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言:“前世仇人,今世父子”。儿子就是父亲前世的仇人,今生是前来向父亲讨债的。
不得不说这句话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大多数父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融洽。
父子间关系恶劣的原因,并不是没有来由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长辈对于子辈的期盼。
只不过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在其中更多地扮演着是一个严厉的角色,这样一来便导致父子间的关系有些紧张。
俗话说长者为尊,在中国这个注重孝道的国家,父亲便是孩子面前的一座大山,不可逾越。不论你多大,在父亲面前都是一个小孩,只有被训斥的命。
对于寻常人家当然是如此,但是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皇帝才是最威严,最高大的。哪怕是皇帝的父亲,在皇权之下,也只能“俯首称臣”。
汉高祖刘邦在登上帝位之前,只是一介平民,还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平民。
身为一介平民,不想着怎么努力工作改善生活,反而整天游手好闲,这可让其父刘太公忍不了,便有意“教训”了他几次。
可是等到刘邦日后登上帝位后,为了“报答”父亲,每日喂其一道“美食”,让刘太公不得不连声求饶。
不喜农事,忙于吃喝玩乐
刘太公一共有四子一女,在兄弟四人中刘邦排行老三。刘邦是几个兄弟中最聪明的那一个,但却也是最不受刘太公喜欢的那一个。
聪明人都是有着各种的小心思,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觉得这样的生活配不上自己。刘邦也是如此,生在平民家,却不愿做平民家该做的事情。
其他几位兄弟为了生活,都是勤勤恳恳地在田地里干活。可是刘邦倒好,不仅不去农作,还整天胡吃海喝,与一群不务正业的混混们玩在一起。
刘邦的大哥早早地便去世了,只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在古代那个社会,女子改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嫁到刘家,这辈子便都是刘家的人了。
大哥去世后,抚养孩子的重任便落到了他嫂嫂一个人肩上。一个女人抚养孩子本身便已经十分困难了,可是刘邦这个小叔子,不仅帮不上忙,还整天领着他一群狐朋狗友来家里吃饭。
巧施妙计,刘邦吃闭门羹而回
本来你自己来吃饭,身为嫂嫂多做一个人饭也不是什么大事。坏就坏在你不仅自己来吃,还领着你的那些朋友来吃。
如此下去,你刘邦在外,可是博得了一个“讲义气”的好名声,可对于其嫂子来说,却有些负担不起了。
这么长此以往下去可不行,毕竟是一家人。如果直接说的话,未免大家的脸上都挂不住,不太好看。
等到下次刘邦再来的时候,其嫂嫂便故意用勺子使劲刮锅底,发出巨大的声响,示意里面的羹都被吃完了。刘邦及其朋友们看到其嫂嫂这种行为,便也都懂了,便悻悻地离去了。
除此外,刘邦还极其喜欢喝酒,常跑到酒楼去小酌一杯。由于他没有钱,便只能赊欠下了。可是哪有人能一直赊欠,那就是刘邦。
因为店家发现只要他来的日子里,营业额便会翻一番,每到年末便会将他的账抹去,刘邦这日子过得可是舒服极了。
到手的饺子“没了”,气急而走
刘太公见到刘邦如此行事,岂能满意?于是便常常训斥刘邦,直言其就是个无赖,比之他的两个哥哥差远了。
听是听见了,可是刘邦就是不改,依旧我行我素,这可把刘太公气着了。
有一次刘太公正在家吃饺子,刘邦从外面游玩回来后,一见到饺子便食欲大开,作势就要上桌吃。
刘太公可是左看他不顺眼,右看他不顺眼。心一横直接几大口便将饺子全部吃完了。刘邦这下可傻眼了,气呼呼地起身走了。
虽说父子没有隔夜的仇,但这件事终究被刘邦记在了心上,甚至还在多年后,还借着饺子的名义,向父亲发泄了一下当年的不满。
而父亲也万万想不到,当年这个最不成器的儿子,会有朝一日飞黄腾达,成为人上人,连作为父亲的他,也只有仰望的份!
项羽油锅煮“父”,刘邦巧施妙计
时势造英雄,虽然刘邦不喜劳动,有点“好吃懒做”。可他之前游玩之时结交了不少好友,后来在沛县起兵。
之前积攒的人脉有了用武之地,其势力慢慢地一步步变大,后来更是和项羽一起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无赖”在几年的时间中,便一跃成为了手握无数重兵的汉王。后来楚汉之争爆发,忌惮于刘邦的项羽,不顾道义的将其父刘太公和妻儿捉了过来。
为了让刘邦俯首称臣,还曾拿其父刘太公威胁:如果你不投降于我,便将你父扔油锅里煮了。
要让刘邦放下如今得到的一切,显然是不可能的,可又不能彻底放弃其父,要不然会遭天下人唾骂。
这时刘邦想起了一件事,二人曾结拜为兄弟,便说道:我们可是义兄义弟,我父便是你父,你若忍心便煮了吧。完事还挑衅似的说道:煮了后记得分我一杯羹。
这可气坏了项羽,得亏项伯在旁边极力劝阻,才使得刘太公保下了一条命。
后来项羽势弱,便将刘太公和其妻儿还给了刘邦,以谋得一刻喘息之机。可惜最后项羽还是不敌刘邦,刘邦一统天下后便建立了大汉王朝。
天下已定,正是论功分赏时,也是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最佳时刻!
“惩罚”刘太公,令其连声求饶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兄弟们一个个都被封王拜侯,只有大嫂的儿子刘信未曾得到赏赐。刘太公看不下去了,便向刘邦替孙子刘信求情,好歹给个一官半职啊。
刘邦还是记恨当初嫂嫂不厚道,让其丢面子的事。这时便有一个下属建议道:不如封其为“羹颉侯”。
刘邦当即大笑,说这个封号简直太合其心意了。如此一来刘信便得了一个如此屈辱的封号,虽然衣食无忧,但却让后人耻笑不已。
嫂子家的事解决了,这时刘邦看着刘太公,便想起了当初其不让他吃饺子的事。怒从心中来,可是又不能处罚刘太公,不然落在天下人眼中怎么看。
刘邦便想了一个好办法,即便已是帝王,但在父亲面前,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于是命令下人给刘太公准备的餐食,不准有其他东西,只能吃饺子。
让他一日三餐都吃饺子,吃个饱,吃个够。饺子虽美,可一直吃也让人受不了。
刘太公连吃十几天,终于受不了了,于是便向刘邦“求饶”:我现在看到饺子就恶心,实在是不想吃了。
如此一来刘邦才作罢,刘邦也只是恶作剧一下,难道还能真虐待其父不成。
之后为了不让刘太公给他行礼,更是封其为太上皇,让其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不曾当过皇帝却高居太上皇之人,也是第一个在人世的太上皇。
不是所有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豪杰,被世人看好,成王败寇,很多人在成功之前,都饱受着世人鄙夷的目光,甚至都无法入父母的眼。
可是怨过恨过,我们终究是一家人,生身之恩,养育之情,父子间的所有不合,都会随着年龄增长,心境转变,而选择握手言和。
结语
刘邦虽然在年少时声名不显,但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时机。等到后来群雄割据,刘邦瞅准时机起义,一步步地成为了如今的汉高祖刘邦,将汉朝治理的蒸蒸日上,成功青史留名。
“莫欺少年穷”,不要欺负那些暂时落魄、一事无成的少年,这只是人生的初始阶段。一时的人生窘境,并不能说明什么,谁能知道这个人日后所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忍辱负重,英雄也需要崛起的时间!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