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集我看过|《官僚们的夏天》与日本“造车出海”
迪丽瓦拉
2024-04-22 23:12:12
0

原标题:这集我看过|《官僚们的夏天》与日本“造车出海”

通商产业省是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设计者,“通产省奇迹”也曾在学界引发热议。精英官僚是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最大功臣吗?如何看待日本政府在战后日本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这是由播客“这集我看过”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合作的特别节目,邀请冷战史学者吴博皓,结合由城山三郎原作改编的电视剧《官僚们的夏天/官僚之夏》,聊聊“昭和男儿热血造车”故事背后的大历史。

《官僚们的夏天》

徐天:欢迎收听新一期的“这集我看过”。今天我们打算聊一部2009年出品的日剧《官僚们的夏天》。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二战之后,在日本通商产业省(通产省)的一批高级官员领导下,日本实现产业振兴的故事。本剧涉及冷战时期的美日竞争、政府和产业关系、经济与外交政策的联系等重要话题。我们特别邀请了熟悉相关主题的嘉宾吴博皓老师。

吴博皓:大家好,我叫吴博皓,主要研究日本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和经济政策,尤其关注日本如何在冷战期间实现自身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并向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焦姣:我是“这集我看过”的另外一位主播焦姣。大家如果关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国际新闻,一定会注意到中国汽车出海引发的热烈讨论。例如今年一月《经济学人》杂志有一版很有争议的封面故事叫“China's EV Onslaught”,描绘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像一艘艘外星飞船一样,从外太空向地球每一个角落发射。在2023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已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汽车制造商。目前国际舆论界普遍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很快就要重演日本汽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入西方市场的神话。所以在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这样一部日本电视剧。

《官僚们的夏天》是根据1975年日本作家城山三郎的小说改编,书中大量人物都有对应的历史原型。它讲述了从1955年到1970年代初,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一系列日本制造业巨头迅速兴起,并且开始出海的故事。其中还涉及了日本造车“新势力”与美国车企之间的冲突、日美纺织业冲突、关税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日本企业重组等。

这部电视剧没有选择以产业界为主角,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当时日本通产省的职业官僚身上。我想先问吴老师一个问题,既然通产省负责的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它与我国的发改委有什么区别?

《官僚们的夏天》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吴博皓:我觉得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通产省在战后日本确实承担了指导日本经济的功能,尤其是19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因为日本要加入OECD,要进行市场自由化,西方媒体对通产省的报道迅速增加,西方媒体把通产省描绘成阻挠西方企业打入日本市场的庞然大物,说通产省像八爪鱼一样控制着日本市场的各个角度。泰晤士报把通产省称为“Notorious MITI”,认为它是当时日本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敌人。这些争议也促进了西方学者对通产省的研究,比如查默斯·约翰逊的《通产省与日本奇迹》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著作。

不过实际上通产省本身并不是日本战后的创建。日本在战前就有很强的干预经济的传统,即所谓“统制经济”。在战争期间,由于战争动员的需要,当时日本的商工省为了管理军需弹药,对国内的战争资源、工业资源进行全面统制,不断扩大自身权威。在战后的通产省中,我们经常会看见战前的商工省官僚的身影。统制这个名字在通产省的历史中一直阴云不散,甚至延伸到战后通产省内部所谓统制派和通商自由派的斗争之中。如果一定要类比,假如说我们在国民政府期间曾经出现过一个强大的经济统制机关的话,它就像是通产省的前身。

焦姣:《官僚们的夏天》中表现了很多通产省内部机构管理的机制。首先,通产省代表的是战后日本政治生活中政治与行政分离的倾向。剧中的政治人物,甚至像首相、总理这一级别的政治人物,也很难干涉通产省的内部事务和具体决策,只能从人事上去施加外部影响。反过来,通产省的职业官僚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主动向国会提出产业发展的议案,引导国会讨论的方向。其次,通产省的内部机构设置是对应不同产业进行的纵向分割,例如重工业局、纺织业局等等。在官僚晋升上,通产省实行的是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年资管理和优绩主义的结合。电视剧表现的是通产省的鼎盛时代,当时通产省的精英公务员大多出身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尤其是东大,互相之间会以毕业年限来称呼,并以年资衡量晋升时间。同时,同年资公务员之间又存在竞争机制,竞争成功的晋升,竞争失败的一方会被外派,或是下放到次要部门。这种精英官僚体制是战后日本通产省特有的吗?

吴博皓:焦老师的描述让我想起了另一部英国电视剧《是,大臣》,它表现的也是政治家和官僚之间的斗争,前者我们叫做政务官或民选官员,后者叫事务官,是非民选的系统。《官僚们的夏天》中对于通产省的描述是非常准确的,直到今天,东大毕业生在日本官僚系统中仍然占据了绝对多数。现在日本还有一个说法叫“出赤门、入霞关”,因为日本的政府机关主要是以霞关(Kasumigaseki)这一站为中心,包括通产省、外务省都是在那个方向,东大则是在本乡这一站,其中有一个校门叫作赤门(Akamon),所以形成了对于东大学生的一个刻板印象。

关于同年竞争,我个人认为它和日本帝国时期的军队管理体制是息息相关的。当时日本海军采用按照成绩排名的吊床号系统,同年毕业的陆海军军人会同时进入到军队,然后一步一步向上晋升,军队中的前辈一定比后辈先晋升。所以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崛起之后,会出现著名的“下克上”现象,这一方面是官阶意义上的下和上,另一方面就是年资意义上的下和上的冲突。

在日本战后官僚系统中,通产省、外务省、大藏省都采用类似的管理结构。但是通产省和大藏省用一个考试系统顺带一提,当年的外务省则有特殊招考,他们会把外交官子弟召集回来进行一次内部招考,再进入到外务省之中,所以经常会有人觉得外务省的近亲繁殖倾向非常严重。通产省和大藏省这两个部门的招考是最难进的,是全日本“做题家”们能够达到的最高殿堂。

徐天:刚才吴老师提到战前和战后官僚文化的承接关系。我记得《官僚们的夏天》第一集有一句台词,通产省几位官员对彼此说“我们的仗还没有打完”,就是把当时的日美竞争理解为未完结的战争。不知道吴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吴博皓:“战争还没有结束”这句话在剧中1955年这个节点说出来特别有意思。因为这个时间点正好是日本首相换届,当时吉田茂被轰下台了,鸠山一郎继任首相,全盘改变了吉田茂“对美追随”的政策。剧中的一条暗线就是吉田派官僚和统制派官僚之间互相别苗头。

所谓“吉田派”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吉田茂是外交官出身,二战期间他不在决策层,属于闲置大使。没有参与战时统制经济的构建。所以在战后他主张说,日本在二战中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让日本全盘的国家政策去符合日本的外交需要。那么战后怎么办呢?日本要追随强者,要选择追随美国的步伐,把国防安全和外交决策交给美国,日本做好跟随的角色,去发展自己的经济,这是所谓的吉田主义。这和亲历过战争的日本旧官僚的想法是完全不一致的,比如说当时统制派官僚的领袖岸信介。岸信介属于所谓的“满洲人脉”,也就是曾经在伪满洲国有任职经历的人形成的集团。这些人希望通过国家行政机器去控制经济、管制经济,所以在1955年的时候,他们通过支持鸠山一郎上台,重新回到了政治中心。

鸠山一郎提出来说,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是1955年才结束的。实际上1952年日美就已经签订了合约,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在法律意义上结束了,日本恢复了主权。但是鸠山认为1955年才是日本战后历史的开端,因为统制派要对日本进行改造,要提出新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在鸠山的任内,日本一方面和美国在安保问题上激烈斗争,1955年鸠山在对美国的驻军问题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态度。另一方面,日本也试图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1955到1957年,鸠山和石桥(石桥湛山)政权,就支持中日民间贸易往来,并且支持签订了第三次、第四次民间贸易协定。在这个时期,由日本的企业家出面,与我国的冀朝鼎主持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有着长期的交流和谈判,最后形成了中日在1950年代中后期短暂的贸易春天。在外交方面,鸠山也在包括在国内吉田派(如外务大臣重光葵)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派遣高埼达之助前往万隆参加亚非万隆会议。这些姿态都与前任首相吉田茂所奉行的对美追随政策有非常大的差异。在历史学家看来,1955年是日本的亚洲主义回潮的年份,日本想要重新追求自身作为亚洲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的地位。

焦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金融“贷”... 回望山西,北魏的青褐浑厚,隋代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薄而出,五代的温煦沉着,宋代的隽永大方,明清的严谨...
原创 明...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明朝海军,是曾经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
原创 1... 朋友,你去过昆明吗? 在漫长的古代,昆明一直是边陲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到明朝洪武年间,大批军事移民进入...
原创 阿...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前言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覆盖广泛、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大帝国,其统治期间...
原创 慈... 清末民初,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家陷入动荡不安,而当时的统治者以慈禧为首,更是因为腐败无能而备受...
原创 慈... 前言 在我国人心中,慈禧的形象常常被描绘成宫廷斗争中的残忍女人或是丧权辱国的罪魁祸首。她为了实现独...
原创 陕...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 前言: 古代的许多高权重墓地都具有深远...
原创 有... 司马迁、郑和、童贯,这些历史上的太监,尽管身体残缺,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远的影响。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
原创 太... 上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容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者三十余国,亦盛矣哉——清·...
原创 武... 历史洪流奔腾不息,朝代更迭如同四季轮转,每一页辉煌的篇章背后,皆镌刻着几位非凡人物的深邃足迹。武则天...
原创 毛...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除了在政治和思想理论上,有一骑绝尘的令人瞻仰的成就以外,在其他领域也颇有...
原创 李... 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率领5000步卒,孤军深入讨伐匈奴,没想到却被匈奴8万骑兵围困,血战之后,李陵...
原创 汉...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社会动乱。在这个乱世中,涌现出一系列英勇豪杰。曹操崭露头角,横扫吕布、袁绍等群雄...
原创 秦... 文 / 子玉 对秦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许多人其实都会有一个疑问,嬴政的个人能力和历代秦王所做的...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建立,中国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虽然秦朝二世而亡,但...
原创 清... 在清朝时期,八旗子弟在社会中占有特殊地位,备受朝廷重视。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八旗子弟中出现...
原创 曹... 曹操统领一众谋士猛将,势力庞大,但其多疑的性格让他对身边的人都保持警惕。然而,在这众多谋士将领中,唯...
原创 蔡... 文/史小二记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段故事。关于曹操。曹操曾路过曹娥碑,大才子杨修随行。 曹娥碑的...
原创 他... 世人皆知蜀国五虎将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也有甚者认为蜀国第六虎将是后起之秀魏延,但是殊...
原创 吴... 如今的祖国富足强盛,屹立于世界之巅。遥望近百年前,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屡遭外敌的入侵。在国家危亡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