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就不得不说诸葛亮和他著名的《隆中对》,按照诸葛亮提出的设想,首先联合孙权,谋得荆、益之地,然后凭借天险,实现天下三分,厉精图治,扩军备战,最后再图谋中原,直至一统天下,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江山。
然而,诸葛亮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仅仅完了计划的一部分——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却未能夺得中原,统一天下,恢得汉室江山更是成了一纸空谈,最终蜀汉还灭亡了。
那么,诸葛亮用其一生,竭尽所能,为何还是无法实现梦想呢?究竟是谁阻挡了他,他最大的敌人是谁呢?
有人说是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出生在官宦世家,高祖父是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官人,司马懿一辈兄弟8人,因为字中都有“达”字,因此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不论是眼光,还是政治觉悟自然要强于普通人。
司马懿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展露才华,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后来更是作为托孤重臣,辅佐了曹魏四代,后期成为实际掌控魏国政权的权臣。
刘备死后,诸葛亮曾率军数次北伐,其中几次都被司马懿阻挡,第五次北伐时,更是被司马懿于五丈原活活耗死。如果没有司马懿,诸葛亮恐怕早就长驱直入,统一中原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并非如此,诸葛亮五次北伐,前四次中,并不是每次都遇到司马懿,但是也没有成功,可见其失败并不是一个司马懿就可以解释的。
那么,他最大的敌人究竟是谁呢?恰恰就是他自己。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确实以丞相之职执掌蜀汉天下,事无巨细,政事无论大小,全交由诸葛亮一人裁断。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来是诸葛亮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二来是当时蜀汉人才凋零,老一辈老的老,死的死,人才出现断层,诸葛亮已经无人可用,或者诸葛亮已经无法相信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只能什么事都自己来了。
独断专行有很多的好处,诸葛亮可以调动一切资源完成自己的梦想,但坏处同样显而易见。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诸葛亮毕竟也是人,并不是神,他也会累,也会犯错,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犯错的机率还会不断增加。
如果诸葛亮不独断专行,而是广泛培养人才,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深耕国力,不急于求成,相信蜀汉即便不能统一天下,也不会那么快便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