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
迪丽瓦拉
2025-07-01 12:31:57
0

红军欠条:一段真实故事,政府的温暖关怀

“红军借了杨长银四百大洋…”一张有点旧、字迹都有点模糊的欠条,说出了一段很久以前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守信用的承诺。最近,这张欠条在孝感市政府被大家知道了,它背后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

说说以前的事儿:红军的借款

想象一下,1930年那阵子,战争不断。在孝感的一个小山村里,红军为了打胜仗就驻扎在那儿。当时,他们真的很缺东西,为了活下去,就向村里的乡亲们借钱。杨长银老人家,就是其中一个很大方地借钱给红军的人。他一下子借出了四百大洋,那时候这可是好多钱呢。

红军战士们特别感激,他们就找了张纸,写下了这张欠条,说以后一定会还钱。但时间一长,这事儿就慢慢被大家忘了。

现在的难题:老人的困境

很多年过去了,杨长银老人已经走了,但他的儿子杨明荣现在生活得很艰难。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不能干重活,家里的钱也用得差不多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想起了那张有点旧的欠条。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欠条去了孝感市政府。他心里很紧张,不知道政府会不会帮忙。这张欠条,对他来说,不只是钱的问题,还代表了他爸爸的那个年代的记忆。

政府的帮助:查清楚事情后给补助

政府领导听了他的故事,觉得这事儿很重要。他们马上让人去查查看欠条是不是真的。经过好多人的努力,最后确认这张欠条是真的。

然后,政府很快就给了杨明荣老人四万块钱,这是按照现在的价钱来算的四百大洋的钱。而且,政府还帮他申请了低保,给了他看病的帮助,还帮他盖了新房子住。政府的这些做法,真的让老人的生活变得好多了。

感激与记忆:欠条的新意义

杨明荣老人特别感谢政府,他说:“政府真的帮了我大忙,我现在觉得生活有了希望。”为了感谢杨长银老人和红军,政府还给了他一些慰问金和一张荣誉证书。

现在,这张欠条被放在了孝感市的博物馆里,成了一个历史的记号。它不只是记录了红军和乡亲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还显示了政府是守信用、负责任的。

结尾说两句

一张欠条,带出一个老故事,一个承诺。这张红军时期的欠条,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红军和乡亲们之间的深厚关系,也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是如何对待历史的承诺,如何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这样的故事,真的让我们明白:不忘初心,才能有始有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胡... 千百年来,无论那一次改革都必须付出巨大牺牲,因为原本的利益群体已经达成平衡,要改革就必须打破这种平衡...
原创 为... 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将蒙恬率大军突破齐都,帮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然而正当咸阳城一片欢庆...
原创 清... 文/寂寞的红酒 火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创举。早在宋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火器。到14、15世纪,...
原创 唐... 朔方军是唐朝的一支节度使军队。 它自武则天(690~705年在位)时期出现以后,一直活跃在唐都长安(...
原创 乌...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权力主要集中在大国手中,尤其是世界超级大国,那是直接主导世界的。而小国因...
原创 揭... 李唐王朝于唐太宗主政时期(627-649),社会安定,国力鼎盛。 对外北灭突厥,威震游牧世界,游牧...
原创 民...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人说漂亮的女人都是花瓶,此话欠妥,我们追溯到一百年前,看看民国时期的那些烟火女子,...
原创 内... 内阁中张居正小心翼翼,与宫中太监冯保结成联盟,苦等时机 高拱几番拳脚,将陈以勤、赵贞吉、李春芳、殷士...
原创 商... 《新序》:卫鞅内刻刀锯之刑,外深铁钺之诛。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一日临渭而论囚七百人,渭水...
原创 诸... 《吕氏春秋·长见》篇记载: 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
原创 9... 1999年,曾被称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等的禹作敏在监狱心脏病发死了。 消息传出,不由...
原创 齐... 公子无知杀掉齐襄公后,自立为齐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怕祸及自身,便逃出齐国。 公子纠在管仲、召忽的跟...
原创 章... 李弘之死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李治立嗣禅位,给武则天擅政所造成的威胁,因为李治还有别的子嗣,但是,武...
原创 西... 俗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朝代,不仅仅是因为它打出了汉人的威名,更是因为...
原创 康... 一七二二年,千古一帝康熙去世,皇帝去世,自然是储君即位。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储君雍正非嫡非长,家母也不...
原创 清... 清朝时划分的行省区域,经过长期的地理分化,各省的军事和衙门管理等方面变得相对独立了。 原本就已经确...
原创 7... “文革”开始后,邓公也受到了冲击,一度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后来在周总理的帮助下,邓公复出,1975年1...
原创 康... 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于朝廷实行激进的“撤藩”政策,惹怒了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趁机造反,一路...
原创 《... 导读:无论是正史上还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都没有处死周培公,周培公死于水土不服倒是真实的,所以...
原创 绵...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嘉庆帝第二子绵宁登基称帝,史称道光帝,是大清的第八位皇帝;次年改为道光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