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提到晚清朝廷,我们总会想到落寞腐朽、一味退让。其实,在晚清朝廷的官员中,也有很多爱国人士他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试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拯救民族于万一。林则徐就是这样一个有救国救民之志的人。
林则徐出生在乾隆五十年,那个时候的中国经济发展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欧洲11个国家加起来还要高,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也是在这一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机器在西方得到了推广和普及,蒸汽时代开启了。林则徐就是在这一年出生于福建省。可以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见证了中国从强盛到衰败的过程,更是痛心疾首、立志报国。
林则徐的父亲在家乡开办了一家私塾,尽管如此也不够养活一家人,因为家中共有十一个孩子,还欠了很多外债,有时候甚至穷到连饭都吃不起。林则徐后来做官后,始终非常关心中下层劳动人民,这与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林则徐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林则徐小小年纪就已能吟诗作赋,并在乡试中中举。
在他初入官场时,他就感受到了当时官场的混乱。嘉庆十六年,他在厦门海防担任文书,在此期间,他就目睹了身边贪官污吏众多,走私问题严重。也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张师诚,并深受这位福建巡抚的赏识,在张师诚身边的这几年,林则徐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更是将其运用到了自己以后的从政生涯中。
1816年,林则徐考中了进士,开始入京为官。在此期间,他很少参与官员之间的往来,而是充分利用翰林院中丰富的藏书,研究学问。
在解决水患方面,林则徐是一位出色的专家。在地方做官期间,本着以民为重的思想,十分重视当地的水利工程。上海、浙江的海塘、还有太湖流域的水利工程,都是他在任期间修建的,他还对运河、长江、黄河的河道进行了治理。同时,对于灾民他更是不遗余力的帮助。
清朝的道光时期,也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迅猛的时候,西方列强都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英国作为最早发展起来的强国,是最早开始谋求海外市场的国家之一。英国用鸦片打开了中国市场,但造成了我国白银流失,劳动力丧失,清王朝的统治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道光帝力排众议,下定决心开始禁烟。
于道光十八年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让他前往广州进行禁烟。到达广州后,他事必躬亲地深入一线开始调查鸦片走私的情况,从源头堵住鸦片的来源。并将查缴的鸦片集中到虎门进行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但林则徐在广州时的功绩还不止于此。虽然反对西方的鸦片,但是对于西方的先进文化、技术,林则徐则秉持着开明的态度,他认为应该择优选用,他翻译了很多西方的报纸和书籍,全面了解西方。他所翻译的文书,甚至对后来的洋务运动都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他致力于加强海防,扩充海军,加强了广州的国防力量。
但随后到来的鸦片战争却让林则徐成为了国力衰败的替罪羊。他被贬谪到新疆,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相反,他在新疆也干出一番业绩。他实地考察新疆的情况,察觉了沙俄对新疆的威胁,他鼓励伊犁的人民开垦田地,储备粮食,以防战争。同时,他还将新疆的地质情况整理成册,为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做了准备。
林则徐一生不论在京城还是在地方,都应为国家的强盛而奋不顾身,不愧为民族英雄,值得我们后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