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舍己为人张思德,29岁为救战友牺牲,毛主席: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迪丽瓦拉
2025-08-18 10:03:57
0

舍己为人张思德,29岁为救战友牺牲,毛主席: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1944年9月的一个雨天,延安山区的窑洞内传来一阵惊慌的呼喊。年轻的战士白满仓从尘土中爬出,惊魂未定地大喊着"思德!思德!"。窑洞突然坍塌的那一刻,他清楚地感受到有人用力将他推向安全地带。当他转身想拉住那个人时,却已来不及了。在场的战友们急忙展开救援,但当他们最终挖到张思德时,这位29岁的年轻战士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延安,毛主席闻讯后立即要求连夜将遗体运回,并亲自为他举行追悼会。为什么一个普通战士的牺牲会让毛主席如此重视?为何张思德的精神价值会被评价为"比泰山还重"?这个出身贫苦的四川青年,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一、少年张思德的成长轨迹

四川仪陇县一带,1915年的春天格外寒冷。在当地一个偏僻的佃农家中,张思德呱呱坠地。这个家庭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他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生下他仅仅七个月就离开人世。

张思德的童年,是在贫困与困苦中度过的。他的父亲张行品是村里的佃农,常年租种地主的田地。每到收获季节,收成的大部分要上交给地主,剩下的粮食还要应付各种苛捐杂税,一家人总是在温饱线上挣扎。

在张思德之前,他的两个哥哥都没能活下来。大哥因为拉犁干活过度劳累,一天突然吐血倒在田里,再也没能站起来。二哥生了重病,因为没钱医治,在病榻上躺了几天就离开人世。这样的打击让张行品对这个小儿子格外珍惜。

由于要忙于生计,张行品无法照顾年幼的张思德,只好将他交给婶娘抚养。在当时的农村,互帮互助是一种传统。邻里乡亲们看到张思德家的困境,纷纷伸出援手。有时送来一碗稀粥,有时带来几个红薯,就这样张思德在乡亲们的关爱中一天天长大。

1923年,八岁的张思德开始跟着父亲到地主家的地里干活。尽管年纪小小,但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农活。他常常帮助父亲播种、除草,甚至到了收获季节,也会参与收割工作。在劳动中,张思德逐渐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

1925年前后,张行品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开始参与当地的农民运动。他经常带着年幼的张思德参加农民集会,向他讲述革命道理。在父亲的影响下,张思德从小就对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0年,当地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十五岁的张思德开始协助父亲传递信件,为地下党员送饭。这些经历让他对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一次,他冒着大雨给躲藏在山上的地下党员送饭,虽然摔了好几跤,但依然坚持完成了任务。

然而,1934年的一场变故改变了张思德的人生。他的父亲张行品因为积极参与革命活动,被人恶意告发,最终被反动势力杀害。失去父亲的打击让张思德一度陷入痛苦,但革命的信念支撑着他走了出来。他暗自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投身革命的重要抉择

1934年的那场变故之后,张思德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失去父亲的他在四川仪陇一带辗转,但并未因此消沉。当年春天,他主动找到了当地的地下党组织,表达了参加革命的决心。

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张思德首先加入了当地的少先队。虽然年仅19岁,但他很快就在组织中崭露头角。每当有重要的传递任务,张思德总是冲在最前面。他利用熟悉当地地形的优势,成功完成了多次秘密文件的传递工作。

在担任少先队队长期间,张思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情报网络。他组织少先队员们化装成卖菜、挑水的普通百姓,打探国民党军队的动向。这些情报为红军的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多次帮助红军避开了敌人的围剿。

1933年初,张思德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伍申请。当时,红四方面军正在川陕地区开展战斗,急需补充新的战斗力量。张思德的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很快就被批准加入了红四方面军。

入伍后,张思德被分配到了一个侦察连。由于他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常常担任带路的重任。有一次,部队需要在夜间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张思德带领小分队摸黑前进,成功找到了一条安全的路线,使整个部队顺利通过。

在军队中,张思德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总是主动学习军事知识,刻苦训练军事技能。特别是在射击训练中,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额外练习,很快就成为了连队里的神枪手。

1934年底,张思德因表现突出,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后,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在一次战斗中,他带领一个小组成功摧毁了敌人的一个据点,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这次行动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为部队补充了急需的军事物资。

1935年初,部队准备开始长征。在出发前,张思德主动请缨担任先遣队队员。他带领小分队在前方侦察地形,为大部队的行军探路。在穿越大渡河时,张思德带头下水测试水深和水流,为部队渡河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这段时期,张思德还多次参与敌后工作。他经常化装成普通农民,深入敌占区收集情报。有一次,他在敌人的封锁区活动了整整一周,成功获取了敌人的部署信息,为部队的突围战斗提供了关键情报。

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张思德的革命意志,也让他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红军战士。

三、长征路上的非凡表现

1935年,红军长征正式开始。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员,张思德在长征途中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在穿越嘉陵江时,面对湍急的江水,张思德主动请缨担任第一批渡江的突击队员。他用绳索绑住自己,带着通讯设备游过江面,成功在对岸建立了联络点,为后续部队的渡江行动提供了保障。

在穿越茫茫草地时,部队面临着极度缺乏食物的困境。张思德凭借着幼年时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带头尝试辨识可食用的野菜和植物。他采集了大量野生植物,经过反复尝试和验证,最终找到了十几种可以充饥的野菜,帮助战友们度过了艰难时期。这一举动让他在部队中获得了"草地专家"的称号。

当部队到达丹巴地区时,遭遇了一次危险的情况。为了渡过黑水河,张思德带领突击队在夜间侦察河道。天寒地冻的环境下,他们在冰冷的河水中摸索了整整两个小时,最终找到了一处适合部队渡河的浅滩。这次行动虽然让张思德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但为部队安全渡河立下了大功。

在一次遭遇战中,张思德所在的小分队被敌人包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张思德带领战友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他利用地形优势,指挥战友们边打边撤,最终不仅成功突围,还缴获了敌人的两挺机枪。这次战斗后,战友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老虎"。

1936年初,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张思德右腿被子弹击中。但他强忍疼痛,继续担任警戒任务,直到战斗结束才去包扎伤口。即使在养伤期间,他仍坚持参加部队的日常训练,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翻越雪山时,张思德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行军方法。他带领战友们用绳索连成一串,前后相互照应,既保证了行进速度,又确保了队伍的安全。这种方法很快在部队中推广开来,被称为"思德串连法"。

穿越沼泽地带时,张思德创造性地利用树枝搭建临时路基,为部队探索出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他还总结出了一套识别沼泽地形的方法,教给战友们辨认危险区域的技巧,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在长征后期,张思德被任命为小分队长。他带领战友们执行了多次侦察任务,为部队的行军提供了准确的地形情报。特别是在一次穿越敌人封锁线的行动中,他带领小分队成功找到了一条安全的小路,使整个部队避开了敌人的重兵把守。

这段艰苦卓绝的长征经历,不仅锻炼了张思德的意志,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战士,为后来在延安时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延安岁月中的模范战士

1937年到达延安后,张思德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在这里,他展现出了与在战场上同样出色的表现。作为一名警卫战士,张思德负责保卫中央机关的安全,同时还要参与延安大生产运动。

在警卫工作中,张思德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巡逻方法。他根据延安地形的特点,设计了多条交错的巡逻路线,既保证了警戒的严密性,又避免了人力的浪费。这套方法很快在全团推广,成为了标准的警卫巡逻制度。

1938年春,延安遭遇了严重的旱情。为了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张思德主动请缨参加农业生产队。他带领战友们在南泥湾开荒种地,第一年就开垦了二十多亩荒地。在播种季节,他常常天不亮就去地里,直到天黑才回来。

在农闲时期,张思德发现延安周边的煤炭资源丰富。他向组织提出建议,组建了一支煤炭开采队。由于缺乏专业设备,张思德带领战友们用最原始的工具开采煤炭。他们用铁锹挖煤,用筐子运煤,每天能开采出几百斤煤炭,为延安的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1939年冬天,延安遭遇了罕见的严寒。张思德发现很多战士的棉衣都已经破旧不堪。他主动学习缝补技术,利用休息时间为战友们修补衣物。一个冬天下来,他修补的棉衣就有几十件。这种细致入微的关心,让他在战友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1940年,张思德被调到中央机关服务队。在这里,他负责为领导同志们的生活提供服务保障。他总是把最困难的工作留给自己,主动承担最辛苦的任务。有一次,机关的水井需要清理,他二话不说就跳下十几米深的井底,在寒冷的水中工作了整整一天。

在担任炊事班长期间,张思德创造性地改进了灶具结构。他根据延安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节省燃料的炉灶,既保证了饭菜的质量,又大大减少了煤炭的消耗。这项改进很快在延安各个机关推广开来。

1942年,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张思德积极参与学习,并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他主动承担起教育新战士的任务,把自己在长征和延安期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战友。

1943年,张思德被任命为生产队队长。他带领战友们在南泥湾建立了一个蔬菜基地,种植各类时令蔬菜。为了提高产量,他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研究种植技术。在他的带领下,这个蔬菜基地不仅解决了机关的副食供应,还为延安居民提供了大量新鲜蔬菜。

在延安时期,张思德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无论是在警卫工作中,还是在生产劳动中,他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的表现不仅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也得到了组织的高度认可。

五、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

1944年初,延安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燃料短缺问题。作为中央机关工作人员服务队的一员,张思德主动请缨组建了一支专门的煤炭开采队。在安塞县山区,他带领战友们开始了艰苦的采煤工作。

这支煤炭开采队的条件十分简陋,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靠人力开采。张思德带领队员们用最原始的工具——铁锹和镐头,在山坡上开凿煤窑。为了提高效率,他创造性地采用了分组作业的方式,将队员分成开采、运输、整理三个小组,建立起了一条完整的生产链。

在开采过程中,张思德特别注重安全问题。他制定了严格的安全制度,要求每次下井前必须检查支撑木桩的牢固程度,定期更换容易腐朽的支柱。他还在井口设置了简易的通风设备,用风箱往井下送新鲜空气,这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采煤工作的安全。

3月下旬,由于连日大雨,煤窑附近的山体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张思德立即组织人员加固煤窑顶部和周边的支撑结构。在加固工作即将完成时,他发现一处支柱有不稳定的征兆,立即喊令其他同志撤离,自己则留下来继续加固。

就在这关键时刻,山体突然发生塌方。张思德用身体护住了身边的战友,自己却被坍塌的煤层压住。等到救援队赶到时,张思德已经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在他倒下的地方,战友们发现他紧紧抓住的不是救命的木棍,而是一把用来支撑顶部的铁锹。

事后清理现场时,战友们在张思德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个布满补丁的挎包,里面装着几块干粮和一本写满工作笔记的本子。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每天的采煤数量、运输路线,以及他对改进采煤方法的一些构想。

张思德牺牲后,他的事迹在延安迅速传开。人们谈起他在警卫团的表现,讲述他如何在大生产运动中带头劳动,回忆他平日里对待战友的真诚关心。他用短暂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在张思德牺牲的第三天,延安各界群众自发组织了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不仅有他的战友,还有许多受过他帮助的延安百姓。一位老乡带来了张思德生前帮助修建的水渠的照片,这条水渠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灌溉问题。另一位老人则讲述了张思德如何在严冬时节背着生病的老人去医院的故事。

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延安。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张思德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他的精神也因此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

从四川仪陇的普通农家子弟,到红军战士,再到延安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张思德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汉... 豫荐你|文【全文1899字,图片6张】 一场被低估的战争:让汉武帝和王莽头疼的大难题,诸葛亮轻松解决...
原创 商... 商朝四大天王都是谁?说到四大天王,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香港四大天王,毕竟刘德华他们几个还在。但其实每...
原创 蒋... 1946年6月26日,老蒋调遣30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悍然打响了内战,意味着解放战争的正式开始。 ...
原创 粤... 北伐时候,李济深是当时著名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军长,张发奎是下属第十二师的师长。本来一个是上级,一个...
国民党悍将胡琏,晚年在台湾著书... 胡琏,这个国民党军中被毛主席评价为“狡如狐,猛如虎”的悍将,一生堪称传奇。可他真正的“对手”,直到晚...
为何简称上湖北不是楚?武汉不是... 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的湖北省简称“鄂”,别名荆楚,省会武汉。湖北省总面积为18.59万平方千米,现辖12...
北魏文明太后的生平与时代特展开... 本报讯 (记者 任翔宇) 12月20日,“文明以止——北魏文明太后的生平与时代”特展在大同市博物馆一...
原创 民... 喜欢看抗日谍战剧的人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民国期间,尤其是东北伪满时期的警察系统会出现多种职务称呼,而...
颜值逆天了!《真三国无双 起源... 2024-12-25 15:20:41 作者:狼叫兽 《真三国无双:起源》官方推文介绍刘备阵营角...
原创 邓... 1992年的一天,一份报告被送到了邓小平桌前。 这是一份关于如何接收香港回归的报告,报告中主要阐述了...
原创 8...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 80年代中国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生变化。 这些照片,定格了那个特...
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增至113处 近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公布《第四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此次新增1个历史...
原创 谢... 1935年,西北战场硝烟弥漫,谢子长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最终在陕北灯盏湾逝世,年仅39岁。这位红军...
原创 没...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立志出乡关”,离家时留诗告诉自己的父亲,称“学不成名誓不还”,更提到了“...
原创 河... 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众多朝代的兴衰。其中,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
原创 英... 1834年,英国政府认为中国清政府软弱不堪,无力抵抗他们的侵略,因此决定将舟山群岛作为他们的目标。 ...
原创 古... 前言: 说起虎符,我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的了解,他是古代将军调兵用的信物,一般来说,虎符都是成对出现的...
原创 此... 1946年8月9日上午8时,斯大林在列宁格勒大理石厅会见文艺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非常尴尬的...
山西考古成果实证我国5000多... 本报太原12月25日讯(记者 王媛)今天,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
原创 老... 1926年底,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从上海来到武汉,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留下了他生活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