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红军 永远的党魂——新华社记者探访5位百岁老红军记事
迪丽瓦拉
2025-07-01 11:03:19
0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题:不朽的红军 永远的党魂——新华社记者探访5位百岁老红军记事

新华社记者

红军,一个永不磨灭的军队番号。

长征,一曲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

从1934年到2024年,距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已经过去了整整90年,当年那群头顶红星的少年如今身在哪里?他们生活得还好吗?

在党的103岁生日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满怀期待踏上寻访之旅,找到了5位老红军,其中还包括1位当年的藏族红军女战士。

他们都已百岁高龄,最年长的109岁。

甘肃兰州,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101岁的老红军鲍彦章在“七一”前,迎来了入党76周年纪念日。

“各项体检指标都很好,精神状态也很好。”科室主任丁小涵介绍。医护人员买来蛋糕,在病房里为老人过一次党员的“政治生日”。

鲍彦章高兴得像个孩子,起得特别早,还特意嘱咐女儿鲍军凤:“给我戴上党员徽章。”

尽管已经忘记了许多事,鲍彦章仍记得76年前入党的时间和地点,甚至还能用一口浓郁的陕北安塞口音,从头至尾诵读入党誓词。

读到“永不叛党”时,鲍彦章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2024年6月24日,老红军鲍彦章和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医护人员交流。新华社发(丁小涵摄)

安徽六安,一处自建的小院子。106岁的胡正先老人是一名86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位12岁就参加革命、后来亲历长征的“红小鬼”,祖上三代都是篾匠,参加红军前未曾吃过一顿饱饭。

带着父亲“你要另寻一条活路”的嘱托,胡正先从不识字的战士,成长为红军第一批技侦人员之一,被称为“红色听风者”。

“我的一生就干了一件事: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胡正先说,他找到的这条“活路”,就是“跟着党走”。

  ↑2024年6月25日,记者在安徽省六安市采访老红军胡正先(中)。新华社发(孙小东摄)

山西太原,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106岁的马志选耳朵有些背,吃早饭的时候,需要戴着耳机,才能听得到电视里的新闻。

战争年代当过主力团团长的马志选现在还关注着国际形势。

三过草地,两爬雪山。马志选的父亲马天福、三哥马礼选,分别牺牲在长征途中和河西走廊,只有马志选盼来了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身上两处枪伤的马志选被任命为一个仓库的首任库长。接到调令,马志选只托人给妻子带了个口信,就扎进了太行山。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马志选被授予上校军衔。有人说他太亏了,至少应该是大校。马志选摆摆手:“那些牺牲的人该授什么军衔?”

  ↑2024年6月23日,老红军马志选(左二)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黎云 摄

觉得自己不亏的,还有同年也被授予上校军衔的闵敬德。子女们说:“他觉得自己能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功劳。”

江苏南京,东部战区总医院。身上4处枪伤,体内2枚弹片,身经百战的闵敬德一辈子话都不多,很少讲起自己的战斗经历。

很遗憾,109岁的闵敬德语言交流出现了障碍,也许再也不能亲口讲述那些南征北战的故事。

  ↑2024年6月21日,记者在江苏省南京市采访老红军闵敬德(右一)。新华社发(王程摄)

在四川都江堰的一处干休所里,当年的藏族红军女战士王全英刚刚度过103岁生日,女儿们把妈妈的寿辰张罗得简单热闹。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红军女战士经历了残酷战斗、高强度行军和严酷环境的考验。1935年,14岁的王全英在四川金川加入了长征途中的红四方面军。仅仅不到一年,王全英在丹巴战斗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后来流落在川西安家落户。

直到1984年,王全英被民政部门认定为流落红军,享受退役军人的优待政策。

没有亲身经历革命走向胜利,也没有入党,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王全英对党、对红军充满了敬仰和感激。在老人的心中,党和红军,是同一个概念。

忠诚、乐观、感恩、知足,不计个人得失,是5名百岁红军老战士共同的性格特征。

女儿刘桂华说每次问王全英“红军好不好”,她会连说:“好!好!红军给我们饭吃。”边做着针线活,王全英边和身边的人们开玩笑,憧憬着120岁时的幸福生活。

  ↑2024年6月24日,四川省都江堰市,老红军王全英(右)同记者握手告别。新华社记者李秉宣 摄

虽然年岁已高,但按时交纳党费,始终被红军老战士们认为是履行党员义务的一项具体体现。如果生病住院耽搁了,鲍彦章一出院就会联系干休所补交上。每次委托女儿交完党费,胡正先都会问:“党费替我交上去了吧?”老人忘性大,一顿饭的工夫,又会继续问:“党费替我交上去了吧?”

党性在言传身教中,转化成优良的家风。2019年,闵敬德将国家发给他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送给了孙子闵斌,同时相赠的还有8个字:好好努力,建设国家。

马志选对后辈的希冀都藏在给儿女们取的名字里。朝国、朝平、朝军……每一个都向着党,向着国家。“他一直要求我们,要把祖国建设好。”二儿子马朝平说。

时光流逝,那段峥嵘岁月终将渐渐远去。值得欣慰的是,红军老战士们的晚年,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照顾。

在都江堰,流落红军女战士王全英每月都能享受政府发的生活补助。尽管马志选讲话已经含糊不清,且四川口音很重,但干休所所长程鑫仍能准确地“翻译”马老的每一句话,那是在日常点滴工作中练出来的“耳功”。(记者黎云、李秉宣、李明刚、李晓明、韩学扬)

责任编辑:孟祥玉(EN009)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公欲废嫡而立长,众卿群起而议之,曰:立子宜贵不以长”。 其实,它描绘...
原创 影... 在讲述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古罗马的前世今生。 我在前面写过一段对意大利的简单分析的文章...
原创 慈... 中国历史上真正掌权的女人只有三人,一个是吕后,一个是武则天,还有一个就是慈禧,而真正称帝的人就唯有武...
原创 铁... 提到清朝的有名的权臣,大家往往第一时间会想到多尔衮、隆科多、年羹尧、和珅等人,但是却往往忽视了一位并...
原创 他... 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粪土金玉珍,犹嫌未奢侈。国军的队伍从一开始就缺乏信仰,老蒋用金钱名利拉拢部下...
原创 1... 唐绍仪,出生于广东中山的一个商贾世家,通过他的优秀学识赢得了清朝赠送的海外留学机会。他随后赴美,进入...
原创 汉... 河西走廊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条十分特殊的通,从秦汉到明清河西走廊是历代统治者最重视的一条黄金之路,现今...
原创 1... 中国历史十分漫长,已有5000多年。 大多时候,中国都是强盛、发达的代表,可在清朝后期,却将这一情况...
原创 “... 五代十国时期,在浙江杭州有个吴越国,开国皇帝为太祖武肃王钱缪,虽然国家传了三世,存在仅86年。但是这...
原创 历... 哥伦布在1492年中美洲发现新大陆,但当时的马雅已剩一群落。曾叱咤一时的马雅已今非惜比。然而这里却是...
原创 店... 没读过史料的人往往依靠《封神演义》这本小说来理解姜子牙,姜子牙在封神榜里可是能够封神的叱咤人物,是昆...
原创 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北京德胜门外有一座占地面积颇大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面关押着数百位国民党...
原创 不... 能够同时取到四姐妹当老婆,这样的画面恐怕也只有国王这个级别才能够做到。尤其是像不丹这样的小王国,不仅...
原创 清... 清朝乾隆年间,曹贵妃是皇帝宠爱的一位妃嫔。她生性聪慧,善解人意,深得皇帝宠幸。 然而好景不长,曹贵...
原创 隋... 《隋书列传卷四十六》:开皇初,频有使入朝。及平陈之后,汤大惧,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 581年杨坚代...
原创 李... 中国古代的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点,每一个王朝无论前期如何繁荣昌盛,末期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向腐朽混乱,而...
原创 楚... 文:历史云顶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
原创 清...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国也开启...
原创 孙... 从我国近代历史开始以后,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解救劳苦大众,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这些革命前辈当中,...
为什么很多初恋总是难以修成正果... 人们时常会发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人的初恋,都难以修成正果。不仅现代人如此,其实古人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