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内蒙古和蒙古到底有什么区别?从世界地图上看,内蒙古是中国北部的省级行政区,而蒙古则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两个地区的名字一样,说明有着共同的起源和文化,那为何会一分为二,而且如今还会出现巨大的文化差异呢?
说到这个问题,这就要追溯到清朝时期的统治,彰显了政治家们的深谋远虑。其实蒙古和内蒙古同宗同源,都出自蒙古族,而且都是说蒙语、写蒙文。但是现在的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甚至相互之间都无法正常沟通,难道仅仅是因为内蒙古隶属中国,而蒙古则自己独立的关系吗?
当然不是,两个地方原本都起源于同一个塞外草原民族,在成吉思汗时期曾是最强大的国家,他们有着自己的政治文化体系。直到元朝被灭之后,大元残余势力溃逃到了塞外,从此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而残余势力分为了漠南、漠北、漠西三部分。
论实力,漠南绝对是三者之中最强的存在,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漠南最靠近后金,相互之间也有不少的争斗。直到清朝建立之后,皇太极并没有像努尔哈赤一样用武力去征服漠南,而是选择联姻和亲等方式与他们不断交好,其实是想借助他们的势力来稳定自己的政权。
当时清朝的很多皇帝都会娶草原上的女人,只为了可以得到草原民族的助力,因此在多年之后,不少的草原民族也都纷纷倒向了清朝,从而削弱了漠南蒙古的实力。最终,漠南被皇太极一举拿下,只剩下了一些残余势力逃到了漠北。之后漠南就开始归属清朝的统治之内,设立了不少的区域政策,并且逐渐与满族和汉族融合在了一起。
相对于漠南所得到的优待,漠北和漠西由于地域偏远,仍然处在自我争斗之中。当漠南被瓦解的时候,不少的残余势力都逃到了漠北,导致漠北境内战乱不断,因此三方的关系可谓是不容水火,相互之间都是敌视状态。漠西和漠北的蒙古人认为,漠南投靠了清朝是背叛者,其中不乏一些羡慕嫉妒恨,也因此彻底和漠南决裂。
漠南进入了清朝的管辖之后,政治和文化都有了不小的改变,而且因为清朝的优待,已经产生了满蒙一家的理念。久而久之,漠南与其他的蒙古族之间的交流就少了,尤其是在康熙上位之后,直接就将漠西蒙古彻底消灭。
漠北也没好到哪里去,康熙用一次会盟就将其招揽,让其成为了藩属国,还颁布了许多的禁令,比如不能使用汉字、不能与内地通商、不能跟满族通婚等。这些政策,导致漠北无法和华夏文化有更多的交流,也因此在文化进程中的差异越来越大。
清朝末期,漠北看准时机和清朝翻脸,在沙俄的帮助下脱离了清朝的控制,此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也开始有了沙俄的影子。清朝灭亡之后,漠北开始独立出去,演变成了现在的蒙古国。
他们的语言中有俄语的成分,自然就跟传统的蒙语有所差距,不管是语言还是文字,相互之间的差距都变得越来越大,甚至演变到了如今无法沟通的地步。内蒙古的人想要去蒙古国,还得带上翻译,实在是让人可笑,但这其中都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并非是一时造就的。
内蒙古和蒙古是同一个民族演变而来,但是由于部落的分布和归属,从而有了不同的遭遇和变迁。相互之间的交流慢慢变少,再加上外部文化的入侵,导致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因此才会出现如今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融合所造成,而这便是时代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