

苏秦以一人之力,辩士之才,强拽六国形成同盟,对秦构成巨大震慑,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古代史中政治和军事上的一道奇景。他的同门师弟张仪阴谋诡计更胜于他,在大战略上却逊他几分,不过最后没像苏秦那样死于非命,而是寿终正寝,得享天年,不得不说各人的命运都出自于各人不同的造化。苏秦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此结终,下篇我们将来讲一讲“谋略非凡,诡诈超群”的张仪是如何将七国之君玩弄于股掌之上,又是如何间接“谗害”大诗人屈原,最终还能在乱世之中全身而退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敬请关注,谢谢点评,我们下回再叙。

战国辩士之王苏秦是如何成为手握六国权杖的天下盟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关羽被曹操俘虏后,曹操放了他,关羽接着去寻找刘备,为了报答刘备的兄弟情,历经千辛万苦,过五关,斩六将...
原创 百... 大家好,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百团大战。或许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段历史听起来...
原创 红... “跟上!不要掉队,准备与中央红军会师!” 1936年8月3日,中央军委向全体指战员宣传了三大方面军即...
一件竹笥实证巴人生活场景 展品《战国竹笥》 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一件天然的竹制品可以留存2200年的时光吗...
原创 许... 对于许世友,陈赓一直是相信的。而对于陈赓,许世友也始终是敬重的。 因此,在许世友被捉后,陈赓无法相信...
原创 沙... 外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活动范围,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商朝灭夏后,夏朝遗族进入漠北草原...
原创 太...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宏大、波澜壮阔的农民运...
原创 岳...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传奇——这是关于一位英雄的故事,他的命运被阴谋和权力的游戏所...
原创 贫... 朋友们!今天想和你们聊聊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吉鸿昌。 吉鸿昌,打小就出生在贫苦人家,那日子过得...
原创 吕... 关羽,历史上备受封建帝王和文人士大夫推崇的英雄,民间更是尊称为“武圣”。然而,他最终却在东吴吕蒙手下...
原创 美... 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这段悠久的交往历史早已成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 ...
揭秘中国古代“三维扫描术”:为... 武汉12月25日电 题:揭秘中国古代“三维扫描术”:为器物拍“证件照” 记者 武一力 没有照相机、扫...
原创 诸... 一、背景与局势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曹魏国力最强,曹操一手辛苦打出大片江山,势力范...
原创 乌...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兴盛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这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上的,若粮食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而歉收,则...
龙亭区:打造精品民宿集群 “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青竹 通讯员 薛佳楠 焦彦瑞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后主李煜千...
原创 舍... 舍己为人张思德,29岁为救战友牺牲,毛主席: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1944年9月的一个雨天,延安山区的窑...
原创 这... 本源 正史引证 本相 实地考证 本论 客观论证 力证西域 本来本真 西域本纪 漫隅子 作品 第一部 ...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玄武门之变是一段深具戏剧性和政治意义的篇章。这一事件标志着唐朝由开国之初进入了新的阶...
原创 为... 二战初期,德军以摧枯拉朽的气势迅速击败了波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巴尔干等诸国。这样的辉煌战绩让骄傲...
原创 西... 西路军是长征结束后,经过军委批准,以红四方面军为基础成立的工农革命队伍,全军共有两万多人。西路军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