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历史上备受封建帝王和文人士大夫推崇的英雄,民间更是尊称为“武圣”。然而,他最终却在东吴吕蒙手下败北,败走麦城,最终被俘杀。这段历史常常让人感慨万分。近来,我产生了兴趣,想了解吕蒙究竟是如何击败关羽的。通过翻阅史料,对比两位英雄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我认为吕蒙之所以能够战胜关羽,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知人之明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的要义。吕蒙在这方面比关羽更为明智。在关羽和吕蒙对峙的时候,吕蒙深知关羽的能力和雄心壮志。关羽所在的位置上游,使得荆州的平衡态势不可能一直保持。吕蒙在鲁肃尚未去世时就向孙权提出袭取关羽的计划,只是需要等待时机。而关羽自视甚高,非常骄傲,连孙权都看不上,更不用说吕蒙了。吕蒙通过表现出谦逊低调,刻意交好关羽,使其放松了警惕。关羽虽然在出兵樊城时留了一部分兵力防备东吴,但在听说吕蒙因病被陆逊取代后,却将所有兵力集中到樊城前线,致使后方没有足够兵力防守。
二、笃志力学我们通常看到关羽的画像,他扶长髯,手捧《春秋》,身后左边关平捧印,右边周仓扛大刀,展现了他对学问的喜好。吕蒙虽然最初并不喜欢读书,甚至带兵时都不认识多少字,但在孙权的督促建议下,开始阅读兵书、历史和经典文献。吕蒙的学习过程让人感慨,他通过读书,提升了自己的见识。这一点上,吕蒙比关羽更具优势。
三、容人之量关羽心高气傲,甚至连马超、黄忠都不放在眼里。刘备曾评价过关羽,指出他虽然善待手下士卒,却过于苛责士大夫。而吕蒙则表现出更大的容人之量。东吴之所以能够和曹魏、蜀汉抗衡,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才辈出。吕蒙在担任主帅时开始提携、帮助陆逊,并培养后备人才。他对待陆逊和甘宁的态度表现出宽容和理解。吕蒙的这种包容态度,使得东吴拥有了强大的团队,最终夺取了荆州,安定了国家。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有国士之量。”吕蒙的知人之明、学习力和容人之量三方面的优势,使其战胜了关羽,夺取了荆州,确实是一位有国士之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