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战事之中,国民党黄百韬第7兵团约12万大军被包围在了距离徐州以东60多公里的碾庄地区。当时,蒋介石为解救黄百韬兵团之围,急忙命令嫡系爱将杜聿明赶赴徐州,指挥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从徐州东进实施救援行动。可是最终,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苦苦坚持12天之久,翘首以盼也没有等到援军的到来,落得个全军覆没的悲惨下场。
或许有人不禁要问,仅仅60多公里的救援距离,为何占有一定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长达12天的时间里始终解不了黄百韬之围呢?有人说这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所造成的,作为救援主力的邱清泉不愿意尽全力救援黄百韬。那么,邱清泉为什么不愿意救援黄百韬呢?他们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矛盾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首先,邱清泉和黄百韬绝对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将领。邱清泉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还曾到德国军事院校留学,曾先后撰写了《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著作,并且邱清泉性格特立独行,暴躁狂妄,打起仗来又不要命,人送外号“邱疯子”。而黄百韬则是出了名的杂牌,曾先后在军阀李纯、张宗昌手下任职,其在归顺蒋介石之后,做事谨小慎微,逐渐以战功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被为人为兵团司令级的高级将领。从邱清泉和黄百韬两人的履历来看,两人绝对不可能成为交心知心的好友。
其次,蒋介石赏罚不明,导致邱清泉和黄百韬产生矛盾和隔阂。在淮海战役之前的豫东战役期间,黄百韬率领国民党整编25师为救援区寿年兵团残部立下了不少功劳,在遭到围攻之际,邱清泉率领第五军采用大迂回的战法,拍马赶到,为黄百韬解了围。可是战后,蒋介石只为黄百韬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而邱清泉却一无所获,心中不免愤恨不已,两人由此结下了芥蒂。
最后,在淮海战役中,邱清泉救援黄百韬是冒着一定风险的。当时虽然相距只有60多公里,但解放军在其中穿插了多支纵队,就是要采取引蛇出洞,对邱清泉等援军实施围歼。俗话说救人不能搭上自己,邱清泉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救援战术上采取的是“尖锥战术”,也就是越往前兵力越少,大部队拖在后,生怕离徐州较远会被分割包围,导致实际救援兵力不足,始终越不过阻击防线,最终只能坐视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