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郭嘉生活不检点,遭到此人数次检举,曹操得知后却是如此处理的
迪丽瓦拉
2025-06-17 01:32:53
0

郭嘉是曹操十分倚重的一个谋士,在和袁绍开打的官渡之战中,为曹操提出“十胜十败论”,由此让曹操信心大增,决定和袁绍抗争到底。在远征乌桓的过程中,郭嘉也是屡献齐策,正因为如此让曹操对他十分器重。赤壁之战失败以后,曹操痛心之余,不由得想起英年早逝的郭嘉,痛心地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由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作为曹操十分倚重的一个谋士,郭嘉在个人生活方面却十分不检点。所以常常被曹操手底下另一个幕僚陈群经常向曹操检举他,说他行为不检点,那么郭嘉是怎么不检点的呢?原来是因为郭嘉和曹操的关系太好,两个人超越了上下级的关系,亲密的像朋友一样。

郭嘉经常出则和曹操同车,入则和曹操同席,而且郭嘉行为懒散,经常爱迟到,所以在陈群看来,郭嘉的这些行为十分不符合一个幕僚的举止,而且在陈群看来,郭嘉和曹操的关系未免太亲密了一些,已经超越了礼制。所以对郭嘉看不顺眼的陈群总是经常在曹操面前检举他。

而曹操接到来自陈群的检举后,对此也表示十分高兴,他高兴的地方在于陈群明事理,敢于说真话,负责人,所以对他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十分欣赏,所以还表扬了他。但是欣赏归欣赏,曹操却并没有处罚郭嘉,反而依然和郭嘉保持这种亲密的关系,此外对郭嘉的言行也表示欣赏,因为在他看来,郭嘉就是不是那种寻常人,所以不能以寻常的规矩去束缚他。

所以,曹操一方面对陈群负责的态度表示了表扬,但是也并没有对郭嘉的行为进行批评,而是任由他秉持自己的一贯作风。另一方面,反而因为郭嘉这种不与常人同俗的作风,让曹操对郭嘉反而越来越器重了,每次打仗都带着他出去。譬如打官渡,远征乌桓,郭嘉都在。

假如不是郭嘉早逝的话,曹操是有大概率会带着他一起南征荆州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邓... 自1977年7月,在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成为我党第二代领导人集体核心之后,在他的主持下...
原创 百... 百年谎言:大清的衰亡,远远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清朝的覆灭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议题。虽然许多人...
恭城牛路冲遗址考古有新发现!岭... 央广网南宁12月20日消息(记者梁瑜琳)近日,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牛路冲遗址发掘咨询会召开。会上...
斯拉夫人更愿意几个民族抱团在一... 看世界历史可以发现,历史上的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邦是由6个实体组成的,就连捷克...
原创 此...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无论是文斗还是武斗,活得久才是王道。正如《军师联盟》中司马懿的一句台词“依依东...
原创 马... 街亭之战啊,马谡明明占了高地优势,结果还是没能打败魏兵。你说,他要是直接在路口扎营,就能赢了吗?司马...
原创 同...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皇帝下达裁撤三个汉王藩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原创 兵...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身为23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裴周玉,在担任几年兵团干部后,被改为军政委,而且正式任...
花脚大仙分享:伊朗国家博物馆巡... 伊朗国家博物馆巡礼27 花脚大仙分享 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伊朗古老而文明的历史的缩影,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
原创 若...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用洋枪火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这开始,中国进入了最黑暗的一百多年。中国人被...
原创 日... 日本投降后,农民在深山发现日军,后报告苏军,激战26天死伤惨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
原创 北... 夜幕低垂,北平城的灯火通明,城墙上,守军将士们的身影忙碌而坚定。朱高炽身着战甲,站在城墙之上,目光穿...
原创 三... 要说起《三国演义》里谁最厉害,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吕布。不过,也有很多人喜欢赵云,觉得他的武功不比吕...
原创 扶... ▶前言 它地处巴尔干半岛西部,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却拥有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 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有一款银币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极高的收藏价值而备受瞩目,它就是...
当年提干后拒绝了女军官,娶了高... 1987年秋天,收音机里飘荡着《军港之夜》悠扬的旋律,我站在团部门外,双手攥紧了报告。 "李梦然,你...
原创 逃... 唐朝君王总结会,第一次总结了丹药给皇帝造成的伤害,今天,我们来汇总一下唐朝有哪些皇帝曾经逃离过京城,...
原创 隆... 隆裕太后生活优裕,又没有疾病,为何在清帝退位第二年就去世了? 1912年2月12日,随着《退位诏书》...
原创 史... 一提起史前文明,想必大部分人都十分感兴趣。而之前的许多发现也似乎都证明了在人类之前或许存在着更高级的...
原创 他... 2017年7月1日,逢卢沟桥事变80周年纪念日前夕,吉林大学为推广历史知识,特邀著名历史学家袁克勤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