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又有多少人在名利面前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呢?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位就是不为外界影响,始终如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兴元。
1908年,刘兴元出生于山东莒南的中产家庭,本该衣食无忧的他却在降生不久后,因为父亲的意外离世而陷入悲伤之中。还好家里有些积蓄,足够母子俩生活。但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再加上刘兴元高昂的学费,家里的积蓄在他17岁那年就花完了。
无奈之下,刘兴元只好辍学,跟随同乡人一起外出打工谋求生路。不巧的是,正赶上时局动荡,军阀争斗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刘兴元在纺纱厂干了没多久,纺纱厂就因为效益不行关了门。
刘兴元只好继续找工作,就在他走投无路时,正好遇到冯玉祥的部队招兵。他心想,不管怎样,先活下去再说,于是他果断参军。
在他参军后不久,就因为战败成为了红军的俘虏,此刻的他心如死灰,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红军不仅没有杀他,反而给他吃喝,这样的举动刘兴元做梦也想不到。
红军的出现就像一道光一样点亮了他的人生,刘兴元当即决定加入红色阵营,为了幸福的生活而奋斗。因为他读过书,所以组织上将他分配到部队中担任教导员。在抗日战争中,他曾率部歼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中,他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师政治委员,率部参与了四平保卫战,随后又接连参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刘兴元担任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后来又担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在此期间,他遇到了自己未来的亲家黄永胜,两人私交甚好。刘兴元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的儿子。
但是黄显然没有刘兴元的政治觉悟高,他在江、林等人的教唆下,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开始大搞小动作,企图分裂革命队伍,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黄的举动很快便引起中央的重视,为此毛主席曾亲自召见刘兴元,提醒他小心自己的亲家。刘兴元深知这件事的严重性,第一时间向毛主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毛主席当然知道刘兴元的为人,所以在黄被逮捕后,毛主席并没有责怪他。
1972年,组织上将刘兴元从广东省调往四川省担任一把手的工作,能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仍然深受组织的信任,刘兴元感激不已。上任后,刘兴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开始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之中。
在四川省任职期间,刘兴元深入基层,和工人同吃同住,切实了解群众的困难,一步步制定方针,帮助大家走出困境,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1975年,刘兴元重回部队担任成都军区一把手,直到80年代,因为身体原因,他没有办法继续在一线工作才退居二线,开始安享晚年。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1990年刘兴元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2岁。
刘兴元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不忘初心,他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始终不忘党和人民,永远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做有损国家形象的事,他真正的将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底,实在令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