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没有宦官当权#
说起两宋,在互联网上可谓褒贬不一:认同两宋的认为两宋文化在古代华夏达到高峰,尤其是市民经济发达,更是前所未有。而不认同两宋的则认为:两宋武德太差。不过,两宋的一大优点是汉唐明三代没有的,那就是整个两宋,都没出现宦官弄权现象。那么,这其中原因何在?
1、晚唐宦官
北宋开国那会儿,唐朝灭亡仅仅半个多世纪。甚至很多古稀老人,对于晚唐的记忆,也称得上历历在目。毕竟,半个世纪并不遥远。而半个世纪前,晚唐天子被宦官、藩镇欺压,并导致大唐灭亡的教训,赵匡胤自然十分清楚。
事实上,赵匡胤出生于后唐明宗在位时期。少年时候的赵匡胤,亲身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赵匡胤称帝后,自然是不愿意让北宋成为五代十国的延续。所以,赵匡胤有必要结束晚唐甚至中唐时代留下来的负面资产,这其中包括:割据王朝问题(比如北汉、南唐、后蜀、南汉);藩镇势力过大问题,以及宦官问题。
可以说,这三大问题,算是赵匡胤内心的三大阴影。
2、北宋的努力与宦官问题
赵匡胤在位期间,南唐、南汉、后蜀等割据王朝悉数被北宋朝廷消灭。到了赵光义在位期间,吴越和北汉也相继被北宋灭亡。割据王朝问题在这时候,基本上解决——事实上赵光义也想解决安南问题和契丹问题。但北宋对安南以及契丹作战都没讨到好处。
对于藩镇问题,在赵匡胤兄弟的努力之下,北宋的武将地位遭到严格打压,武将权限也很大程度遭到约束。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现象基本上成为历史。
对于北宋君王来说,最容易解决的,其实就是宦官问题。
从后唐灭亡以来,中原经历了后晋、后汉、后周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都没出现过宦官弄权现象: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后周的郭威,都是一方枭雄(按:石敬瑭虽然名声不好,但不可否认他的军事才干),因此对于这三位君主来说宦官想弄权,也是没有机会的。而随着石敬瑭、刘知远、柴荣(郭威的继承者)等人的去世没多久,王朝就被新朝取代,这也杜绝了宦官弄权的操作空间。
所以,赵匡胤兄弟俩称帝期间,中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经过宦官弄权了,宦官弄权的传统遭到了破坏。
此外,宦官弄权需要满足两大条件:
第一个阶段,是皇帝的授权。
比如东汉的宦官弄权,是皇帝为了对抗外戚,而不得不寻找外援。毕竟皇帝理想再高,总得有人执行。而宦官,无疑是皇帝可以利用的对象。在皇帝的支持下,才有宦官弄权。事实上,明朝的宦官弄权,本质也是如此:权势滔天的刘瑾,如果没了正德帝的支持,刘瑾那是连丧家犬都不如;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在天启帝过世没多久,就遭到崇祯帝杀害,原因也是魏忠贤失去了皇帝的支持,也就啥也不是了。
第二个阶段,是培养自己的世袭权力集团。
典型的例子是在中唐。中唐的德宗在位之后,德宗皇帝对大臣不信任,于是把神策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宦官手里。而宦官则利用中唐君主的信任,逐步把神策军家族化,集团化,导致神策军只服从宦官集团的指令。当然,完成这一步演变,需要较长的时间窗口才能实现。
由于赵匡胤兄弟对宦官存在忌惮,这也让后世的宋朝君王不轻易给宦官授权。拿不到皇帝授权的宦官,当然也没法培养自己的世袭权力集团。宦官弄权自然无法在两宋实现。
换句话说:两宋皇帝没给宦官弄权留下操作空间。宦官弄权在两宋没有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