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安石和张居正,相隔数百年的两位改革大家相比较,各有千秋
迪丽瓦拉
2025-06-20 06:35:09
0

王安石和张居正,相隔数百年的两位改革大家相比较,各有千秋

北宋时,参知政事王安石主持的改革几经起落,斗争不断,被迫下野。政敌司马光上台后,废除了青苗法和差役法。王安石的新法竟然沦为奸臣蔡京搞政治斗争和贪污腐败的幌子。

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死后,考成法、废除学院和外戚封爵不得世袭等举措被取消,仅一条鞭法保留了下来,直到大明王朝灭亡。对于对改革家来说,目睹改革成果被传扬,应该重于自己的荣辱和生死。

王安石和张居正都胸怀大志,情系国家兴亡和民众疾苦,意志坚定,脚踏实地。他们都不喜欢空谈,能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他们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他们的共同点是具有非凡的智商和魄力,百折不回,坚韧不拔。王安石认为自己很聪明,张居正则认为自己很笨。张居正比王安石更懂得妥协和隐忍,更懂得尊重现有的规则,这是由宋朝和明朝不同的环境决定的。

宋朝重文抑武,宋太祖赵匡胤临终前交代后人,不得杀读书人和进言的人。因此文人吃喝不愁,不用担心掉脑袋,最多是流放,政治环境很宽松。王安石才华出众,自然就目空一切,反正也不会送命。王安石遇上宋神宗这个伯乐后,就一飞冲天,大展宏图。

相反,明朝的生存环境要恶劣得多。从明太祖朱元璋时代开始,杀大臣就是家常便饭。张居正进入翰林院之时,目睹了嘉靖朝内阁的血腥斗争。张居正为了生存,更懂得隐忍。你先得适应环境,等执掌权力后才可能改变环境,改变规则。

所以,张居正能成为内阁首辅,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等待和隐忍后,从高拱手中抢过来的。

两人看待政治和改革的眼界完全不同,王安石更加理想化。在他眼中,只看到宋朝的冗兵、冗员、冗费问题严重,看到税收制度不合理,老百姓生活艰辛,军队战斗力弱,这些必须改。于是他拿出了很多方案,强力推行。他认为只要按他的方案执行,就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在和宋神宗探讨时,他不屑唐太宗、 魏征,满朝上下,只有他是正义的化身,容不得他人有半点反对意见,可以想象改革的难度有多大,效果有多差。

张居正则圆滑得多,他有多年的政治经验,他明白所有的问题,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不看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背景,孤立地去解决问题,注定是徒劳的。

因此张居正的改革,打着“恢复祖宗之法”的旗号,赢得道义上的支持。在具体措施上,针对弊端有所改进,但这改进,又都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多数不曾动摇旧有体制的框架。在实行过程中,逐步完善推广,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模式,这样反而使得自己的计划,得到了更好的实施。张居正曾经自称别无他长,但能坚持。能坚持的人,对于一切事,有计划,有布置,有安排,稳扎稳打,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张居正的政治打击手段比王安石快得多,也狠得多。但他更会笼络人,利用人,善于招揽各种人才,他的阵营比王安石的阵营要强大得多,有效得多。张居正善于利用高拱留下的王崇古镇守边关,潘季驯治理黄河。王安石则把司马光为代表的清流一党,当作自己最大的敌人,人为制造障碍,两党争斗你死我活,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是经过了二十年以上的磨砺,四十多岁各方面成熟后才开始变法的。

王安石在过去二十年里,先后担任判官、知县、通判,完成了一整套的新政改革,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让他充满了信心。以后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改革时,基本是他担任地方官经验的复制。地方工作经验丰富了王安石的才干,但拿到朝廷就不灵了。

在地方,他是政令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他有精力协调处理各方面问题。然而放大到全国,他就只能依靠数以万计的官吏来执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地方官歪嘴和尚念经,政策执行有偏差,悲剧不断产生,王安石却无可奈何。他只能空怀满腔的正义,无助地责骂那些下属。

张居正的二十年,一直身居权力的中枢,对于基层实务工作或许锻炼不会太多,然而作为全国改革的推动者,张居正更多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协调各方面矛盾,尤其了解人事机构运行的弊端,然后尽可能减少由此引起的损害。张居正知道各级官吏的心态,设法威逼利诱,用看似简单实则有效地考成法,把数以万计的官吏整合成一台高效的机器,进而成为他各项改革的工具。这一点,王安石是压根没有想到的。

王安石清廉刚正,尽管官场上的人不喜欢他,处处碰壁,但毕竟有他的人格魅力。因此死后,他的评价和下场都比张居正要好。

王安石是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拗相公”,而张居正则是大明风雨飘摇的“救时宰相”。这相隔数百年的两位改革大家的比较,各有千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标题: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亡?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人物被命运的巨浪推向风口浪尖。魏忠贤,一个出...
命运旁系?俄罗斯若败了,中国就... 常看到有网友评论说:“俄乌战争”中,若俄罗斯败了,下一个就是中国! 这不由令人想到,在1991年12...
原创 三... #深度好文计划#在三国历史的烽烟中,关羽威震四方,其英勇之名震慑天下。然而,这位桃园结义的豪杰,内心...
原创 为... 一直以来我们与俄国方面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却从来不会主动同俄国结盟,然而在历史上我们却有过三次同俄国缔...
原创 印...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是取材于唐朝初年玄奘法师西行天竺求取真经的真实事迹。唐玄奘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
原创 为... 文 / 子玉 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吸引大量顶级选手参与皇权的竞争,而最后的胜出者,除了个人能力和...
原创 三...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中国人自古就崇拜和向往英雄和侠客。汉末三国这么一个...
原创 张... 在国民党的起义将领之中,张治中将军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他曾是国民党黄埔系的骨干,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
原创 徐... 前言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会师组成新的红十五军团,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分别...
云赏非遗|匠心工坊传手艺 非遗...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纪念沈钧儒诞辰150周年 沈钧... 杭州12月26日电 (郭其钰)为纪念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诞辰150周年,12月26日,沈钧儒历史资料陈...
原创 湘... 1945年湘西会战时,国民党第100军下辖5个师,即19、36、13、6和149师,是第四方面军编制...
原创 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成立后,...
原创 管... 管仲,名子房,春秋齐国农家子,幼失怙恃,幸得善人收养。童年的困苦,造就其坚韧之志。他好学不倦,博览群...
原创 “... “出不起彩礼还想娶媳妇?穷人就不配结婚!”“买不起学区房就想生孩子?穷人就不配生孩子!” 近年来,互...
原创 三... #曹操# 东汉末年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武将驰骋沙场洒热血,谋臣锦囊妙计安天下,诸侯逐鹿中原建伟业,枭雄...
原创 “... 雍正帝,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以其勤勉治国、锐意进取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他推行的“...
原创 唐... 公元765年,68岁的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带兵击退吐蕃,又一次击退了外族入侵,再一次拯救大唐...
原创 同... 东汉末年,天下处在合久必分的分状态,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王朝统治者权威,皇权被削弱,地主士大...
谁是昌平君?秦国丞相,也是末代... 昌平君熊启(芈启),可谓是战国晚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大人物。在电视剧《大秦赋》里,很少见地描写了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