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容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者三十余国,亦盛矣哉——清·吕抚。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7月17日登基,1424年8月12日驾崩,在这八千零六十二天的时间当中,朱棣殚精竭虑,积极改革、重用贤能;让大明朝步入了一个盛世。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在他前面还有三位继承人,首当其冲的是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
朱标是长子,理当立为太子,但是朱标英年早逝,按照顺位也应该轮到次子朱樉,他同样马皇后所生,能继承大统。
但是朱樉并不受朱元璋喜欢,《明史》中说:多行恶事,荒唐无度。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但是这些儿子却是在荣华富贵中长大,次子朱樉更是体验不到民间疾苦,朱元璋给了他封地后,特意叮嘱他要跟万民休养生息,但是朱樉不听,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马皇后死后,朱樉依旧是屡教不改,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樉犯了太多的错失,被召回京城,若不是朱标从中调解,很难返回藩地。
不过朱樉特别喜欢虐待宫女、太监,遭人记恨,洪武二十八年,被三位妇人毒死。
皇三子朱棡,是十三塞王之一,他被封为晋王,他跟二皇子一样,脾气都不是很好,他特别喜欢殴打厨子,朱元璋听说之后,很生气,他认为打谁都不应该打厨子,因为厨子掌管饮食,一个不顺心就给你下毒了。
朱棡也是屡教不改,甚至将自己的厨子判以车裂之刑,朱元璋听了十分生气,就要废掉他的爵位,朱标又将朱元璋给劝了下来。朱棡也是壮年去世,皇位自然也就没他的份。
至于皇四子朱棣,有雄心,懂得培养自己的亲信,又常年在外征战,朝中大臣也非常欣赏他。既然前三位皇子都死了,为什么轮不到朱棣呢?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嫡妻所生的儿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朱棣的身世非常具有争议,根据《明史·成祖本纪》记载: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但是在《国史异考》、李清之《三垣笔记》、《南京太常寺志》记录当中,都提到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碽妃所生。
他的生母很难确定,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朱棣不是嫡子,朱元璋才不肯立他为太子。
《大明令·户令》中又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
这条规定可是妥妥的将朱棣摁得死死的,因为根据这条律法,朱棣属于庶子,而庶子除了继承一定的财产外,要先以嫡子的儿子为尊,也就是说嫡子死了,就由嫡子的儿子嫡长孙先继承。
太子朱标的嫡长子就是朱允炆,所以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就将朱允炆立为皇长孙。
朱允炆继位之后就开始削藩,最终也让朱棣起兵反叛。
嫡长子继承制,有很多的弊端,若是嫡长子是一个傻子,只要他不死,其余人就没有资格继承,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不过嫡长子继承制,从商周就开始传承,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能延续下来自然也是有它的道理,它可以保证一个家族的财产不会被分割出去,同时保主正妻的地位。
朱棣登基后,也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立了他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即便朱高炽的能力不如朱高煦。
朱高煦就是因为不满,学着自己的老父亲起兵。想要干掉明宣宗朱瞻基,但他失败了,他因此被贬为了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