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登基称帝后,每日命人给父亲送美食饺子,父亲却难以下咽求饶
迪丽瓦拉
2025-07-18 16:33:35
0

古人有言:“前世仇人,今世父子”。儿子就是父亲前世的仇人,今生是前来向父亲讨债的。

不得不说这句话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大多数父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融洽。

父子间关系恶劣的原因,并不是没有来由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长辈对于子辈的期盼。

只不过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在其中更多地扮演着是一个严厉的角色,这样一来便导致父子间的关系有些紧张。

俗话说长者为尊,在中国这个注重孝道的国家,父亲便是孩子面前的一座大山,不可逾越。不论你多大,在父亲面前都是一个小孩,只有被训斥的命。

对于寻常人家当然是如此,但是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皇帝才是最威严,最高大的。哪怕是皇帝的父亲,在皇权之下,也只能“俯首称臣”。

汉高祖刘邦在登上帝位之前,只是一介平民,还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平民。

身为一介平民,不想着怎么努力工作改善生活,反而整天游手好闲,这可让其父刘太公忍不了,便有意“教训”了他几次。

可是等到刘邦日后登上帝位后,为了“报答”父亲,每日喂其一道“美食”,让刘太公不得不连声求饶。

不喜农事,忙于吃喝玩乐

刘太公一共有四子一女,在兄弟四人中刘邦排行老三。刘邦是几个兄弟中最聪明的那一个,但却也是最不受刘太公喜欢的那一个。

聪明人都是有着各种的小心思,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觉得这样的生活配不上自己。刘邦也是如此,生在平民家,却不愿做平民家该做的事情。

其他几位兄弟为了生活,都是勤勤恳恳地在田地里干活。可是刘邦倒好,不仅不去农作,还整天胡吃海喝,与一群不务正业的混混们玩在一起。

刘邦的大哥早早地便去世了,只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在古代那个社会,女子改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嫁到刘家,这辈子便都是刘家的人了。

大哥去世后,抚养孩子的重任便落到了他嫂嫂一个人肩上。一个女人抚养孩子本身便已经十分困难了,可是刘邦这个小叔子,不仅帮不上忙,还整天领着他一群狐朋狗友来家里吃饭。

巧施妙计,刘邦吃闭门羹而回

本来你自己来吃饭,身为嫂嫂多做一个人饭也不是什么大事。坏就坏在你不仅自己来吃,还领着你的那些朋友来吃。

如此下去,你刘邦在外,可是博得了一个“讲义气”的好名声,可对于其嫂子来说,却有些负担不起了。

这么长此以往下去可不行,毕竟是一家人。如果直接说的话,未免大家的脸上都挂不住,不太好看。

等到下次刘邦再来的时候,其嫂嫂便故意用勺子使劲刮锅底,发出巨大的声响,示意里面的羹都被吃完了。刘邦及其朋友们看到其嫂嫂这种行为,便也都懂了,便悻悻地离去了。

除此外,刘邦还极其喜欢喝酒,常跑到酒楼去小酌一杯。由于他没有钱,便只能赊欠下了。可是哪有人能一直赊欠,那就是刘邦。

因为店家发现只要他来的日子里,营业额便会翻一番,每到年末便会将他的账抹去,刘邦这日子过得可是舒服极了。

到手的饺子“没了”,气急而走

刘太公见到刘邦如此行事,岂能满意?于是便常常训斥刘邦,直言其就是个无赖,比之他的两个哥哥差远了。

听是听见了,可是刘邦就是不改,依旧我行我素,这可把刘太公气着了。

有一次刘太公正在家吃饺子,刘邦从外面游玩回来后,一见到饺子便食欲大开,作势就要上桌吃。

刘太公可是左看他不顺眼,右看他不顺眼。心一横直接几大口便将饺子全部吃完了。刘邦这下可傻眼了,气呼呼地起身走了。

虽说父子没有隔夜的仇,但这件事终究被刘邦记在了心上,甚至还在多年后,还借着饺子的名义,向父亲发泄了一下当年的不满。

而父亲也万万想不到,当年这个最不成器的儿子,会有朝一日飞黄腾达,成为人上人,连作为父亲的他,也只有仰望的份!

项羽油锅煮“父”,刘邦巧施妙计

时势造英雄,虽然刘邦不喜劳动,有点“好吃懒做”。可他之前游玩之时结交了不少好友,后来在沛县起兵。

之前积攒的人脉有了用武之地,其势力慢慢地一步步变大,后来更是和项羽一起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无赖”在几年的时间中,便一跃成为了手握无数重兵的汉王。后来楚汉之争爆发,忌惮于刘邦的项羽,不顾道义的将其父刘太公和妻儿捉了过来。

为了让刘邦俯首称臣,还曾拿其父刘太公威胁:如果你不投降于我,便将你父扔油锅里煮了。

要让刘邦放下如今得到的一切,显然是不可能的,可又不能彻底放弃其父,要不然会遭天下人唾骂。

这时刘邦想起了一件事,二人曾结拜为兄弟,便说道:我们可是义兄义弟,我父便是你父,你若忍心便煮了吧。完事还挑衅似的说道:煮了后记得分我一杯羹。

这可气坏了项羽,得亏项伯在旁边极力劝阻,才使得刘太公保下了一条命。

后来项羽势弱,便将刘太公和其妻儿还给了刘邦,以谋得一刻喘息之机。可惜最后项羽还是不敌刘邦,刘邦一统天下后便建立了大汉王朝。

天下已定,正是论功分赏时,也是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最佳时刻!

“惩罚”刘太公,令其连声求饶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兄弟们一个个都被封王拜侯,只有大嫂的儿子刘信未曾得到赏赐。刘太公看不下去了,便向刘邦替孙子刘信求情,好歹给个一官半职啊。

刘邦还是记恨当初嫂嫂不厚道,让其丢面子的事。这时便有一个下属建议道:不如封其为“羹颉侯”。

刘邦当即大笑,说这个封号简直太合其心意了。如此一来刘信便得了一个如此屈辱的封号,虽然衣食无忧,但却让后人耻笑不已。

嫂子家的事解决了,这时刘邦看着刘太公,便想起了当初其不让他吃饺子的事。怒从心中来,可是又不能处罚刘太公,不然落在天下人眼中怎么看。

刘邦便想了一个好办法,即便已是帝王,但在父亲面前,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于是命令下人给刘太公准备的餐食,不准有其他东西,只能吃饺子。

让他一日三餐都吃饺子,吃个饱,吃个够。饺子虽美,可一直吃也让人受不了。

刘太公连吃十几天,终于受不了了,于是便向刘邦“求饶”:我现在看到饺子就恶心,实在是不想吃了。

如此一来刘邦才作罢,刘邦也只是恶作剧一下,难道还能真虐待其父不成。

之后为了不让刘太公给他行礼,更是封其为太上皇,让其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不曾当过皇帝却高居太上皇之人,也是第一个在人世的太上皇。

不是所有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豪杰,被世人看好,成王败寇,很多人在成功之前,都饱受着世人鄙夷的目光,甚至都无法入父母的眼。

可是怨过恨过,我们终究是一家人,生身之恩,养育之情,父子间的所有不合,都会随着年龄增长,心境转变,而选择握手言和。

结语

刘邦虽然在年少时声名不显,但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时机。等到后来群雄割据,刘邦瞅准时机起义,一步步地成为了如今的汉高祖刘邦,将汉朝治理的蒸蒸日上,成功青史留名。

“莫欺少年穷”,不要欺负那些暂时落魄、一事无成的少年,这只是人生的初始阶段。一时的人生窘境,并不能说明什么,谁能知道这个人日后所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忍辱负重,英雄也需要崛起的时间!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耗时三年复制的明代“圣旨”亮相... 受况钟家族委托,苏州丝绸博物馆承担的明英宗朱祁禛赐况钟夫人万氏“圣旨”修复和复制工作,历时三年终于完...
原创 历... 说道北京的13陵,可能无人不知,但是作为大明王朝的首都的北京并非明朝的开国首都,之前的首都是南京。而...
原创 十... 作者:相忘于江湖 开国十大元帅,有哪些人一直屹立不倒? 主席崛起于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第二年4...
原创 头... 传统的英国绅士形象常常被描绘为一身笔挺的西装,一顶高高的礼帽,手中再拄着一把雨伞。这成为了我们对于英...
原创 孝... 古代陵墓多有丰厚陪葬品,因此引发历代的盗墓现象,大部分盗墓贼是为了图财才去挖人家祖坟,但有的盗墓却是...
话说山海关丨山海之间 他们守“...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海关长城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华夏大地之上。它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承载着厚重...
原创 为... 大家都知道,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李善长和刘伯温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这两人决定了他是否能建立王...
原创 北... 北宋最有才情的“亡国之君” 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农历五月五日赵佶...
原创 两... 今天社会上贪图享乐之风盛行,金钱利益之上,不少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这时我们就很容易想起老一辈的革命家...
原创 副... 副总理谷牧追悼会:李敏前来吊唁,三位总理向遗体深深三鞠躬 谷牧:中国伟大的革命家与国家建设者 引言 ...
原创 公... 战国时期,魏人犀首公孙衍是继商君商鞅,武安君白起之前,秦国历史上第三位获得“大良造之上士爵位”的武将...
原创 日... 说道秦始皇想必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原创 从... #暑期创作大赛# 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合称为晚清时期的海内三宝,它们有几个共同点: 1、都是清朝末...
《石拐文史(第二辑)》新书发布 □记者 娜默热 本报讯 9月9日,石拐区政协举行《石拐文史(第二辑)》新书发布会。 据悉,为进一...
原创 为...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给后代留下一个强盛的大唐。但对于继承人,很多人说李世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把皇位...
千年石室的“守”:教育薪火代代... 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 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被誉为秦汉时期成都最了不起的两件大事。两千多年过去了,李冰...
原创 朱... 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最初并非称为丞相,而是以相、相邦等名称存在。这一制度在秦统一...
原创 山... 孙膑,学艺高才,却因为其过人之处而遭受嫉妒。历经刑罚,却在逆境中找到反被利用的机会。在黄道周的历史考...
原创 刘... 历史上的汉朝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汉朝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只不过中间出现了一个新朝。虽然出...
原创 最... 最“穿越”的两处古墓,一处墓主太豁达,一处疑似穿越被坑 考古,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