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两次屠城,男女老幼全部砍杀,他凭什么被称为仁义之君?
迪丽瓦拉
2025-07-01 07:02:36
0

实用历史 · 楚汉争霸篇 · 16

引子:

刘邦,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敦厚长者、仁义之君,与残暴的项羽正好相反。

屠城这种惨绝人寰的事,只有项羽才干得出来。

但实际上,刘邦的仁义之军,在西征的路上,也曾两次屠城,无论男女老幼,全部屠杀。

既然如此残暴,他又为何被称为仁义之君呢?

我们看看前因后果。

正文:

在西征开始,刘邦人数不多,只能小打小闹。

但经过一系列的招兵买马,他的兵多了,进攻也变得有底气了。

以前只敢进攻县城,现在他瞄上了开封这座大城。

在高昂的士气下,刘邦率军向开封发起了进攻,但非常尴尬,打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打下来。

其实,从这件事上反应出,秦政府还是有一定力量的。

刘邦想硬碰硬,但他的实力还远远不够。

那怎么办呢?

刘邦不想原地继续等待,现在是争分夺秒的时候,若让项羽抢先一步入关中,一切都完了。

刘邦也不管了,带着军队继续往西走,结果在白马遇到了秦军的将领杨熊。

不是冤家不聚头,这突然的遭遇战,没办法,打吧。

这次刘邦打的不错, 杨熊败了,往后撤,刘邦不依不饶,追上去。

双方又在曲遇东方会战,杨熊再次大败。

秦军战败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朝廷那边,秦二世气得发疯,心想必须要给这帮人点厉害尝尝,要不然不出力。

很快,胡亥使的使臣到了,二话不说,直接诛杀了杨熊。

胡亥的本意是想震慑这帮不听话的部下,但事与愿违,士卒们一看,懵了。

杨熊将军尽心尽力的为秦国出力,结果被砍?

这样的朝廷,还有啥值得奉献的?

溜了溜了。

把杨熊打趴下了,刘邦的部队继续西进。但他接下来的行为,让大家可能有点惊讶。

在大家的印象中,刘邦一直是那种敦厚的长者,正是因为这点,楚怀王才派他向西,希望通过仁义来得到大家的拥护。

但在攻下了颍川(河南省禹州市)之后,刘邦却屠杀了全城。

至于屠杀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震慑,恐吓其他城池投降。

其实这件事,说明了刘邦当时的策略是多么的不成熟,虽然郦食其帮其说服了一座城投降,但刘邦的大战略还是恩威并施。

若继续按照这个策略走下去,大概率刘邦到不了关中。

关键时刻张良来了。

在穿过河南登封县的时候,刘邦与张良会师了。

早先虽然刘邦有意留张良,但张良还是心系韩王,他被派去帮韩王复国了。

如今,两人再次相遇,共叙前缘。

不过这个时候,张良还带着一个拖油瓶,也就是韩王。

刘邦一看,不碍事,我有办法。

他把张良带走了,请韩王韩成留下来留守阳翟,他们继续往西走。

下一座目标,南阳郡。

南阳郡守是个暴脾气的汉子,见刘邦这么点人,瞧不起谁呢?

索性也不守城了,直接出城跟刘邦PK。

结果很尴尬,没想到刘邦军队的战斗力还不错,郡守只好后撤,退守到老窝宛县,也就是南阳郡政府的所在地。

被打败一次,郡守开始谨慎了,无论刘邦再怎么挑衅,他就是不出城应战。

他知道,凭刘邦那边人,围城肯定不行。

刘邦自己也知道,他不想在这耗了,打算绕过宛县,继续西进,但张良看的清楚,他提了一个建议。

“你虽然着急进武关,但秦军仍然很多,而且扼据险要,如果咱们走了,一旦宛城的部队从后面袭击,秦军前后夹击,我们的处境将十分危险。”

刘邦点头,还好你来了,兄弟。

那怎么打?

别慌,我有个想法。

第二天,郡守开心的发现,刘邦军队撤了。

他准备弄点小酒,庆祝庆祝。打了这几天架,可太累了。

第三天,天刚刚亮,下人惊慌失措的跑到郡守房间。

“大人,大事不好啦!”

“何事惊慌?”

“刘邦来了!”

郡守来不及穿鞋,赶紧跑到城墙上,这一看,他懵了。

刘邦已经把宛城包围了三层。

所谓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他感觉完了,世界崩塌了,就要拔剑自杀。一位随从制止了他。

这位随从陈恢倒是比较聪明,“别急,我有一个计划,如果失败,你再死不迟。”

郡守眼泪汪汪,你可千万别骗我。

这位随从的建议虽然是为了郡守,但对刘邦而言,胜似送上十万精兵。

为何?

随从见到了刘邦,直接开门见山:

“我知道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但你如今的做法有问题。”

“宛县不过是南阳郡所属的几十座城池之一,你如此攻击,让士卒们产生了一种印象,投降就是死。所以接下来的每座城池大家都会坚守。你的兵力够吗?”

“我如果是你就会这样,公开招降,封给郡守一个官位,让他留下来守城,但带走他所有的士兵,继续向西挺进,那个时候,路上所有的城池都会抢着为你打开城门,一路上将畅通无阻,更重要的是,你的兵力将越来越多!”

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当初张耳陈馀在赵国所用的方法,他们封了投降的县长一个官位,并且让他乘坐“豪车”,大摇大摆的在燕赵之地显摆,经过如此操作,有几十座城池投降。

这个方法准确的看透了人心。

这些秦政府的官员,所求的只不过是一条命而已,他们对于秦政府并没有多少感情,况且秦国即将灭亡,他们又何必为其陪葬呢?

结果也确实这样,郡守在投降之后,刘邦封他为殷侯,那个有见识的随从也被封为了千户。

刘邦将自己封赏的消息大肆宣传,于是很快,在西行路上,南阳郡守升官的事便传开了。

效果非常显著。

从此西上,没有一个城市不开城归附。

通过这样一个政策,刘邦将万千秦军化敌为友。

当然,刘邦办的另外一件事也非常正确,他颁布了一条军令:大军经过的地带,禁止掳掠。

说实话,正是这条军令,让刘邦得到了秦人的支持,他们非常惊喜。

这条政策,其实是值得说道说道的。

有一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以来,群雄争霸,一直在强调要争取民心,但其实,不同地域的民心是不同的。六国地区与秦国地区的民心便不一样。

对于六国的百姓,他们的民心便是能够推翻秦国,秦政府没了,他们鼓掌。

但对于老秦人来说,秦国就是他们的家,六国对秦国的仇恨,很多是直接撒在了秦人身上。

在推翻秦国的过程中,无数的秦人被杀。他们虽然也想推翻秦政府,但更害怕被六国人所杀。

所以,刘邦禁止掳掠的这条政策,得到了老秦人的民心。

就这样,刘邦顺利的一路西进,并且一路收集秦兵,等到武关时,他已经拥兵数万。

武关,通向咸阳的最后一道关卡,就在眼前!

一路的纳降,让刘邦开始有点飘飘然,胜利唾手可得,他以为对方也会投降。

但没想到,武关的守将让他失望了。

武关选择了坚守。

刘邦怒了,数万人开始进攻武关。

于是,这些老秦人被迫转过头来,攻击曾经的同僚。

武关的守将虽然想守,但士兵们压根就没有士气,很快,武关便被攻陷了。

刘邦的怒气需要发泄,他下了一条军令:

屠城!

没错,武关内的所有居民,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被屠杀。

这是仁义之军的第二次屠城。

因为没关系了,武关之后,咸阳就在眼前,在刘邦眼里,秦国已经灭了。

而他,即将是新的秦王。

不过,在武关之后,还有一道小小的关卡—峣关。

最坚固的武关都被攻破了,峣关的守将心态也崩了,这还咋守?

这些守将,压根就没斗志。

刘邦见这个情况,就要强攻,但张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秦军已经是惊弓之鸟,如果要强攻,在对生存的渴望下,反而可能激起他们的斗志。

张良建议,不如游说。

刘邦说可以,派出了他的专属外交官郦食其。

刘邦承诺不杀他们,而且给予金银财宝,那些将领当时就心动了。

别说了,老哥,一直在等你呢,快过去吧。

然而,刘邦这边即将出发,结果那些将领又来了消息。

先等等,老哥,不好意思,事情有变,能不能再给点东西?

刘邦想了想,觉得可以,毕竟马上就到咸阳了,啥财宝没有。

但张良制止了,他看到了背后的真相。

这些将领已经准备叛变,但可能部下不同意,所以才有这反应。

现在可以进攻了,张良说了自己的想法。

刘邦很懵,一开始不让进攻的是你,现在让进攻的也是你,到底咋回事?

张良说了自己的想法。

一开始,对方处于防备状态,若强攻,伤亡一定很大。但现在,对方懈怠,我们此时若猛烈进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要论腹黑,还是张良行。

刘邦听了他的建议,率军发动了突袭。

结果也如张良所料,秦军被打的大败,刘邦率军追击,秦军再大败。

就这样,咸阳城外的最后一支秦军也没了。

刘邦,就这样走进了咸阳城。

他两次屠城,为什么成了仁义之君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功大于过吧,对大多数人有益,人们便选择性的选择了遗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没做到的事,刘邦做到了。

先入关中者为王,按照约定,刘邦当为秦王。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任何约定,背后都要有实力做基础,否则就是玩笑。

刘邦此时虽然有十万之众,但比项羽还差的远。若两人交手,刘邦估计一个回合都撑不了。

就在刘邦庆功的时候,项羽正朝着咸阳赶来。

大战,一触即发。

下一篇:17 李斯死的到底冤不冤?毛主席这么评价他

关于作者:

我是历史应用派。

我相信,阅读历史,不仅能以史明鉴,更能得到精英们为人处世的干货。

我目前在做的,正是挖掘这些干货。

所写故事以《资治通鉴》为主要参考,同时查阅了其他史书。

如果觉得这种读史方式还不错,欢迎关注我,定期更新。

最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敢说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但写出了故事深层次的一些东西,若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乾... 不管是野史还是民间的谈资之中,都传说乾隆有一位“香妃”,她遍体异香,惹得皇帝分外宠爱,民间甚至认为香...
原创 八...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
原创 一... 卫子夫说:"你既然这么狠心,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离开你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一代贤后就这样结束了自己...
原创 麒... 中国五千年历史,辅佐明君成就伟业的功臣不少,有伴随君主的开创之臣,也有伴随后世之君中兴之臣。 麒麟阁...
喜讯!广东诚成文化申报非遗文化... 近日广东诚成文化向中国数字非遗课题组提交非遗文化教育传承基地一事荣获批准,这无疑是广东诚成文化的一大...
原创 此...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这个名将辈出的年代,也有不少成名的武将是同名同姓的,其中就有两位同名同姓的武将,...
原创 《... 《康熙王朝》里魏东亭是康熙的发小,从小在康熙身边做侍卫,后来外任做官最后做到了正一品大员总督,不过在...
花脚大仙分享:《吴地长歌——镇... 吴地长歌——镇江青铜文化展 巡礼上篇 南越王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
原创 汪... 2015年,北京的天空格外凝重,仿佛在为一位伟人的离世而哀悼。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的老战士、毛主席身...
从大将纪成斌被斩于军前,看雍正... 雍正执政初年,曾因过度轻信人,对宠臣年羹尧、隆科多等过于依赖,所以,不但说了许多过头话,还办了许多过...
原创 古... 考古专家在考察古墓过程中,发现古墓中出现鸡蛋有多危险?专家称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能碰,简直就是“细菌炸...
珍贵文物故事 | 万羽牺牲前杀... 珍贵文物故事 万羽牺牲前杀敌的佩剑 这把佩剑,长90厘米,宽3.5厘米,厚1厘米,虽非名家打造,亦...
为什么是欧洲? : 世界史视角... 为什么是欧洲?PDF电子版 :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美] 杰克·戈德斯...
运河文化说|扬剧演员:创新传承...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来,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原创 他...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是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征战史。每一次战争造成人口的锐减,都是触目惊心...
原创 历... 历史是指人们对曾经发生的事情进行的记录。历史事件是指人们用文字记载的想让后人知道的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濮院时尚古镇“挑战古人100天...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6月28日,“挑战古人100天——跟着微短剧游濮院”夏季主题活动,在位于浙江桐乡...
不朽的红军 永远的党魂——新华...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题:不朽的红军 永远的党魂——新华社记者探访5位百岁老红军记事 新华社记者 ...
原创 《... 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皇帝的日子是悠闲自在、养尊处优的,不是坐在金銮殿上接受三叩九拜,就是与后宫佳丽...
曾国藩临终前要李鸿章“拥兵自重...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李鸿章是晚清朝廷最后的支柱,但实际上两人的关系却是师生,李鸿章一直以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