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19岁同治驾崩刚刚2小时,所有人哭得正伤心时,亲妈慈禧突然冒出一句,“以后继续实行垂帘听政怎么样?”
慈安和众大臣惊得目瞪口呆。
一、选谁继承皇位
过了好一会,才有大臣站出来说,还请太后娘娘先选一个贤明的君主继承皇位,再商议垂帘听政的事吧!
这句话虽然没有说明,但也算是同意了慈禧的意见。
于是,慈禧就和慈安凑在一起小声商量,就在这时慈禧将早就想好的主意提了出来。
这咸丰皇帝就同治这么一个儿子,要是过继一个年龄大的给咸丰当儿子也不太合适,我看还是过继一个年龄小的方便咱们教养!
这短短的一句话,直接决定了慈禧后半生在朝堂上的地位。
细想来,慈禧这句话大有玄机。
按理来说,同治死了,因为他没有子嗣,应该从爱新觉罗的宗室子孙中选择一个孩子当同治的儿子来继承皇位。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同治的“儿子”登基后,皇后阿鲁特氏就会成为太后,垂帘听政,而慈禧就会成为太皇太后,朝堂上也就没她什么事了。
这是慈禧不能接受的,因此才有了上面大有玄机的话。
见大家都没说什么,慈禧趁热打铁地提出,自己和慈安商量好了(其实是慈禧说服了慈安),选醇亲王的儿子载湉做咸丰皇帝的次子,继承皇位。
谁也没想到,慈禧会做出这么个决定。
二、儿子当皇帝,别人做梦笑醒,他号啕大哭
选载湉继承皇位,这不只是不合适,而是犯了忌讳。
其一,按照清朝祖制,皇位向下传递,传给“溥”字辈子孙。
其二,历朝历代选皇位继承人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但慈禧为了便于自己垂帘听政,将这两个原则都打破了。
朝臣的不同意见,皆被她否了。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问,那这醇亲王的儿子当了皇帝,醇亲王不得做梦笑醒。
然而,没想到的是,慈禧话音刚落,醇亲王突然哀嚎一声,瘫倒在地,任大臣们怎么拉也拉不起来。
《翁同龢日记》中记载:
维时醇郡王惊遽敬唯,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若是换做别人,真的会做梦笑醒,但醇亲王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
他深知亲儿子同治与慈禧都不亲,更何况是他的儿子呢,而且载湉才4岁,他实在舍不得送儿子去宫里受苦。
奈何慈禧已经开口,他只得遵旨。
无奈之下,他只能借着同治驾崩号哭不止。
事实证明,醇亲王的担心一点没错。
三、被姨妈养伤了的光绪
当初慈禧选光绪继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光绪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换句话说,光绪是慈禧的亲外甥。
按理说,亲生儿子早亡,把妹妹的儿子过继来应该很疼爱才是,然而并没有。
自打进宫后,慈禧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呵斥光绪,有时候甚至把光绪吓得尿裤子。
不仅如此,她还专门让人准备了鞭子,只要光绪不听话,鞭子就会甩起来。
《戊戌政变记》中也有记载:
如果光绪犯了什么小错,慈禧就便罚令他跪下,而且“每日必跪至两点钟之久,始命之起。”
因为这些3种体罚,光绪见慈禧如面对狮子老虎一般,战战兢兢。
但对于光绪而言,体罚都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控制。
比如不允许光绪与母亲经常见面,比如让光绪叫她“亲爸爸”,比如不管刮风下雨、春夏秋冬都让光绪去给她请安。
因为从4岁进宫起被这样对待,光绪长成了一个孤僻、固执的大男孩。
因此,在光绪心里,一直盼望着长大,这样他就可以选一个中意的后妃大婚,婚后慈禧还会还政于他,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事实证明,他错了。
四、光绪早夭的爱情
选秀时,他正要将如意递给中意的女子,慈禧立马呵斥,吓得光绪只得将如意递给了慈禧的亲侄女,那个长得很丑的叶赫那拉静芬。
在清朝,玉如意给了谁,谁就是皇后。
就这样,光绪曾经期待的选秀就这样潦草地结束了。
但没想到的是,老天爷送了他一份礼物,她就是热情似火的珍妃。
珍妃从小养在南方,接触过许多新鲜事物,不仅开朗大方,还多才多艺。
对光绪而言,他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光绪迷恋。
《瀛台泣血记》中记载:
他几乎每隔三四天就要亲自上珍妃宫里去走一次,这和他每夜非召幸珍妃不可的事同样都成了宫中的绝妙谈助。
在珍妃那里,光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每当光绪情绪低落时,而珍妃就会爱意绵绵的鼓励和安慰他。
只是,光绪对珍妃的宠溺,加上珍妃又是个直肠子,让慈禧和皇后都不满。
久而久之矛盾渐深,慈禧屡次出手教训的珍妃。
可以说,珍妃前前后后被慈禧教训过5次,其中2次被暴打。
一次,是珍妃以4万两白银将上海道卖给了鲁伯阳,慈禧将她褫衣廷杖。
另一次,是珍妃参与百日维新,慈禧又一次将她褫衣廷杖后幽禁在北三所。
后来,洋人打进来,慈禧出逃前,将其处死。
【九仙月】
珍妃死后第九年,光绪去世,死时年仅37岁。
看了光绪的结局,我们才懂了醇亲王在得知儿子继承皇位后号哭不止的原因。
可以说,光绪的一生都是被慈禧“照顾”的一生。
只是这种照顾是他所不乐意的。
仔细想想,倘若当初慈禧选的皇位继承人不是他,那么他过得或许是另一种人生。
从小就拥有父母的疼爱,性格上不会那么固执,也不会那么孤僻。
那么,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