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在北宋时期开始发行,但“纸币”得到国家财政的重视,却是在南宋时期。但是南宋时期发行的大量纸币后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最后成了一张张废纸,而且还使得南宋当时的经济到达了崩溃边缘。为何在明知发行纸币会产生的一定的贬值的情况下,南宋仍然要用发行纸币来解决财政问题呢?这要从南宋时期纸币发行的主要情况谈起,当时南宋纸币发行种类很多,而且也存在着一定的时代特征。
一、 南宋时期发行纸币的概况
虽然“交子”的流通范围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扩展到四川之外的其他地区,但也不曾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过。而南宋时期的纸币,却是发行范围很广,在全国范围内,纸币的发行比金属钱币的发行量更多。
1、贱金属本位币制基础上的纸币制度在南宋时期完全确立
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一种基于财政货币制度上的“可兑现”货币,但是南宋时期的纸币制度是一种“不可兑现”的纸币代表,这也就意味着在南宋时期,贱金属本位币制基础上的纸币制度开始在南宋时期完全确立。因此,在南宋时期,纸币实际上已经成为当时财政制度和政策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政策。
实际上,在南宋以前,“铜钱”都是作为主要的国家财政货币而存在,但是在南宋时期,为了巩固财政压力,确立了一种以“纸币”为中心的财政货币制度。当时的纸币已经成为了南宋时期大规模、大范围发行的一种流通货币,这种大规模、大范围的发行,也带来了我后文中将要提到的一点,那就是纸币发行制度在南宋中后期处于一种失控状态。
2、中后期纸币发行制度属于失控状态
因为南宋发行纸币的显著特点,使得南宋的纸币在中后期完全已经成为了一张张“废纸”,政府的信用已经完全不能支撑“纸币”制度的运行了。由于大规模的纸币发行量,使得后期的纸币贬值严重,纸币的财政功能的实现也越来越困难。
纸币为何会贬值?因为当时的纸币发行量,已经完全不是当时的市场所能承受的规模了,纸币贬值之后就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但偏偏当时南宋的金属铸币量不够,无法从源头上来解除这种发行量过大的问题,因此也使得南宋的财政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贬值发行,发行贬值。”这种恶性循环,直到南宋封建王朝结束都一直没有解决,甚至还给继起的元朝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破坏。
二、 为何南宋要用发行纸币来解决财政问题
到底为什么南宋统治者要靠发行纸币,来解决当时的财政问题呢?在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下,为何一定要发行纸币?其实,当时这么做,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的,而归根结底,还是要提及当时南宋所面临的巨大的财政压力。
1、军事原因:战争军费开支的需要
其中,造成南宋财政压力过大的最主要根源,就是当时的战争消耗量实在是过大。南宋的战争军事费用开支,其实可以分为军队建设、战争频发以及和其他国家的战争贸易往来这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从当时的军队建设来看,南宋兵役制度是募兵制,但是军队规模却十分的大。频繁的战争,需要南宋准备诸多的预备军,当时的养兵消耗太大,据《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记载:“当天下财赋以十分为率八分以上养兵。”在南宋后期,军队规模已经达到80万人左右,这给南宋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从当时的战争发生频次来看,当时的南宋一直面临着北方金朝和蒙古族的威胁。南宋和金朝以及蒙古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这样的战争频次,无疑会对当时南宋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战争的开销是十分庞大的,不论是养兵用兵也好,还是各种军事建设场地也好,或者是制造武器、军人俸禄等等,还有发生战争的地区所造成的钱财流失也好,都对南宋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最后,还要从战争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来往来看,不仅是发生在战争当中的边境贸易交流,还有战争失败之后割地赔款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南宋时期,也的确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发生的最频繁,军费压力最大的一个重要时期,这“内忧外患”的“外患”就主要体现在这军事战争的消耗量之上。
2、政治原因:官僚体制庞大,冗官冗费现象严重
当然,“内忧外患”的“内忧”,自然也就是南宋时期繁杂的官僚体制了。南宋,继承了北宋时期的主要官僚体制,自然也是“冗官”现象严重。除了基本上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之外,南宋还有一种特殊的“祠禄制”制度。北宋统治者爱重用文官,又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因此每个官职都被分为几层官员来担任,如此一来,担任相同职位的官员也就多了起来,造成了一种“冗官”现象。
除此之外,祠禄制也是南宋“冗官”现象的根本源头。这是宋代佑文政策的主要产物,实际上就是一种“恩荫”制度,多数情况下,就是拿着“退休费”回家养老,但有官职的名称,这种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尊老优贤”。
在《廿二史札记·宋祠禄之制》条中就曾有记载:“自真宗置玉清昭应宫使,以王旦为之,后旦以病致仕,乃命以太尉领玉清昭应宫使,给宰相半俸,祠禄自此始也。”
可见,在初期,这种制度也只是重官才得以应用。但是,这种制度发展到后期,得到祠禄制“恩荫”的官员数量十分惊人,拖累了南宋的国家财政。在后期,从一开始的寥寥几个人,已经发展到了几千人的数量规模,可谓是十分庞大了。因此,南宋庞大的官僚体制,实际上也给南宋造成了不小的财政压力。
3、直接原因:金属铸币的发行规模无法解决财政压力
而南宋加大纸币发行量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金属铸币的发行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了。为何金属铸币量达不到国家财政发行要求,这可以从当时金属铜产量的减少、内库制的实行以及铜币走私现象严重三个方面来说起。
首先,从当时的铜币产量来说,当时的南宋国土面积已经大量减少,许多盛产金属铜的地区,都被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再加上战争不断,使得当时的铜币产量已经远远达不到国家财政的需求了。据统计,北宋当时铜币的年发行量为5000万贯作用,而南宋时期的铜币的年发行量不到15万贯,数量下降的十分惊人。
其次,从当时所实行的内库制来说。当时主要的金银铜钱都直接被中央所管制,大部分的金属纸币都无法在流通领域存在,这越发导致了当时铜币的发行量远远不够,使得当时的纸币发行规模越发加大了。
最后,从当时颇为严重的铜币走私现象来说,由于当时政府对于铜币的发行和收制都控制效率都十分低下,因此当时的铜币走私现象十分严重。在当时的边疆地区,北方的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铜币走私现象十分严重,铜币发出去收不回来,因此铸铜币也就成为了当时的财政负担。铜币发不出去,政府也就只能发行纸币了。
4、经济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流通货币的存在
除了以上的经济财政压力的原因,还有当时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也需要一定量的流通货币的存在,才能使得商品经济持续发展下去。面对商品经济的需要,以及铜币规模的不够,南宋政府发行纸币也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的。而且当时纸币的发行成本,远远小于铜币的发行成本,甚至还有着巨大的流通性,基本能满足当时商品市场对于货币流通的最直接的需求。
因此,在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的历史条件之下,南宋政府扩大了对纸币的发行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当时扩大的商品经济的财政需求。纸币,也就因此成为了当时南宋货币制度当中的主要核心要素。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来看,南宋虽然陷入了一种“发行贬值,贬值发行”的纸币发行的恶性循环当中,但是当时纸币的发行也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的。其中,南宋之所以发行那么大规模的纸币,主要是来源于其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财政压力,又与当时的军事费用开支、官僚费用开支、金属货币量不够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巨大的财政压力,决定了南宋纸币发行规模的必然性,但也造成了南宋经济的破坏。
参考文献:
1、《皇宋中兴两朝圣政》
2、《廿二史札记·宋祠禄之制》
3、《两宋货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