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封建帝国的基础,同时也做了一些千古荒唐之事。
不过,作为一代帝王,在关系到天下“传之万世”的帝位继承人选上,秦始皇还是比较明智的。秦始皇诸公子中,公子扶苏是长子,但并不为他所喜欢。不过,为了秦王朝的基业,他还是着意培养扶苏。
扶苏因在焚书坑儒的问题上与秦始皇的看法不一致,而被派往北部边疆与大将蒙恬带兵戍边,实质上是对他的考验和锻炼。
实际上,扶苏在诸公子中确实是比较突出的,尤其超出他的小老弟胡亥许多。少公子胡亥和扶苏是截然不同的人物。虽说他也受到了良好的宫廷教育,但生性是一个“公子哥”的脾性,毫无风范可言。
胡亥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便是赵高,胡亥也可谓是“成也赵高,亡也赵高”。赵高本是一个宦官,他精通狱法,又能写一手好字,因而被秦始皇提拔为车府令,掌管皇帝的车马仪仗队。
赵高教胡亥书法和判案,很快取得胡亥欢心。秦始皇巡游天下的那年,胡亥年已20岁。可他玩性正盛,极力请求随行;秦始皇宠爱这个小儿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秦始皇寻找未果,惆怅回京,没想到在路上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来日不多,便及时留下了皇位继承的遗嘱。遗嘱命扶苏把兵事移交将军蒙恬,急赴咸阳主办丧事,并继承皇位。
遗嘱加盖玉玺密封后,存在中车府令赵高处,但还没来得及送出,秦始皇便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