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人心中,慈禧的形象常常被描绘成宫廷斗争中的残忍女人或是丧权辱国的罪魁祸首。她为了实现独裁野心,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手软。在中国面临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时,奢靡之风更是变本加厉,她砸重金修园子、办葬礼,如同吸血鬼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蚕食着清末百姓的血汗。然而,慈禧“恶毒”的争议不仅限于政绩,还体现在她的相貌上。
慈禧爱照相
在紫禁城中,有一座名为景阳宫的宫殿,看似在角落不起眼,但却是一个收藏古书图物的好地方。正是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慈禧太后的照片。这些照片中,慈禧或威严地坐着,或搔首弄姿地照镜子,照片上方总有一张横幅写着“大清国当今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而,从这些照片中看去,慈禧并不美。她的面容黯淡无光,甚至带有一种农村老妇的既视感,根本没有现代贵妇的气质。尽管照片中的慈禧不算漂亮,但据说从景阳宫发现的照片多达数百张。这样庞大的照片收藏量在当时是相当不易的,功劳应归功于一位宫女——裕德龄。
慈禧本来并不喜欢拍照,她认为相机闪光等操作会损人阳寿,对此感到厌恶。然而,宫女裕德龄的劝说下,慈禧在69岁时拍了人生第一张照片。从此,慈禧爱上了拍照。她常常告诉身边的人,每次拍照都不要让她看起来那么刻板,希望照片能更加和气漂亮一些。尽管照片中的慈禧面容阴沉,大大的眼袋和下垂的两腮毫无美丽可言,但她坚持自己“臭美”的欲望。
慈禧宠爱与相貌评价
慈禧上位与咸丰皇帝的宠爱关系,或许与她的相貌有一定关联。咸丰是一位贪图美色的皇帝,除了皇宫中的嫔妃,他还在圆明园藏了四名汉族女子,被称为“四春”。据记载,这位英俊而风流的皇帝甚至在英法联军入侵时也没有停止寻欢。其中一位名叫曹氏的山西籍孀妇,被形容为“风流姝丽”,深受咸丰的宠爱。
慈禧,作为下五旗的杂牌军出身,没有尊贵的血统和显赫的家室,她要赢得咸丰的宠爱,只能通过美貌等手段。因此,慈禧所言自己的美貌已经到了遭人忌恨的地步,咸丰皇帝对她的美色也颇为着迷。这样的评价表明,在慈禧上位之初,她可能确实有着引人注目的容貌。
外国人对慈禧相貌的评价
有很多外国人见过慈禧,对她的相貌有不同的看法。在百科中,一段描述将慈禧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这表明,即便是在古稀之年,慈禧仍然保有玉立的气质,面容秀丽。
此外,一位50岁的美国画家华士·胡博,为慈禧画过像并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表示:“真人跟照片绝对不一样”,并且深深地被慈禧的相貌吸引。这个评价证明,慈禧的真人形象可能比照片更具魅力。
慈禧与英国军官的趣事
在1902年,英国军官德蒙·拜克豪斯跟随多位国外公使受到慈禧的召见。这位20多岁的英俊军官以精通多种外语和英俊潇洒而引起慈禧的关注。他甚至在多年的时间里展开了与慈禧的恋情,直至慈禧去世。拜克豪斯还出版了一本名为《满洲的衰落》的回忆录,书中详细记述了他与慈禧的恋爱细节,并对慈禧的美貌表示赞赏。
慈禧的肖像外交
除了照片,慈禧还留下了一幅画像,由美国画家凯瑟琳·卡尔创作。这幅画像在1904年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之后被赠予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并至今收藏在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中。从画像中可以看出,这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并不算丑,五官端庄,皮肤没有夸张的下垂痕迹,手指纤细白净,显示出她对于自己外貌的保养之处。
结语
不论是慈禧的照片还是画像,观点因人而异。或许是照片无法完全呈现真实,亦或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审美观存在差异,这位充满争议的太后在中华千年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对于慈禧的容貌评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而她的形象也因此更加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