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
正史引证
本相
实地考证
本论
客观论证
力证西域
本来本真
西域本纪
漫隅子
作品
第一部
西汉纪
三十二
牧羊北海
这道诏书是这么写的:
“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汉书?匈奴传》)
诏书话不多,寥寥数言而已,里面到底藏有什么奥秘,能让睥睨天下的匈奴单于都自称儿子呢?
高皇帝是指汉高祖刘邦,
平城之忧
是指刘邦被冒顿单于围于平城白登山一事;高后是指吕后,单于书是指冒顿单于写给吕后的信,当时吕后主政,冒顿在信中戏弄吕后,要求吕后亲自去服侍自己,很显然,这对汉朝来说是莫大的羞辱,所以称为“
绝悖逆
”。
诏书这前一句是回顾匈奴给汉朝带来的忧患和羞辱,这些忧患和羞辱深深地印在了后世汉帝心中,成为一道无法弥合的伤痕,尤其是对刘彻这样的豪雄帝王而言。后一句是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年齐襄公隔了九世依然不忘一复前仇,甚至《春秋》为此还大加赞扬,这是给自己报仇雪恨寻找历史依据。所以这道诏书简直就是一道讨伐
匈奴的檄文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汉朝大军就要大举出征了。
这道诏书颁发于太初四年(前101年),此时的刘彻已五十五岁,登基也已四十年了,照理说心气已趋平和,但用词依然慷慨激昂,意气风发,不得不佩服
这位千古一帝——
此生从来是少年!
这时候,匈奴的时局也已发生大变化:掌权一年多的呴犁湖单于死了,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音zudihou)被推选为了新单于。
这里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匈奴的王统了:卫青和霍去病击败的那位
伊稚斜单于
死后,至此又传了四代,分别是
乌维单于、儿单于(乌师庐)、呴犁湖单于和且鞮侯单于
,其中儿单于是乌维单于之子,另外三人都是伊稚斜之子。
对新登基的且鞮侯来说,单于之位还没来及坐热,南面那位武功盖世的汉朝天子又要打过来了,一时间内外交困,慌得一塌糊涂,于是什么尊严都顾不上了,破天荒地自称起了儿子,来看看这家伙当时有多孙子:
“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hang)。”(《汉书?匈奴传》)
意思是我是汉朝的儿子,怎敢攀比大汉天子,大汉天子是我的丈人辈。
且鞮侯这话其实没有说错,汉匈和亲已有百年,汉朝皇帝论辈分确实称得上是自己的丈人,只是此话从单于嘴里吐出来就有损国格了,毕竟是一国之君啊,你不要脸国也要皮啊,这跟后世的儿皇帝石敬瑭又有什么区别?
当真是当年有多老子,如今就有多孙子!
为了取信于汉朝,且鞮侯单于还释放了汉使路充国等人质,
这帮汉使铁骨铮铮,虽然长期被扣押,却也从未低过头,堪称是汉风的另一种写照。
逼到匈奴单于自称是儿子,刘彻也总算吐了心头一口恶气,彻底报了当年刘邦白登之围和吕后书信被辱之仇,再无愿望和理由继续讨伐了,于是出兵之事就此作罢。
但且鞮侯纯粹是个油葫芦,没有起码的诚信和风度可言,度过这场危机后,很快又骄横跋扈起来,甚至扣押了前来赏赐的汉使,如此挥霍诚信,可以想象整个匈奴族群的气质。
然而这位汉使非同一般,乃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苏武
。
早在卫青出击朔方时,我们重点铺垫过一个人物,那便是卫青的部将苏建,负责修建朔方城的那位,这位苏武便是苏建之子。
苏武和西域并无直接关联,但我们依然要详细讲述,因为他牵涉到另外一位重要人物,此人历史名声并不显赫,但却是
匈奴真正的抄底人,刘彻联手乌孙合击匈奴的大战略,便是在他手中开花结果的
,所以不可不着重提上一笔。
此人到底是谁?
苏武的假吏,常惠
。
假吏是什么意思?
“假”是临时代理之意,跟后世的“检校”类似,“假吏”就是临时任命的官员,这里大体相当于使团长助理。由于历史具有连贯性和交互性,为了介绍这位假吏常惠,我们须先从他的主官苏武说起。
天汉元年(前100年),为了表示对且鞮侯单于的嘉奖,刘彻派遣
苏武
出使匈奴,当时随同出访的还有
副中郎将张胜和假吏常惠
。
中郎将顾名思义,就是汉朝宫廷郎官之侍卫长,隶属于光禄勋(原郎中令),级别属于将级,高于校尉,是平时武官的最高军职,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师级军官。苏武代表的是国家出使,所以随行官员职务都不低。
然而来到匈奴后,且鞮侯单于很快暴露出了本性,“单于益骄,礼甚倨,非汉所望也。”(《汉书?匈奴传》)也就是说,
曾经口称儿子的且鞮侯,如今又想做老子了
。
在介绍苏武一行人的同时,我们还要介绍另外一伙人,那便是此前在和匈奴作战中
被俘的汉朝降将
,其中包括浑邪王的外甥
缑王
和原长水校尉官员
虞常
,以及跟随
卫律
一起投降的其他汉使,人数约有七十多人。这帮人身在匈奴心在汉,如今见到苏武一行后,顿时生起了思乡之念,想要跟随苏武使团一起重返大汉。
怎么个重返呢,毕竟已经投降匈奴背叛汉朝,那可是叛国罪,除非建立什么特殊的功勋,才能赢得汉朝的原谅和宽恕。虞常早在汉朝之时便和张胜相识,于是私下里找到张胜,献上了
一条惊天奇谋
——趁着单于出猎之机,袭击留守在后方的阏氏和年幼子弟,然后全都劫持回汉朝。
不得不说,这伙汉朝降将当真是孤胆雄心,一旦冒险成功,将极大地打击匈奴的嚣张气焰。这个方案当时就得到了张胜的认可,但为了保密没有告诉任何其他人,甚至包括使团长苏武。
一个多月后,单于果然率领主力出猎了,后方守备顿时空虚了,虞常等人便想趁机动手。然而就在动手的前夜,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中间竟然出了个叛徒,连夜进行了告发。
闻讯后,
单于子弟们先下手为强
,当即调兵围攻,这伙汉人寡不敌众,缑王等人全部战死,虞常也被生擒活捉。
且鞮侯单于闻讯后自然大怒,立即派卫律追查此事。
直到此时,张胜担心此前和虞常密谋之事被供出,这才紧急告知了苏武。苏武听闻后,无异于晴天打了个霹雳,本来自己只是个和平使者,如今却无来由牵连上了袭击阏氏之罪,匈奴人自然不会放过自己,为了避免受辱有损国格,当场便想引刀自刭,硬是被张胜和常惠等人抢了下来。
果然纸包不住火,虞常招架不住酷刑,最终供出了张胜。
由于此前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且鞮侯单于当即召集各路贵族商议,想要即刻处死汉朝使者,但也有贵族认为,即便是谋划袭击单于又怎样,还不如招降为妙。反正当时且鞮侯单于一念生死,最后接受了这一建议,让卫律去“
召武受辞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召唤苏武前来训斥问罪,这在当时是对使者的一种莫大折辱,苏武不堪其辱,转头便对常惠说道:“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资治通鉴》)说罢,竟然
拔起佩刀便自刺
,由于速度太快,众人都没来及做出反应,可见苏武这是铁了心要殉国了。
正在训辞的卫律也是大吃一惊,一把抱住苏武,防止他进一步自创,同时紧急召唤医生来救治。时值隆冬,匈奴地处北极,自是气温极低,为了防止苏武快速失温,众人就地挖了个坑,点燃暗火,然后将苏武俯卧其上,用力踩踏其背部,希望能够放出淤血来,那样才有存活的可能。由于天气极冷,苏武的创口很快被冻住了,所以众人才用暗火来解冻其伤口。
苏武当时已经气绝,踩上好久才慢慢恢复过气息来,常惠等人早已泣不成声,用车载着苏武慢慢驶回使者大营。
这事很快便在匈奴传开了,谁也没想到汉朝使团长竟然如此刚烈不屈,甚至单于本人也被苏武的气节所折服,每天早晚都派人过来询问伤情。当然,作为肇事者的虞常和张胜,自然被匈奴收押了起来。
过了些时日,苏武的伤情渐渐恢复,且鞮侯单于于是派人过来劝降。这时候正好碰上会审虞常,匈奴人想要趁此机会一举收服苏武,于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一幕发生了。
首先,卫律当场宣读了虞常谋划袭击阏氏之罪,然后长剑一挥,鲜血溅处,虞常头颅落地,一时间众人无不骇然失色。这算是杀鸡儆猴,一招立威,然后才能借机降服汉使,卫律能获得单于的赏识,无疑是有点手段的。
接下来卫律调转长剑,又指向张胜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论罪当死,若肯听从单于募降,便可赦罪免死。”说吧,举剑做出了刺杀之状,张胜双膝一跪,请求投降,成为了第一只被儆的猴子。
如此一软一硬,似乎大局已定,苏武也只能顺势投降了,然而
中华历史上还有一片丹心照汗青之说,下面来见识一下真正的大汉国士,如何无畏生死赴国难
。
收服张胜后,卫律又掉剑指向了苏武,说道:“副使有罪,正使也要连坐。”
苏武冷然对道:“本没有合谋,又不是亲属,哪来什么连坐?”
按照当时的说法,连坐必须是合谋者或者亲属,苏武两者都不搭边,自然谈不上连坐一说。这是一种话语上的机锋反击,苏武伶牙俐齿又逻辑清晰,一招便反制住了卫律的问罪,要论唇枪舌剑,胡人卫律还真不是汉人苏武的对手。
卫律一时语塞,恼羞之下举起血淋淋的宝剑,佯装要砍向苏武,哪知苏武纹丝不动,昂起项脖,瞅都不瞅卫律一眼。
这下卫律没辙了,只能收起剑道:“苏君,我此前负汉而归匈奴,如今得蒙大恩获赐为王,拥有部众数万,马畜满山,富贵到了这种地步!苏君今天如能投降,明天肯定也一样,何必白白用自己的身体去肥沃这片荒芜草野,今后又有谁会知道你呢?”
苏武一脸鄙夷地看着他,不屑一词。
卫律进一步说道:“苏君如肯听从我的话投降,今后你我就是兄弟;如果不肯听的话,今后即使想要见我,还能够吗?”
听到这里,苏武再也忍无可忍,大骂道:“你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背叛国主和亲人,投降蛮夷成为俘虏,还要见你干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人生死,你不能平心持正,反而想使两主相斗,从中观望。当年南越杀我汉使,结果被屠为九郡;大宛杀我汉使,宛王头颅被悬于北阙城门;朝鲜杀我汉使,立时就被诛灭;如今就只剩下匈奴了。你明知我不会投降,还想让两国互相攻伐,只怕匈奴之祸从我开始了!”
苏武这段话当真骂得慷慨淋漓,
如列缺闪六合,似霹雳震八荒,杀人又诛心,伏尸再悬首
,直骂得卖国贼卫律脸一阵青一阵红,一副狗模狗样,狗态狗相。
卫律自知无法说服苏武,只能灰溜溜去向单于复命了。
听闻卫律汇报后,单于更加敬重苏武了,越发想招降他,于是将他置于一个藏物的大窖井中,不给任何饮食。
当时连降雨雪,苏武卧在地上饥饿难耐,只能薅下使节上的旃毛和着冰雪一起咽下,就这样一连熬上几天,居然都没有死。如此身受重伤之人,冰天雪地中不吃不喝多天还不死,匈奴人也觉得神了,以为他获得了神灵保佑,于是将他迁到北海一处无人区,让他放牧羝羊,并扔下话说:“什么时候羝羊产乳,什么时候便可回归汉朝。”
北海就是贝加尔湖
,位于如今蒙古国以北的俄罗斯境内,当时生产力条件下无疑是极度苦寒之地。
羝羊就是公羊
,永无产乳之可能。按照匈奴人的逻辑,苏武永无回归之日。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苏武牧羊,也是正史所载
汉人第二次抵达贝加尔湖,相比霍去病“登临瀚海”已过去二十年了
,只是此情并非彼景,今岁有别那年,人情冷暖几人知。
好在苏武还有常惠,虽然被另外隔离安置,但常惠已被苏武的壮举彻底感动,
这位匈奴的抄底人绝顶聪明,经其巧妙运作,竟然改写了后续历史,不仅带着苏武和其余汉使重返汉朝,其后更是继承了苏武之志远赴西域,联手乌孙抄断了匈奴命脉
。
这是十八年后的事了,其时已是汉昭帝刘弗陵在位。
这里还是继续苏武被困后汉朝的反应。
请继续关注《西域本纪?西汉纪》之三十三突击蒲类:历史首次,汉军杀到了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挑战匈奴的军事跳板
回看以往文章,请点击下面
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