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云顶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这段话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楚怀王的被杀可以说是项羽干的一件蠢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楚怀王本身就是项家拥立起来的一枚棋子。但项羽之所以仇视甚至要杀了他,主要是他这个棋子并没有好好当,给项羽惹了不少麻烦。
这其中就包括当时有名的"怀王之约",这本是怀王和诸侯王之间的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能在那里称王。订立此约是因为当时没什么人想先进关中,怀王只是为了鼓励这些诸侯。
当时刘邦先进入了关中,随后项羽赶到,窃取了他的胜利果实。本来项羽只是走个过场,派人回去禀告怀王,问当时的约定是否作数。
项羽本来以为怀王会顺势而为,说这个约定不过是句玩笑话。可没想到怀王回了两个字"如约"。气了项羽一把。
于是项羽以与齐合谋为理由,斩杀了楚怀王依仗的将军宋义,彻底把楚怀王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当时的楚怀王,虽然有着"王"的称号,但其实已经无权无势,只是一个光杆司令,甚至在他使唤仆人的时候都得小心看脸色。项羽只是尊他为"义帝",随后便自称为"西楚霸王",开始分封诸侯。
因为项羽想要定都彭城,于是命令楚怀王迁走。这个楚怀王要是乖乖听话去往项羽给他安排的地方倒也没什么事。
可是这个楚怀王偏偏因为自己沦落这种地步,开始怨声载道的。路也不好好走,以各种借口各种拖延着不想走。
本来面对这种人,威胁威胁也就罢了。可是项羽这么好面子的人,听到他的抱怨立马大发怒,暗地里给楚怀王要路过的三个诸侯发了消息让他们干掉楚怀王。
于是九江王英布派遣了将领一路追杀他到郴县,在江边把他给杀了。这么个"麻烦"就被解决了。
可怜的楚怀王就这么死了。然而在世人看来,项羽此举实在不得人心。毕竟是项羽拥立起来的王,因为没用就被杀了,难免让人心寒。
然而在刘邦看来,这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虽然刘邦一直想出兵跟项羽作对,无奈师出无名。这下好了,刘邦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做戏的好机会。
"公元前205年,刘邦一出函谷关,就听说了义帝楚怀王被杀的事情。刘邦立即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命令全体为他举哀三天,并在三天之中大哭了三场。"
并且,刘邦在哭了义帝楚怀王之后,立马着手做了两件事:
首先,向天下的诸侯发文书: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不道。"
第二件事,宣称项羽杀了义帝是大逆不道的行为,鼓励诸侯一起对他围攻。从此,刘邦征讨项羽就有了正当的理由。
刘邦为楚怀王留下的眼泪给自己的行动树立了一面正义的旗帜,这完全体现了刘邦政治家的面目。他的眼泪并不是为了真的怀念楚怀王,而是给自己铺路。
因为刘邦深谙一点,师出无名必败。尤其在古代的中国,尤其看中忠孝的美德,“道德”是一种十分有利的武器,拿稳了这个武器,刘邦就可以让项羽兵败如山倒。
项羽这个"死要面子"的西楚霸王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在他夜闻汉军四面楚歌的时候,夜起,和虞姬一起饮帐中,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也许是项羽此生唯一的一哭了,项羽此时的哭泣是纯粹因为处境和心境而哭泣的,这一哭体现出了西楚霸王的柔情。但这也可以看出他和刘邦之间的差别。
刘邦是个政治家,他的很多行动都是出于政治目的,包括哭泣这件事。他不仅因为哭泣打败了项羽,还在打败项羽之后,将项羽以鲁公之礼下葬,面对他的尸体嚎啕痛哭。
这让很多人不解,甚至认为他和项羽之间还是有一定的情义的。其实不然,刘邦曾经好几次都差点被项羽杀掉,甚至自己的父亲和妻子都被项羽俘虏,以刘邦的心态,很难将项羽视为好友,尊重他。
这里的哭泣也只是另一场作秀罢了。
刘邦为项羽哭泣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时项羽的部下众多,虽然项羽已经亡故,他们也有可能抱着鱼死网破的想法和刘邦作对。然而刘邦为项羽这一哭,等于给这些将士们吃了定心丸。相当于在告诉他们,即使你们曾经是项羽的部下,我也不会亏待你们。
刘邦就这样获得了江山,并且将大汉的基业一直延续下去。而相对的,项羽的“死要面子”注定了他无法成为一代君王,因为真正的君主,尤其是开国君主,都是厉害的政治家,这已经是铁证了。
即使很多人不从政,也会学习政治上的谋略,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帮助了很多人走上职场顺遂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