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120和129三个师,其中115师是由红1和红15军团及陕南红军第74师改编而成的。当时蒋介石为了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将八路军所属的三个师都定为丙种师,每个师只给两个旅四个团的正规编制。
4个团的正规番号对115师来说显然是不够用的,云阳整编后原红一军团第一师被缩编为一个团,此时国民党给的4个正规团的番号已经全部用完了。那么这个团该怎么办呢?师领导经过商议之后,决定把这个团改称为独立团,归师部直接指挥。当时独立团共1700多人,杨成武任团长。
1937年8月30日杨成武率独立团进抵黄河西岸的韩城芝川镇,准备由禹门口东渡黄河。这时国民党的口岸检查官却不承认独立团的番号,不准该团渡河。无奈之下,独立团只得和杨得志的685团临时混合编队乘船,这才过了黄河。之后部队乘坐火车来到了太原,此时日军已经攻占了张家口和大同。为了配合阎锡山作战,115师师领导决定在平型关伏击日寇。
当时师部给独立团的任务是:经上、下北泉插到腰站、冯家沟地区,切断敌人从广灵通向灵丘、平型关的道路,同时阻击从涞源、广灵两个方面平型关增援之敌。杨成武接到任务后立即做出了部署:以第一营由正面阻止敌人向灵丘、平型关方向增援;第二营进抵灵丘东北三山镇地区,切断广灵通向灵丘的公路,阻击由广灵方向出动的敌人;第三营为预备队。
平型关伏击战打响后,涞源的日军出动一个联队企图解围。当敌人走到腰站的时候,遭到独立团一营的顽强阻击。敌人为了解救平型关被围的日军,依仗火力和兵力优势不断向一营发起猛攻。营长曾保堂和教导员张文松指挥战士们英勇还击,先后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激战中,教导员张文松不幸牺牲。杨成武见状,果断将3营投入了战斗。这支生力军的加入,逐渐改变了战场上的局势,最终日军在丢下300多具尸体后,狼狈败回了涞源城。
之后杨成武又率部在冯家沟设伏,成功伏击了日军坂垣师团第二运输大队,毙伤日寇百余名,并缴获了大批作战物资。由于连战连胜,当地不少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军,独立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1937年10月底,部队已经由出发时的1700人发展到7000多人,还先后收复了涞源、广灵、灵丘、蔚县、阳原、浑源和易县七座县城。短短两个月内,就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足见杨成武的能力之强,1955年杨成武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