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崖山海战之后,被称为“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背着7岁的小皇帝宋怀宗赵昺投海自尽,赵宋王朝三百年基业就此覆亡,其实早在三年之前,蒙古大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之时,宋怀宗赵昺的哥哥宋恭宗赵显就已经出城投降了,沦为了蒙古的阶下囚被押解至元大都,开始了长达47年的传奇的俘虏生涯。
据明宋濂《元史》记载,赵显到了元大都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很快就召见了他,还封其为瀛国公。这样的待遇相对来说还是算好的了,不像北宋那两个,一个昏德公,一个重昏侯。所以,有人说蒙古人将金国完颜家的宗室全部屠戮,而对南宋小皇帝厚待有加,不到一百年后朱元璋起兵反元之时,让元顺帝以及宗室从北京退回大漠,也算是善有善报了。人们对历史中的宿命论具有很大的兴趣,相信因果报应。因此,有了以下野史传说。宋恭宗赵显在元大都的幽禁生活必然是枯燥而单调。赵显18岁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不知葫芦里卖着什么药,“赐瀛国公赵显钞百锭”。果不其然,十天后答案出来了。忽必烈命“瀛国公赵显学佛法于土番”,同时赵显的生母全太后被令出家为尼。一对母子就这样被元朝安排出家了,从此骨肉分离,各守天涯。
经过将近两年的长途跋涉,赵显来到了土番喇嘛庙里出家(就是现在的西藏自治区),法号“合尊”。此后为了忘却昨日伤心事,赵显潜心学习藏文,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再加上赵氏皇族的文化基因,没过多久赵显已经在宗教领域崭露头角,并且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当时西藏的佛学大师。后来赵显四处讲经、潜心研究佛学,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成为一段历史奇事。
野史传说种种,吸引着人民的兴趣。赵显48岁的时候,此时的元朝廷逐渐信奉起来藏传佛教,元明宗和世瓎就让自己的妃子迈来迪来到藏传佛教的圣地,为自己祈求早日诞生皇子,以便继承大统。美丽的妃子迈来迪来到已经佛学大师的赵显身旁,吃斋念佛,虔心祈求。一个是风度翩翩的大师,一个是如花似玉的妃子,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了。迈来迪完成自己的使命要回元大都了,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皇子,这就是以后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这就有了元顺帝是宋恭宗的儿子的流言蜚语。也就是说元顺帝不仅是个汉人,而且是宋朝皇帝的后代。后来还有一个传说,朱元璋成立明朝,供奉历代皇帝时,发现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画像,怎么看都像个汉人,和宋恭帝赵显长的非常相似。所以朱元璋才让元顺帝存于大漠,并不打算一定要剿灭他。
以上都是野史传说,不足为信。关于宋恭帝赵显的真正结局是,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宋恭帝病逝于西藏,结束他了作为喇嘛的生活,也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死时54岁。这样算下来,宋恭宗赵显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牵梦绕的江南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