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可谓是聪明机智,让周瑜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曹操气得不行,这礼物给的也太够意思了。那为什么曹操没有放了火头箭来对付孙刘呢?
那我们就来聊聊,当时曹操如此强大,为何没有用火头箭。三国时期不像现在一样有打火机,能用打火石就不错了,有了火种还要有燃料,当兵的不能随身带着干柴什么的,只能现找,不过战场上即将开战,让自己手下四下找干柴,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乱嘛。而且有了火分配也是大问题,不能这么多弓箭手乱哄哄的围着一个火堆吧,这一般古代军队做不到。
再说说火头箭的问题,火箭就是一个裹了浸油布条的箭,这东西易燃,搞不好就出火灾,由于射程阻力加大而作用大大降低,可能还没发射出去自己就危险了。再加上大雾天气因素,空气能见度很低。曹操看不清船上全是草人这样的易燃物品,自然也就没有想到用火头箭来对付。也正因为大雾弥漫,两边都摸不清对方的底细,曹操通过对方的擂鼓声来判断对方的大致方位。如果曹操贸然使用火箭,还没发射,火光就会先暴露自身位置,给对方以明确的打击目标,这就太危险了。
而诸葛亮用的是可移动的船只,如果将其引燃,船只冲进曹军大营,这岂不是引火烧身?当时白雾茫茫,空气潮湿。这种天气非常影响火箭的使用,一般射到半空中,火就被空气中的小水珠扑灭,达不到晴天使用火箭的效果,而且火箭的箭头上要附加可燃物,增加重量,就会降低射程。当时曹操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对方的船只,可见对方离岸边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可能处于火箭的射程之外。没有确定性,就是有了火头箭也不敢盲目的使用。
关键一点是想用也没有啊,在三国时期,硫磺、火油这些都是稀有产品,不像做箭的竹子羽毛那么廉价,轻易不能使用,正因为造价太高,军中就不可能常备。一般只有在攻打重要城池的时候,军中会事先准备好相应数量的火头箭,这时候曹操就算想要用火箭,仓促间也拿不出来。如果使用普通的箭,士兵们可以拿一大捆放在箭篓里,随用随取,非常方便。而火箭属于危险品,必须小心使用,用的时候还要先点火,影响弓箭手出箭的速度。所以,使用火箭必须是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而不适合突发情况。
其实,曹操也没有其他办法,谁也不清楚那边是什么情况,只能先射箭保护我方安全了,因为是备战时期,难辨是非也属于正常。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用那么多的箭,先看看对方是什么来路,在定夺如何迎战,可能当时容不得思考。这也没办法,只能让诸葛亮捡了大便宜,这箭借的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