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后,明朝并未迁都,为何孙传庭败死,崇祯却要迁都南京?
迪丽瓦拉
2024-06-27 22:35:49
0

原标题:松锦之战后,明朝并未迁都,为何孙传庭败死,崇祯却要迁都南京?

首先,在松锦之战前后,明朝虽然与清军鏖战了25年,但是明朝却死死掌控着进出燕山的要道,并控制着山海关。正是因为清军突破不了山海关,所以清军只能绕路燕山突入明朝内地。而且,即使清军绕过燕山想要攻破北京城,也并非是一战而成的。何况清朝以掠夺起家,其国力也不允许清军打一场持久战,更不论燕山运粮道路的坎坷了。其次,清朝此时的军政中心与以往崛起于北方大漠,且南下骚扰中原的匈奴、蒙古不同,它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都在辽东沈阳。所以,如果他们想要入主中原倒是可以学习它的先祖女真,但是山海关和燕山仍然是清朝不可逾越的天险。

当然,这种局面类似中原王朝掌控着的燕云十六州和一心想突破燕山天险入侵的少数民族。如此,清朝想要入主中原就费劲了。虽然清朝在松锦之战后紧接着又发动了第五次迂道入关之战,但是此行仍然是绕道燕山突进内地的。同时,清军此行的目的还是以摧毁明朝战争潜力为主,以迫使明朝南迁。但是崇祯即使选择求和也没有动过南迁的念头,反观柿园之役就不同了。当孙传庭败讯传来,崇祯帝不仅打算御驾亲征,而且还动了南迁的念头。主要原因就是柿园之役后,明军丧失了最后一支能野战的精锐,而且李自成也攻破了潼关,突进了关中。于是,这就让熟读历史典故的崇祯帝想起了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两场统一战争:秦灭六国、刘邦灭楚。

注:除了幽云十六州外,中国历来北方险要还有营州(今朝阳)、平州(今卢龙)。图中共计17州,因后唐时寰州(朔县)已经列入应州(应县)管辖,故为16州。其中,幽、蓟、瀛、莫、涿、檀、平、顺在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故称为山前八州。其余八州称为山后八州。

幽云十六州: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宜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柿园之役前,李自成已经先后取得了项城之役、襄城之役、朱仙镇之役的胜利。加上柿园之役和汝州之战,李自成的军队先后与明军举行了五场大规模的作战,其目的就是控制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中原。可以看出,这五场战役中有四次战役是以来自陕西的明军主力为主的。

项城之役:1641年9月,陕西总督傅宗龙率兵4万出潼关,保定总督杨文岳率兵2万与之会师河南新蔡。李自成佯装自项城向汝宁撤退,却暗地射伏。追赶的明军遭到伏击后开始溃散,杨文岳逃走,傅宗龙率残兵6000退守项城,李自成率兵随后攻克项城,俘杀傅宗龙。此战明军丧师6万,“关中精锐,尽没于项城”。

襄城之役:1642年2月,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调发3万陕西兵出潼关,2月12日兵至襄城,13日与李自成会战,17日汪乔年兵败被杀,襄城陷落。对于此战,明廷官员评论道,“一败傅宗龙,二败汪乔年,而天下之强马劲兵,皆为贼有。”

朱仙镇之役:1642年5月,李自成包围开封,崇祯急调拥兵10万的左良玉援救开封。13日明军赶至朱仙镇,李自成率军迎战。李自成在明军四周挖掘深沟,环绕百里,欲断明军退路,并在其上修筑炮台,发炮轰击明军,明军大乱。15日,明军各部突围,左良玉逃至襄阳,从此“不敢复与争锋”。此战后,明朝再也不能凑集援救中原的军队,也放弃了援救开封的打算。史载“十八万人马,一齐溃散,而中原之事,遂不可复问。”

柿园之役:1642年9月,孙传庭接任败死的陕西总督汪乔年的官位,于月底率军出潼关,十月初到达南阳。两军接战伊始,李自成又佯装兵败,并沿途丢弃辎重。明军见状竞相争夺,军阵大乱。时明军缺粮,不得已退到郏县采青柿充饥。此时李自成派军绕道明军侧背,自己亲率主力迎击明军,前后夹击之下,明军大败,被俘“将校七八十,步骑数千,火炮无算”。随后,李自成又包围了项城,擒杀保定总督杨文岳,彻底消灭了保定援兵。战后,孙传庭败回陕西,扼守潼关不出,并强行征发壮丁与粮秣重新训练了十万新军。郏县战后,孙传庭重新审视局势,他认为河南连年受灾,农民军粮秣必然会在数月后短缺。若扼守潼关,待其饥困无计时便发兵掩杀,可一战灭之。此时,孙传庭新组建的十万新军,在明朝大臣眼中是明朝最后的家当。对于孙传庭坚守关中,明廷大臣多有赞同。

张凤翔:孙传庭所有,皆天下之精兵良将,皇上有次一付家当,不可轻动。兵部尚书冯元飙:坚壁潼关,专办李自成;左良玉坚壁襄阳,专办张献忠。.....凤皖兵扼淮、保定兵扼河,俟克期会师,而不可浪战。须贼饥困,无所掠突.....戒孙督以勿速战轻战,宜厚集兵力,多贮粮刍。程源:臣愚以为贼必不渡河,但恐秦兵新败,贼必乘虚而攻,使传庭而凭关固守也,俟贼顿师城下,师老力疲,而后以取之,犹可为也。若以新败之众,开关延敌,万一寇闯关而入,三秦一去,贼得端力渡河,天下事有不忍言者。

但是,崇祯则主张迅速出兵剿灭李自成。早先,孙传庭在关中连续征兵征饷早已引起当地士绅和百姓的不满,更有谣言说孙传庭玩寇自重。迫于舆论压力与皇帝逼迫,孙传庭只好调集主力出关。1643年6月,孙传庭兵出潼关,李自成采取佯败战术,拉长明军粮道,一直将明军从三门峡吸引到了汝州。时值大雨,明军运粮车于泥泞中仅能日行三十里,李自成又派军截断了明军粮道,明军饥困交加,孙军遂乱。李自成率军猛攻,汝州一战,明军大败,李自成率部穷追400里,将明军残部赶到了洛阳孟津,孙传庭慌忙渡河逃往北岸。随后,李自成乘明军无力防守,一举攻破潼关,突进关中。孙传庭率残部又与李自成军在渭河激战,最终战死殉国。

攻占西安后,李自成随即派遣军队分三路出击,先后攻占延安、榆林、绥德、宁夏、庆阳、兰州、河西走廊的甘州,河湟谷地的西宁,完全拥有了秦汉统一前的战略态势。

自朱元璋驱逐元顺帝以来,为了防范蒙古人卷土重来,明朝在边境设置了一道防线,即东方的马其诺——九边重镇。当然,到了明朝中后期,伴随蒙古人日益猖獗的入侵,明朝又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后来又从蓟州镇里分出了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了临洮镇。可以说,自朱元璋建国直到崇祯继位,明朝陆续向九边重镇增添了大量兵马,其兵额大约占了明朝全国军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正是因为九边重镇重要的地位,所以到崇祯帝前期时仍然驻扎着60万军队。

辽东镇(今辽阳)、蓟州镇(今蓟县)、宣府镇(今宣化)、大同镇(今大同)、太原镇(今宁武关)、延绥镇(今榆林)、宁夏镇(今银川)、固原镇(今固原)、甘肃镇(今张掖)。

其中陕西有三镇:延绥、宁夏、甘肃。延绥镇又包括四个属地:庆阳、延安、绥德、榆林。松锦战役中,明军抽调九边精锐参战,但还是以靠近山海关的大同、宣府、蓟镇三镇调发的最多。延绥、宁夏、甘肃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军队驻守,所以明军才能在项城、襄城、郏县、汝州四战中,陆续调发残余的边镇精锐参战。所以,李自成占领陕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兵消灭明朝陕西边镇精锐。于是,当明朝三边精锐被李自成攻灭后,虽然此时山西还在明朝掌控之下,但是明朝已经没有了可以与农民军野战的部队。自此,李自成开始按照类似秦汉统一的步骤发动灭明之战:先占山西居高临下,然后兵出太行山,攻占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正... 女将秦良玉,如何力挫皇太极吓傻张献忠? 公元1629年,秦良玉接到命令,率兵奔赴北京阻击皇太极的突袭...
原创 明... 皇帝姓朱和老百姓杀猪吃猪肉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现在看来两者完全是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在古代,这确实是关系...
原创 把... 如果说从制度上为曹操上位而铺路的大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董昭了。董昭字公仁,是济阴定陶人。他被推举为孝...
原创 回... 在明代历史上,除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将侄子建文帝赶下皇位这一不正常的皇位更迭外,还有一个著名政...
原创 抗... 1910年一群革命志士设计暗杀大清王朝的摄政王载沣,但因为行动泄密这群革命志士中有不少人被捕。其中一...
原创 1... 1691年,13岁雍正与那拉氏大婚,洞房花烛夜俩人正挽着胳膊喝交杯酒,雍正扭头见陪嫁女秀美,非要3个...
原创 “... “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是千古奇冤还是罪有应得?明朝的袁崇焕,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都不陌生,他...
原创 年... 说年羹尧4大特点,第一特点是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屠杀江夏镇不留一人,连妇孺也不放过;第二大特点是贪财...
原创 1... 1843年,道光传召曾国藩,见他衣服打着补丁,遂大怒。岂料,曾国藩却说,每年俸禄只有129两,实在太...
原创 从... 引言 “逆袭人生”,是当今社会十分流行的一个词汇,意为在逆境中取得成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发奋图强...
原创 回... 【我虽姓钱,可我不爱钱!】 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艾跃进教授曾经有一段关于“富过三代”的演讲,...
原创 西... 01 古龙在《大人物》里写道:笑得甜的女人,将来运气都不会太坏。 望见诸侯带着滚滚烟尘,从四面八方集...
原创 大... 一、从河东薛氏说起 公元614年,隋炀帝杨广坐在龙椅上,对着下面的群臣,正慷慨激昂的阐述:第三次征伐...
原创 1... 1900年,65岁慈禧一份诏书单挑所有列强。8天后,她慌了,立马拟电报想通电各省勤王。不料,电报被盛...
原创 上...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瞎扯一下,大唐才女上官婉儿,男女通吃的风流史。 武则天称帝,女权主义成了唐朝...
原创 张... 万历皇帝让张居正推荐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再三考虑,推举了礼部尚书吕调阳。吕调阳是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担...
原创 模... 隋炀帝杨广是史书上著名的昏君暴君,翻开史书,我们看不到隋炀帝的优点,即使有,史官也加了主观定论:全是...
原创 巴... 公元626年夏,太白经天,昼见长庚,“天下革、民更王”的谶语让皇宫里的大唐皇帝李渊惴惴不安。这时候太...
翔子:考古界元老早就做出震撼论... 近年来,关于黄帝及其家族的起源地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认为,黄...
原创 隆... 隆裕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是晚清的最后一任皇后,也是清朝的最后一个大姓。 慈禧太后是她的姑母,叶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