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一二四年,这时候的汉武帝刘彻正是雄心勃勃,开疆拓土,一心想要建立盖世功勋。正好此时的匈奴汗国右贤王屡次侵犯西汉政府新建立的朔方城(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岸)。
边境战事很快传到刘彻耳朵里,刘彻大怒,决心再次发动大规模反击行动。任命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南古长城口)出发。任命卫尉(皇城保安司令)苏建当游击将军、左内史(北长安市长)李沮当强弩将军、太仆(交通部长)公孙贺当骑将军、代国(首府山西省太原市)国相李蔡当轻车将军,全都隶属卫青指挥,从新建的朔方城出发。任命大行(外籍官民接待总监)李息、岸头侯张次公都当将军,从右北平郡(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出发,率十余万大军进攻匈奴。
此时的匈奴右贤王认为距离汉朝边境还很遥远,汉朝军队决不可能深入沙漠,所以基本处于毫无防备的状态。卫青大军出塞六七百里,终于寻找到了匈奴大营的痕迹。于是,卫青下令大军白天休息,晚上趁夜向匈奴大营推进,意图把匈奴大营团团包围。当大军到达匈奴大营的时候,匈奴右贤王正大醉如泥,听到账外大军乱杀后突然惊醒,慌忙之中率领卫士数百人冲出重围,向北逃走。卫青大军俘虏右贤王以下小王十余人、男女老幼一万五千余人、牲畜将近一百万头。卫青大军凯旋后,刘彻任命卫青当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大将军,统领全国军队。不久后,又增加卫青采邑八千七百户人家,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都封侯爵。卫青坚决拒绝封赏,推辞说:“我能在军中做事已经很幸运了,完全仰仗陛下的神威得以获得胜利,都是将领们奋战的功劳。陛下已经增加我的采邑,我的儿子还在妈妈怀里吃奶,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侯爵,我实在不敢承担这么大的荣耀啊。”刘彻说:“我封赏你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其他将领的功劳。”于是,封赏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封赏代国国相李蔡为乐安侯、封赏李息、李沮为准侯爵关内侯。
因为此次战役大获全胜,刘彻对卫青更加信任宠爱,已经到了高级官员中无人能跟他相比的地步。包括宰相、部长级在内的官员,见了卫青都巴结奉承,只有汲黯还和之前一样,见了卫青还是以平等的地位相待。朋友们都告诉汲黯说:“陛下的意思很明白,要所有官员都向全国最高统帅低头,你不可以不向他屈服啊。”汲黯说:“难道说卫青有一位平辈朋友,地位就低贱了?威望就不存在了?”卫青知道这件事后,越发认为汲黯贤明,于是,经常向汲黯请教国家政事,对待汲黯比之前更加敬重了。
笔者说:此次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右贤王战役,可以说是西汉政府自建立以来汉匈战争中,汉朝是第一次大胜利,可想而知作为皇帝的刘彻心里一定是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因为每一位当皇帝的都想让自己成为一位贤明皇帝,在位期间能够使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而这次汉匈之战获得大胜,对于刘彻来说真是震古烁今,毕竟在他之前匈汉之争还没有获得过这么大的胜利,此时的刘彻也急需要一场大胜利来显示大汉的神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彻封赏卫青及其他将领是很正常的行为,就是要让文武百官知道大汉政府是绝对不会亏待每一位获得功勋的人。
匈奴是一个长期驻扎在阴山漠北地带并且不断分散离合的游牧族邦国。在中国历史上,匈奴作为游牧群邦国,只存在了五六百年,东汉三国之后基本解体。秦政府始皇帝在位时就提出过“不抗匈奴之患,不堪统领天下”的口号,当时派大将蒙恬率军开赴秦长城一线防守匈奴,大军驻扎在九原总兵力大约二十万人,并且为了抗击匈奴开拓了一条直道,直道全长一千五百余里,沿子午岭东侧、横山西侧,北出秦长城,越鄂尔多斯东部草原而抵达九原。在当时,这条无与伦比的高速军用大道,在西汉时期才发挥了真正的作用,汉武帝能“勒兵十八万骑,旌旗近千余里,威震匈奴”全靠这条直道。那时候的匈奴确实让秦政府打怕了,大秦不但驱除匈奴于千里之外,还修建了长城,将匈奴永远地隔离华夏文明之外。多年之后,西汉政府刚建立之初,匈奴再度南下入侵,纷纷南逃的阴山牧民们每每想起秦政府时期的辉煌与荣耀,无一人不是万般感慨:“还是人家老秦人厉害,杀匈奴如猛虎驱羊,就连犒军酒也是三十万人一声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